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Chia Seed 野鼠尾草籽 奇異子

奇異子 Chia Seeds 可以減慢人體對澱粉化合物的吸收,讓人進食後,一直有飽腹感,不會覺得餓,且奇異子富含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其好處有:

  • 比三文魚更多的Omega-3 
  • 比新鮮藍莓更多的抗氧化物 
  • 比穀物更多的纖維 
  • 比2%低脂牛奶更多的鈣 
  • 比亞麻籽更多的蛋白,纖維,鈣

1. 奇異子具有最高含量的Omega 3,且具有強效消炎因子。對緩解關節、引起的肌肉疼痛、關節不靈活、舊傷等其他同類疼痛也具有顯著作用。

2. 研究顯示攝入奇異子十週後,能平衡膽固醇值,常被推薦用於維護心臟健康,能夠改善心臟病患者的情況。

3. 100克的奇異子含有600毫克的鈣,而100克的牛奶的含鈣量是120毫克,奇異子的含鈣量是牛奶的5倍。

4. 奇異子含有19%-23%的蛋白質,比燕麥更高。

5. 奇異子可以吸收很多水分,而且有高吸收的纖維水準,它們釋放天然,無加工的碳水化合物的能量慢慢的進入血液,所以能提供長時間的精力,而且保持耐力。

6.100奇異子可以提供27.6克的纖維,身體每天所需的纖維量為20~30克,所以奇異子絕對是很棒的防便秘食品。

7. 100chia seed含有1.4毫克的硼,硼對于更年期的婦女能夠產生特殊的功效,能夠提高體內雌激素的含量,並且防止骨質流失。

8. 奇異子鉀含量是香蕉的兩倍,它的抗氧化能力是藍莓的三倍。

9. 奇異子很容易消化不像亞麻籽,奇異子不需碾碎就可消化。

10. 奇異子對於皮膚乾癢、皮炎、皮膚問題等具有良好緩解作用,能夠促進皮膚傷口的癒合。

11. 奇異子不含麩質,對麩質麥膠不耐而受引起小腸粘膜病變的一種原發性吸收不良綜合征)非常合適,尤其是其中的高纖維能夠大量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12.
奇異子能夠幫助提高注意力,改善情緒不穩、以及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症狀。

13. 奇異子方便食用,可以直接從袋裡拿出來就吃,可以混合在你喜愛的飲料,可以加入沙拉,麥片和任何你想要加的。而且保存期限很長。

奇異子是純天然的,非但無副作用還提供人體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使用方法:

取一匙(約10克)種子放入碗內。倒入一小飯碗的(約 250~300cc )溫水。攪拌後,靜置約10分鐘,冷水也可以,不過可能要靜置約30分鐘,奇異子會膨脹吸水像"山粉圓或西米露"一樣即可食用,也可以加入任何飲料搭配食用列如: 牛奶,麥片,優酪乳,豆漿,粥,奶昔,沙拉,醬料,湯。 奇異子最簡單的吃法是飯前30分鐘泡水食用。由於奇異子會在胃中膨脹,因此可防止飲食過量。奇異子本身無任何味道, 所以可和可可奶、酸奶、檸檬汁等調成美味的飲料;將奇異子放進菜肴中,能減低食品熱量;加入奇異子烘培的點心,不但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少量食用就可以產生 很長時間的滿腹感,保持旺盛的精力。

奇異子無味,不需要清洗。全天然,可以在生理期食用。

國外建議一天攝取量為 : 12~48克

註意事項:
一般奇異子都為生食,所以對奇異子的衛生標準要求很高。 大家應該通過正規渠道選購。只有符合有機標準的奇異子才能保證不含農藥,無化學添加劑,可安全食用。

2014年12月1日 星期一

捐髮 - 香港癌症基金會

十分高興可以同大囡一同做很有意義的事,就是捐我們的頭髮給有需要的人。
 
頭髮最少8吋,不染,不電,不漂,就可以捐。將頭髮綁成一束剪下來就得。

親身交到中環癌協服務中心,地址: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99號中環中心地下G03室。


香港癌症基金會 (http://www.cancer-fund.org/) 就用收集來的真髮來織假髮俾癌症病人載。

大囡剪了九吋長,而我剪了十四吋長。我們很高興能於2014年尾做一件好有意思的事。

2014年11月27日 星期四

CARROT SEED OIL

CARROT SEED OIL 用途
  • 治愈膿腫,疔瘡和其他皮膚疾病 / Heals abscesses, boils, and other skin disorders
  • 滋養,緊緻和更新肌膚 / Nourishes , tightens, and rejuvenates skin
  • 緩解月經疼痛 / Alleviates pain due to menstruation
  • 有助於刺激食慾 / Helps stimulate appetite
  • 治療潰瘍 / Treats ulcers
  • 改善肝臟和膽囊疾病,尤其是肝炎,結腸炎,腸炎 / Improves liver and gall bladder disorder, particularly hepatitis, colitis, and enteritis
  • 刺激淋巴系統 / Stimulates the lymph system
  • 幫助女性在分娩後乳汁生產 / Helps women in breast milk production after childbirth
  • 緩解打嗝,腹痛和脹氣 / Eases hiccups, colic, and flatulence
  • 治療腎結石,黃疸 / Treats kidney stones and jaundice

它被稱為一個皮膚排毒油精彩振興皮膚和軟化皺紋。雖然這是最流行的抗衰老產品,它也有助於治愈濕疹,牛皮癬,皮炎和其他皮膚皮疹和過敏。


胡蘿蔔籽精油是美妙的頭髮,因為它平衡和保持水分的頭髮和頭皮,強化調理頭髮,同時防止開叉。它使一個美妙的熱油處理您最喜愛的載體油,甚至是在你最喜歡的免洗型護髮產品添加。



可以如何開始

《Young Living - Premium Starter Kit》

(文章推介)9-10歲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

文章重點簡述由9至10歲小朋友的性格特點及詳述各年紀層的管教方法

絕對值得大家花點時間細看

    原文輯錄自 BuzzHand

    Link: http://www.buzzhand.com/post_102100.html



    9歲
    9歲娃可不好寫。他們的行為太變幻莫測,今天是壹個樣兒,明天很可能徹底反過來。壹分鐘以前還敏感纖細的要命,壹分鐘以後卻可以膽大包天。剛才還心潮洶湧澎湃,轉眼就已經靜如止水。妳說哪個是真的他?都是。

    也許,最招牌的9歲娃特徵,是他進壹步的獨立。

    和8歲娃喜歡「佔有」媽媽相反,9歲娃要「推開」媽媽,巴不得把她推得遠遠的,最好看不見她,更不想聽她啰嗦。他要自己當「司機」,壹旦決定做什麼事,那麽他要按照他自己的方向,以他自己的方式,在他自己喜歡的時間,去做。壹旦他要去做,他多半非常投入,而且很在乎自己做到最好。

    換句話說,如果妳能給予孩子恰當的獨立空間,給予孩子恰當的責任空間,他們會很值得信賴和放手,而且往往願意表現得最好。

    再換句話說,如果他不想做什麼,或者不想按照妳的要求,不想跟隨妳的思路,那麽,妳壹定會覺得他很討厭,很倔強,很不講理。   

    再換句話說,如果妳覺得9歲娃很跟妳過不去,那麽妳要趕緊嬸嬸壹下,「我給了他恰當的獨立空間了嗎?我給了他恰當的責任空間了嗎?

    第2招牌特徵,是他變得更「深沈」了。

    當然,這是因為他更成熟了。和8歲娃相反,他不再滿天飛,不再什麼都風風火火而且信心滿滿。他的顧慮多了起來,速度慢了下來,信心度也保守起來。

    他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更細緻,更細膩,更細微。感情方面也壹樣,9歲娃對別人對自己的情緒與感情的感知更纖細,更準確。所以,假如妳想掩飾妳的某種情緒,比如表面上平靜溫和心裡卻很不以為然,或者肚子里盤算著什幺小九九,呵呵,我勸妳不要太自信。

    因為他的能力更加細緻入微,加之他又很在乎自己做到最好,所以這也許是提高孩子分數的大好時光。哪怕做個除法練習,他也會因為內心的驅動力而反反覆復再三練習(而8歲的孩子往往為了讓媽媽開心而樂意表現得好些)。他心裡真的有了壹個目標,不論是去爬山,還是限時聽寫測試,事後他的第壹個念頭往往是問自己,「我達到目標了嗎?」

    他很願意接受新任務的挑戰,而且喜歡「進入」之前先弄明白這次的行動有什麼新的內容。他不再像8歲時憑著壹腔熱情「砰」地壹頭栽進去,而是先思考,先做計劃。哪怕遇到相當難度的、或者要吃些苦頭的事情,只要他自己認定了他願意接受某個新任務新挑戰或者新想法,他甚至能有本事發掘出自己更大的潛力來完成任務。

    不過,不要以為9歲娃就是壹個任勞任怨的勞模。他壹樣會因為「太難了!」而不肯接受任務;他壹樣會因為失敗而埋怨別人做得不好。好在9歲娃這時對因果的判斷更加合乎邏輯,追求公平合理的意念也更加明確,所以,他對別人的責怪多半有道理,而且他也公平地責怪他自己,「這肯定是我乾的」,只要他認為責任在他。

    他的成熟程度已經可以使他不那麽在乎他正在做的什麼被「打斷」,比如,放下手裡的工作,出去轉壹圈,回來以後又投入到剛才的工作中去。他不但有本事很快回到他剛才的思路中去,而且實際上他有這個心理驅動,敦促他把剛才作了壹半的事情接著做下去。

    不論男孩還是女孩,對自己的性別意識當然越來越清晰。他們這時都很欣賞自己,也都同時很不欣賞異性,男孩嫌女孩陰陽怪氣,女孩嫌男孩邋遢噁心,比方說。總之,遠還不到「異性相吸」的階段。

    時間觀念成熟到可以自己有意識地用時間表和鬧鐘來幫忙做計劃、做事情了,他們會把自己壹整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這世界上有那麽多有趣的事情等著他們。於是乎,如果妳發現妳的娃把鬧鐘擰得格外早,壹大早就自己爬起來忙這忙那,妳可不要感到奇怪喲。  

    空間概念成熟到可以自己搭乘公共汽車,去自己常去的地方,比如繪畫課,甚至是去診所做常規檢查。這時候妳已經可以放心給他壹把鑰匙,讓他自己照顧自己壹小段時間了。不過,最好不要超過壹個小時,9歲娃畢竟還是小娃娃,沒有足夠的成熟度自己照顧自己太久。

    孩子和爸爸的關係,哦,當爸爸們的可要聽仔細了,尤其是男孩子的爸爸們。這是孩子長到這麼大以來和爸爸最和睦的黃金時光。爸爸在9歲娃心目中的形象這時非常的高大,受到孩子的日益敬重。娃們會為爸爸的工作、職業感到驕傲,甚至為自己是這個爸爸的娃而感到驕傲。他們對爸爸的置評或者欣賞越來越在意,也越來越願意和爸爸混在壹起,跟爸爸壹起做事情,壹起玩耍。儘管這時的孩子對來自父母雙方的指令都有抗拒傾向,不過相對而言爸爸的話似乎比媽媽的話要更中聽壹些。南孩子和爸爸的關係尤其親密,不少家庭這時的組合應該是「父子」和「母女」。

    9歲娃的行為差異,也是孩子們長到這麼大以來最多不同的時段。

    比方說,有的孩子很關注家裡發生的事情,比如很在意父母在電話上聊寫什麼。

        有的孩子則好像根本不知道家裡有什麼事情進行著。

        有的孩子很在乎錢,有的很不在乎;

        有些孩子巴不得花掉手上的每壹分錢,有的則捨不得花壹分錢;

        有些孩子手很靈巧,做的東西非常細緻;有的孩子則完全相反;

        有些孩子喜歡各種運動,有些則儘可能避免任何大運動量的活動;

        有些孩子喜歡看打鬥激烈的電影,有些則不喜歡任何嚇人的場景;

        有些孩子胃口特別好,有些則特別沒胃口;

        有些孩子睡眠特別好,有些則睡不著、睡不香;

        有些孩子做什麼都手腳特別麻利,有些則顯然慢慢吞吞……

    父母這時需要壹定的「定位調整」,以適應不同與以往的新的親子關係模式。在此之前,父母與孩子的定位主要是「上下」的定位,父母關照(罩)著孩子的壹切。但是,從現在開始,孩子對父母的仰視越來越少,對自我的看重越來越多。父母如果不能把自己「插手孩子事務」的水平線往下調整到與孩子「自己當司機」的成熟水平相壹致的地方,那麽親子關係的緊張壹定不可避免。

    在父母眼裡,9歲娃仍然是小娃娃;可是在他們自己眼裡,他們已經長大了。孩子特別不樂意父母還把他們當小孩子看待,不樂意「我的小寶貝」這樣把他們當小娃娃看的語氣,尤其討厭父母以尊長自居倚老賣老。公眾場合孩子已經忌諱「認親」,妳如果想當眾抱抱他親親他,唉,妳還不如殺了他吧。

    這種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會隨著青春期的腳步,越走越遠。請做父母的記住,孩子嚮往成熟,孩子需要成熟,需要壹步壹步走向獨立,壹步壹步遠離母親的裙裾。對孩子的這份成長需要和渴望,做父母的要予以尊重、理解、和鼓勵。

    當然,父母們也不需要擔心是否9歲娃和父母之間就壹定充滿了硝煙。別忘了前面說過的,他們在乎自己做得最好,而且他們的邏輯思維、是非觀念、公平信念、心思縝密等等的發育都越來越成熟,所以,假如妳發現餐桌上的孩子變得彬彬有禮,妳也不要感到意外。如果妳能對父母角色把握得足夠恰當,親子之間可以是很融洽和諧的。

    還有,這時的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於對自立的追求同時存在。讓妳做好角色調整,並不等於讓妳壹下子徹底放手。孩子仍然需要妳的愛,妳的關注,包括妳關注他在離開妳的渴望與依戀妳的關愛之間的掙扎。

    9歲娃和兄弟姐妹的相處,總體上來說,更和諧。他會為自己的兄姐感到自豪,對自己的弟妹更多關照。年齡相差越大,這樣的表現就越清晰。9歲娃可以為了遇到麻煩的手足兩肋插刀。假如讓他照顧年齡很小的弟妹,妳可以相當地放心,他懂得盡職盡責,而且會很有耐心,很溫柔。

    年齡貼近的孩子之間,爭吵攀比等等仍然是家常便飯。不過,程度上要輕得多。壹則因為9歲娃對事理的公平心相當強烈了;再則因為後面要講到的與朋友的關係格外密切,使得他也沒有多少時間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處。

    需要提醒壹下的是,正是因為這份強烈的公平心,假如父母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是讓9歲娃覺得不公平,那可就真戳到了他的短筋上。

    如果說8歲娃的生活中心是媽媽的話,那麽9歲娃的生活中心就很有可能是某個特別的朋友了。8歲娃為了強調他的論調的權威性,往往說,「我媽媽怎麼怎麼說」,或者權威人物「張老師怎麼怎麼說」。現在長到了9歲,他變得認為某個朋友的話更具權威性,「石頭怎麼怎麼說」。毫無懸念,這個時候,從這個時候開始,朋友的話比父母的話更有份量,而且越來越更有份量。

    他開始越來越在意朋友怎麼做、做什麼。朋友看什麼電視;幾點鐘上床睡覺;幫家裡做多少家務;等等。他們對朋友開始講「義氣」,會為朋友遭到父母或者老師的不公平對待而站出來打抱不平,也會在朋友遇到麻煩時出拳相助。正是因為朋友是他的生活中心,所以同齡人,尤其是他所屬的小團體,對他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9歲孩子兩點需要父母特別注意★

        雖然9歲娃離不了朋友,哪怕妳把他扔到沙漠里他也有本事挖掘出壹個朋友來,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孩子會找不到朋友。這時,父母固然可以也應該幫助孩子,但,壹味地推孩子出去,強迫他去交往,絕對是傷害孩子的好辦法。

        既然妳已經知道妳的話遠沒有朋友的話中聽,知道孩子的交往圈對他的影響很大,妳就不能硬性阻止孩子和妳不欣賞的人交往。妳需要更多的寬容,更多的智慧。果說8歲娃的生活中心是媽媽的話,那麽9歲娃的生活中心就很有可能是某個特別的朋友了。8歲娃為了強調他的論調的權威性,往往說,「我媽媽怎麼怎麼說」,或者權威人物「張老師怎麼怎麼說」。現在長到了9歲,他變得認為某個朋友的話更具權威性,「石頭怎麼怎麼說」。毫無懸念,這個時候,從這個時候開始,朋友的話,比父母的話更有分量,而且越來越更有分量。

    在學校,9歲娃應該上四年級。四年級的功課是個飛躍,需要死記硬背得更少了,需要動腦筋思考的更多了。有些孩子會不太適應這壹變化,而造成成績下降。

    9歲娃不但在家裡追求獨立,在學校里也壹樣,因此,老師們也會覺得9歲娃「刺頭」很多。

    9歲娃既然在乎自己做得最好,那麽,當然,他們在乎分數,在乎知道別人的分數,在乎和別人攀比,和別人競爭。

    9歲娃的另壹個變化,是從喜歡壹個老師而對某堂課感興趣,變為因為對某項學科感興趣而喜歡上那老師的課了。




    10歲
    10歲娃已經有了很強的道德觀。這道德觀的標準不但來源於父母師長的教誨,也來自於孩子自我內心的判斷。他在乎誠實,在乎公平。他認為偷竊和說謊是很讓人不屑的事情。

    不過,雖然他說起來頭頭是道,實際做起來卻不壹定能達到自己說的標準。比如,雖然他大體上是誠實的,但常常會隱藏部分事實。他也懂得了用善意的謊言來避免某些傷害,保存某些人的顏面。如果母子關係融洽,孩子容易自己和媽媽說他已經做過的壞事。

    他的最大特點是善解人意、友好親善。他們不但對父母敬愛和佩服,對朋友也和睦相處。在這個年齡階段,他對事物的感受多半是平和而美好的。

    通常,他是快樂的,因為他對自己抱持肯定的心態。他已經十分了解自己的「優缺點」,願意表現出自己的最好。

    他不但愛父母,也愛家中的壹切,愛和家人壹起活動,覺得自己的家是最好的。他願意順從父母的管教,因為他認為他仍然需要依賴父母對事情曲直是非的判斷。

    從10歲開始,「家庭」對孩子有了真正的意義。這時的媽媽的地位,又回到了5歲光景,成為孩子世界的中心。他不但依賴媽媽,而且尊敬甚至崇拜媽媽。他特別希望媽媽隨時在身邊,願意和媽媽聊聊他學校和朋友之間的事情。他很能接受媽媽對他的期望,也樂意表達對媽媽的感情。

    爸爸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爸爸的地位甚至會超過媽媽。媽媽是朋友,爸爸是偶像。由爸爸帶著壹起打球、旅遊,甚至隨意逛逛,都是他最喜歡的家庭活動。

    和兄弟姐妹的衝突,通常是弟妹惹事生非,知道他忍無可忍時出手。父母處理這類糾紛是壹定要查明事實秉公處理,給孩子壹個「公平」,也讓孩子通過這些糾紛學得做人的道理。

    「重要他們保持公平」,「不要管得太緊,也不要管得太松」,是他最喜歡的管教方式。

    朋友也是10歲娃的最愛。他們幾乎每天都想帶同學回家玩。交友時他看重的是對方是否值得信賴。朋友圈還局限於附近鄰居或班上同學。男孩願意表現得和同性朋友相似,和朋友保持壹致;女孩間則多些糾紛與和好。與朋友相處時,公平是個重要的尺碼,他不但儘力做到對朋友公平,也要求朋友公平對待他。

    「其他人會怎麼想」,是10歲娃很在意的事情。

    雖然他比過去平和、合作很多,不過生氣的時候,還是很有爆發力的。

    在學校里,10歲娃大都有很強的學習慾望,甚至不願意請假以免耽誤功課。他特別喜歡背誦,而較少進行思考性的工作;喜歡接受事物的本貌,而不太願意去推論。如果這時他背誦大量的辭彙,對他以後的思考會很有幫助!

(文章推介)1-5歲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

文章重點簡述由1至5歲小朋友的性格特點及詳述各年紀層的管教方法

絕對值得大家花點時間細看

    原文輯錄自 BuzzHand

    Link: http://www.buzzhand.com/post_102100.html



    1-2歲 
    2歲前後的小壞蛋有多壞,我們都已經知道了。   

    最突出的表現包括:「不」字當頭、打滾撒賴、壹意孤行、佔有慾強、自私霸道。   

    其實,孩子的這些行為都只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的意識、意願、意圖。但他們不懂得表達,甚至他們自己也不甚明白他們自己的意圖。他們壹點兒也不壞,壹點兒也沒有折磨媽媽、蠻不講理的意思。   

    對待這幺小的小寶寶,書上提供的管教技巧主要以疏導、繞道為主。   

    安全第壹:不要告訴孩子不許玩不許碰。妳自己把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該扣好蓋子的扣好蓋子。   

    生活規律:餓了、渴了、累了、困了、悶了,孩子就容易發脾氣。妳應該摸索孩子的生活規律,在孩子陷入可能導致壞情緒的陷阱之前,採取恰當措施,比如讓孩子吃飽、睡覺、帶到其他地方玩等。   

    轉移注意:這幺小的寶寶,注意力移動得很快,妳要好好利用。比如,妳抱孩子進餐椅吃飯,孩子打挺不肯進去,妳就不必堅持。拿些小胡蘿蔔丁啦小麥圈啦什麼的哄哄他,等他吃得高興心情愉快時,再抱進餐椅里去。   

    不當觀眾:當孩子打滾撒賴時,不當觀眾。沒有觀眾了,這演員也就沒趣了。   

    繞開硬碰硬:如果妳問,「妳要不要洗澡?」 這答案肯定是「不!」妳可以換個說法,「妳想在澡盆里玩小鴨子,還是玩小水桶?」   

    放鬆妳自己:當妳自己太累、太困、太餓時,妳也會和孩子壹樣,容易發脾氣。就像對待孩子壹樣,在預計妳自己要進入「壞情緒區」之前,好好善待妳自己壹下,給自己充足電。

 

     3歲  
    從情緒上看,三歲的他是個快樂的年紀,他友善,平靜,充滿安全感,易於接受,也樂於分享。   

    在兩歲半是吵鬧不停的孩子,到了快三歲的時候,會突然變得安靜而斯文。他會經常說,好或者要。笑的時候比哭的時候多,對妳的要求也比以前要能容易妥協。   

    三歲時,大部分的孩子在生理或者心理,尤其是情緒發展上,會呈現壹個穩定的狀態。此時他已經有很好的自我意識和穩固的自我概念。當然,他的自我概念和別人如何對待他有很大的關係。   

    雖然在三歲的時候,他壹向強硬的拒絕態度減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分享或者依賴,但他也體會到自己的成長和能力的增強。   

    同時三歲也是個「我們的年齡」。他會喜歡說,我們來,我們壹起來散步。這種壹起做或者是我們的感覺,讓他有依賴的感覺。同時,他也喜歡分享的滋味。從前看起來滿喜歡獨立的孩子,現在卻經常和媽媽說,妳幫我做,或是妳做給我看。   

    他喜歡與其他孩子壹起玩,但是他最喜歡的人還是媽媽。尤其是媽媽放下手中的事情,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講故事給他聽,跟他玩遊戲,或者陪在他身邊是,總是帶給他歡樂的情緒。   

    他在肢體動作的控制上,已經相當成熟和舒暢。他步伐穩定,走的很好,跑的很順,在急轉彎是也不費勁。他走路時候,兩手自然的擺動,不需要誇張的伸張手臂來平衡重心。   

    在語言能力上他的發展也到了新天地。他喜歡學習新的字,尤其喜歡這些字眼:新的,秘密,嚇壹跳、好難。在事情陷入僵局的時候,如果妳說對了話,還可以搶救場面呢。比如,妳說出,小驚奇,或者小禮物這個字,而且妳也實際的拿出這個小禮物是,那麽就算是壹塊小的餅乾,也能博得孩子無限的歡欣,把剛才的不愉快全給忘了。   但好景不長,當妳還在享受這段美好時光的時候,時間已經悄悄的把他帶到另外壹個成長階段。這就是穩定之後會出現壹段不穩定的時期了。 



 

    3.5歲   

    三歲是合作的年紀,三歲半則恰恰相反。反抗是三歲半到四歲這個時期最大的特徵。   

    對媽媽而言,三歲半的孩子好想凡事都想和她做對。三歲半是壹個內向,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   

    有的時候,我們難免會以為他只所以這麼固執,是因為他太自信了。其實全然不是那回事,而且剛好相反。   

    三歲半的孩子是非常沒有安全感的,甚至在他的生理髮展上,也表現是他的不安全感,比如口吃,常摔跤,有時緊張的發抖。情緒和肢體上的不安全感,經常在這個階段表現出來。   

    他壹方面缺乏安全感,壹方面卻又想支配外在的世界。因為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每天,他都在掙扎中過日子,生活過的很不愉快。   

    他經常試著去控制外界,以減少他的焦慮和不安。比如他唱命令周圍的人說,不要看不要笑壹分鐘,他才得意洋洋的發號命令。但是只要別人稍微不注意他,她會馬上要求大家注意他。他不讓媽媽講電話,不讓爸爸看報紙,連爸媽互相講話都不行。   

    他正在體驗自己與別人的關係,以及自我這個個體。他不在對我們那麽干興趣,這也是他發號施令的原因之壹。他覺得別人無意的壹瞥,都是侵犯到他的自主權。   

    在三歲半的年齡,朋友對他相當重要。也就是因為他熱衷與他的朋友,是他的行為也有可喜的壹面。   

    許多孩子在這個年齡都有他想象的朋友,這些朋友有的是人,有的是動物。對於父母來說,當他到了三歲半的時候,我們的格外小心。   

    雖然這是壹段不愉快的時期,但是孩子不是妳的敵人,他不是故意要和妳做對,而是他處於身心不穩定的狀態他的日常生活起居,都要我們多費精力,多花心思來處理。接受他在找個年齡,最大的情緒發泄對象是媽媽的事實。還有在他不鬧情緒的時候,騰出時間陪他玩。   

    也許他是壹個愉悅和順的孩子,他能平靜度過三歲半島四歲的這段期間,因此,我們不必擔心他沒有表現出不穩定的特徵。如果他真的出現這些情況的話,我們也大可放心。因為就算脾氣再好,孩子也會有不穩定的時候。

 

     4歲

    三歲的小孩有顆溫順的心,四歲的小孩的心則是活潑的。   典型的四歲孩子喜愛冒險,喜愛遠足,喜愛刺激,他喜愛任何新鮮的事物,去接觸不認識的人,喜愛到新的地方,喜歡新的遊戲,新的玩具,新的活動和新書。對於大人所提的娛樂點子,再沒有人比他們更有反應了。   

    典型的四歲孩子動作迅捷,他做每件事情都很快,興趣轉移的也很快,而且壹件大事大多做壹次。他沒有興趣講究完美,只有興趣繼續做下壹個活動。   

    這個年齡的孩子,無論男女,大多是快活的、精力充沛的、活蹦亂跳的、荒謬好笑的、無拘無束,對什麼事情都躍躍欲試。和三歲半那時愛吵又愛鬧的情形相比較之下,他的改變可不是不小哦。現在他經常說話多壹點,也有點愛吹牛,有的時候還有些跋扈。這些都是因為他開始進入表現自我的領域,新鮮加上過度興奮所致。   

    三歲半的孩子的特點是,對於大人所要求的事情,常常予以強烈的反抗,這也許是因為在他的心目中,大人還是全能的緣故。四歲孩子就不會這樣了,他似乎往前進了壹大步,他發現大人雖然還是握有大權,但是並非全能,同時,他也發現自己很有力量。從他的觀點看來,壞事未嘗不可以做,屋頂不會因此而塌下來。   

    四歲的孩子會毫無意見、興高采烈地接受妳的提議,不管妳出的是什麼點子,因此給予這個年紀的孩子心的玩具、書本、衣服、經驗或訊息等,是壹件快樂的事。因為,不論妳給他那壹樣,他的眼睛都會閃閃發亮。   

    四歲的孩子雖然喜愛很多東西,但是他的情緒卻也十分極端。他愛得多,恨得也不少。沒有人敢肯定的說,到底是什麼東西引發了他的恨意。但是無論是什麼,在合理的範圍內,他的感受是應該受到充分尊重的。   

    四歲的孩子對母親懷有極度強烈的感覺,如果有什麼東西改變了眼中的母親,他就會對這個東西表示出特彆強烈的恨意。他或許討厭母親戴某些首飾,也許不喜歡母親改變髮型,或者,她臉上若有壹種特殊的表情告訴他,她不喜歡他,他可能特別討厭這種表情。無疑,大人應當隨時配合四歲孩子的迅捷和善變。   

    四歲的孩子喜歡向外擴張的特性,有時候連他自己都有點受不了了。因此,他還是喜歡而且會尊重有限度的規範,但是並不會常記心裡,得要妳經常地提醒他才行。   

    四歲的小孩雖然老是想往外跑,也經常不受規矩,然而,如果他用心,還是蠻可以信賴的。在他四歲半前,很多孩子都能讓父母放心地准許他們到戶外去玩耍,而不去監視或查看。然而,小孩子很想知道,在大人喊停之前,他到底能玩到哪裡,這種需要如果和他喜歡向外擴張的習性結合,這個四歲的孩子就會表現出這個年齡最大的特點---喜歡逾越範圍。   

    所以很多四歲的孩子非常喜歡,「最遠到樹哪裡,最遠到門那裡」這些口頭上的限制。甚至,如果妳告訴他,妳應當做或者不要做這個,他就會很遵守這些規矩。   

    對於大便的過程和自己的排泄物,四歲的他都很感興趣。小孩子對大便這個動作特別著迷。除外散步時,他甚至能認出狗大便過的每壹處地方。   

    四歲的孩子經常開口閉口都是不堪入耳的話,狗屎,他媽的,是經常聽到的髒話。   

    如果那個朋友得罪他,他可能會叫他狗屎蛋。壹般來說,孩子會將這類名詞和形容詞,用在他不接納的人身上。   做父母的需要對自己的言行更加的謹慎才行。從另壹方面說,孩子如果不用真正的髒話,也會用壹些幾近侮辱和威脅的字眼來批評大人。如果真的遇到這種情形,妳不用生氣的訓誡他,要冷靜的對他說,是這樣嗎?或者眨眨眼睛表示妳明白真相,這樣壹來,他往往很快就會說出實話的。從這個時段開始,孩子也漸漸明白好事情的好或者壞。這個時期,他最高興的事,莫過於在睡前,聽壹些小故事。他喜歡聽爸媽小時候如何壞以及怎麼好的故事。    

    ★與四歲孩子相處的技巧★:

        與他壹起分享和創造。

        不理會他的不好的行為。

        接納他的吹牛。

        和他對罵(如果孩子用粗野的話攻擊妳,妳也可以和他玩對罵的遊戲,以解放他被壓抑的情緒。罵的的時候,要像是真的在罵他壹樣:妳是指被壓爛的毛毛蟲。這類愚昧的對罵語要持續到妳們笑聲取代憤怒為止)

        給他壹段專屬時間

        給予口頭規範

        和他商量

        盡量避免會有麻煩的情景

        不要再電話中閑聊(四歲的孩子都討厭媽媽電話閑聊)

        使用肯定而幽默的引導

        使用秘密字眼

        以輕聲細語取代吼叫

        有時不妨也吹吹牛

        全心全意和他談話

        謹慎的選擇電視節目

     



     5歲

    五歲,開朗而愉悅的年齡。   

    五歲的孩子象陽光壹樣,溫暖,明朗。   

    五歲小孩是母親願望的實現。從孕育,生產,初生時的事事包辦;壹到兩歲是的步步緊盯;三歲四歲時的蠻不講理;到了五歲,終於可以讓父母松壹口氣。欣慰地欣賞自己養育多時的成果,充分吸收五歲小孩愛的回報。那個小搗蛋,終於變得懂事了,講理了,他壹心壹意要做壹個好小孩,要討媽媽歡欣,他的世界都以媽媽為中心。他的小小心靈充滿了對人,對物,甚至對神的愛。他張大眼睛,好奇的學習,貪婪地吸收,享受生命提供給他的壹切美好。   

    五歲,黃金年齡。   

    五歲的小孩真心地想要學好,而且,通常總是表現的很成功。在這個年紀里,最令人喜悅的特質,就是他熱愛生活,自得其樂,而且壹直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   

    他壹心求好,有時甚至連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要請求大人容許。甚至他所用的語言,也都是正面而積極的。他常說,當然,好啊,好可愛哦。他之所以表現的這麼好,至少有個把月的時間如此,主要原因是,在這個年紀,媽媽是他世界的中心。他全心想要討好媽媽,親近媽媽,他要跟媽媽說話、跟媽媽玩耍、幫媽媽做家務,跟著媽媽在屋裡團團轉。很多五歲的小孩,真的是寧可跟著媽媽呆在家裡,也不跟小朋友到戶外去玩。   

    五歲的小孩所以能夠不惹麻煩,最重要的關鍵是,他已具有壹種神奇的能力,可以判斷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也就是說,他學會自我控制了,他會衡量自己的能力,把做的到的和做不到的事分的很清楚,判斷的很準確,而且他就只嘗試那些他認為壹定辦得到的。經過壹次次的成功,他建立了自信。他並不就此洋洋自得,但他覺得安全、安心。於是他不會象稍早那樣,花費很多精力去反抗別人,只為了證明他是自己的主人。   

    五歲的小孩不像其他年紀的小孩那樣,他也懂得保護自己,不使自己過度疲累。五歲的小孩不會胡思亂想地擔心事情,六歲的小孩則常擔心放學后找不到媽媽。五歲的小孩會認為,媽媽壹定在家的,不只現在在家,以後永遠也會在家。壹般五歲的小孩似乎理所當然地認為他自己和父母都是永生不滅的。他不會沈湎國務,也不太關心未來,他喜歡現在的壹切,滿意自己,衷心地崇拜父母。有時候,妳會發現他誇大地形容自己的父母,或是引用父母的話,當做聖旨般的遵從。雖然五歲的小孩在各方面的行為都沒有太大顯著的進步,但是他的智力卻增長的很快。他喜歡聽人說故事,與人談話,他熱愛學習新事物,而且他還喜歡展現他的智慧,她會向媽媽炫耀他會寫自己的名字,可以從1寫道5.或者能在他最喜歡的書中認出幾個字。     

    五歲到五歲半,這個小孩表現的再好不過了,他不僅是打算要乖,計劃要乖而已,他的壹切表現都很乖。他這個年齡段,做父母的幾乎要覺得壹切都是那麽美好,滿足了。然而,突然之間,到了5歲半后,那個總是甜甜地回答,好,我會的小天使,現在卻經常把,不我不要,掛在嘴邊了。他曾壹切以父母為中心,如今卻開始表現他要以自己為中心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一個可能是,因為他正邁向六歲。

    六歲的小孩常是給平靜的家庭惹麻煩的。雖然還沒滿六歲,五歲半的他已經準備好要反抗了。父母常形容自己五歲半的小孩,不懂禮貌,愛打架,這是千真萬確的。   

    在健康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五歲半的小孩和以前不同,壹向健康活潑的他忽然變得多病起來。五歲半的小孩壹般較多好動型。在視覺方面,五歲半的眼和手的配合卻不如從前那樣快速,肯定。因此他經常把數字或者文字顛倒著寫,所以我們認為不要最好不要再這個年紀教他讀書寫字的緣故。對五歲半到六歲的小孩這段之間複雜難懂的時間不必太過緊張。孩子的穩定時間總是與不穩定時期交替出現。   

    五歲是穩定的,但也有些小孩直到六歲都還是維持這種穩定,有些小孩卻可能五歲半便開始表現的不穩定的徵兆。如果孩子正值不穩定期,請不要氣餒,不要覺得他什麼都不對勁,也許是妳的教育方法不得當也說不定吶。請妳堅定信心,美好的時日終會來臨的。 

(文章推介)6-8歲孩子的最好管教方法

文章重點簡述由6至8歲小朋友的性格特點及詳述各年紀層的管教方法

絕對值得大家花點時間細看

    原文輯錄自 BuzzHand
    Link: http://www.buzzhand.com/post_102100.html


    6歲
    在寫6歲娃之前,有必要迅速瀏覽一下5歲娃。5歲娃,是孩子也是父母最快樂的時光。他喜悅、安詳、友善、寬容,喜歡順從家長。而且,媽媽是他世界的中心,讓媽媽快樂,就是他的快樂。

    美好的黃金年華5歲之後,就進入暴風驟雨的人生第2叛逆期了。這個叛逆期的特點,是孩子極端的、同時的兩極化。他有本事在轉瞬間討厭剛才還滿心喜歡的事情。而且,他世界的中心不再是媽媽,而是他自己。他希望按事事處處按自己的意願,因此對父母常常「抗旨不尊」,「我不要那樣!我就要這樣!」6歲娃同時在兩個極端遊走。他可以在學校里做壹個模範生,回家裡當壹個小惡霸也因為他的兩極化,把筆畫或數字反寫是很常見的6歲現象。他什麼事都爭強好勝,難以忍受任何失敗。   

    他頑固、自負、蠻不講理。其實,他這麼做只是為了建立和增強他自己的安全感。   

    因為,他現在處於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別容易受到傷害,他的身體髮膚好象都格外對疼痛很敏感。   

    給6歲女孩子梳小辮兒很可能讓孩子疼的哇哇叫。   

    6歲的男孩,摔壹跤可能哭得讓妳詫異他怎麼比過去嬌氣了好多。   

    噩夢也因此給6歲娃帶來很大的困擾。   

    最大的問題是他與媽媽的關係也遊走於兩極之間。他既深深地依賴媽媽,又同時嘗試要自己站起來,心理上希望他不用依賴任何人。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在感情上有極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媽媽不斷保證愛他,卻又壹不如意就拿媽媽做出氣筒,專門和媽媽作對。   

    其實,他越是得不到讚美的時候,越有被稱讚的慾望,受挫感就越強。   

    6歲娃很願意在老師面前做個好學生,自覺以老師的話為聖旨,甚至老師越嚴格他越有安全感。哪怕壹天的課下來他身心疲憊,也很少對老師有所發泄。他會回家去好好「整整」他的媽媽。   

    因為心理衝突,孩子的健康狀況也會走入低谷。他很可能抱怨胳膊疼、腿疼、肚子痛、脖子酸什麼的。而且他的黏膜組織在這個階段很容易感染,鼻子、耳朵、眼睛、喉嚨,甚至女孩子的私處都比其他年齡更容易出現發炎癥狀。他也很容易感到疲倦。還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顯得笨手笨腳的,時常跌倒、碰傷;而且孩子對這些傷痛也似乎特別敏感,拔下手指尖上的壹個小刺都會疼得孩子哇哇叫,簡直就像是特別嬌氣似的。因此,6歲娃的家裡最好備上常用的消炎止痛油膏,父母對孩子的健康狀況要多關注些,多呵護些。還有,如果發現孩子情緒緊張(咬指甲之類),我們最好能想辦法再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以緩解孩子的情緒。至於餐桌上不像樣、衣服隨地亂扔之類的事情,能睜壹隻眼閉壹隻眼就算了,多些寬容吧。這裡!重點!   6歲娃,對「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的分別還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常現象!   

    還有,孩子並不總說真話。比如,他會壹口否認是他打碎了妳心愛的花瓶,哪怕花瓶的碎片還躺在他的腳邊。這時,如果妳問他,「花瓶放得那麽高,妳是怎麼夠得著的?」他又會詳細介紹他如何搬椅子的本事。



    7歲
    7歲的主旋律是孤獨與退卻,儘管他也有快樂的、生氣勃勃的時刻。他不再像6歲時那樣和妳頂嘴,卻也不那麽喜歡與人交往,而更喜歡自己獨處。

    他往往記性不佳,容易分心,工作起來磨磨蹭蹭。對幫忙做家務不感興趣。別人要他做什麼事時,他往往老半天不回答,也不行動。他生活在自己的秘密花園裡,哪怕他瞪大眼睛看著妳說話,他其實都並沒有注意到妳說的是什麼,他可以對外界充耳不聞。他的生活充滿了感傷的基調。他會覺得別人不喜歡他,有意找他麻煩,甚至幻想他不是父母的親生孩子,所以家裡人才會虐待他。父母除了需要表達理解外,不必將7歲娃抱怨家人虧待他看得太重。

    ★父母和7歲娃相處的主要技巧★

    1. 因為7歲娃悶而且慢,父母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時,提前預報、指示明確、壹再提醒、和耐心等待是很必要的。讚美對6歲和8歲的孩子都很有效,但對7歲娃效果甚微。耐心更重要。請注意這壹點。

    2. 如果孩子回來告訴妳同學老師如何討厭他、瞧不起他,妳可以簡單地當「錄放機」:「哦,妳覺得同學們討厭妳了。」妳也可以試試追問壹句,「是怎麼回事呢?」表達妳的傾聽與關注。

    共情式的討論是最有幫助的。不過,注意避免過度的說法,比如說「老師是個小氣鬼」。因為,「妳不能否定孩子的知覺,妳應該接受他們的感覺,然後引導他們轉向積極、健康的壹面」

    3. 假如妳有非常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幫忙,他卻埋怨妳「妳總是叫我做這做那」,妳可以這麼回答:「哦,這些似乎是妳份內的工作,我們是不是能計劃壹下,以便做起來得心應手些?」使他不致斷然拒絕妳,留下迴旋餘地和引導的機會。

    4. 孩子對妳充耳不聞時,妳需要前確認壹下他是否注意到了妳在說什麼,「妳聽見媽媽說什麼了嗎?」

    5. 如果妳和孩子壹起制定了壹項規則,那麽請妳壹定堅持做到,而不是壹遍又壹遍地威脅而不見行動。那樣等於培養妳的7歲娃把妳的話當耳邊風。   

    因為7歲娃的心思總是在他自己的世界里,因此妳會覺得妳的娃反應很慢,很磨磨蹭蹭。這會很考驗我們的耐心。也很需要我們有充分的耐心。發脾氣啦,教訓啦,都不會見效,因為,並不因為妳脾氣發得足夠大,孩子就能從7歲年齡的特點裡跳出來。這很違反孩子成長的自然規律,根本就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呢,孩子要7歲了的媽媽們注意了,妳最需要具備的第壹條黃金律是「耐心」。妳首先需要確認妳的7歲娃的確接受到了妳的信息,「去把垃圾倒了」。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說完了請他重複壹下。然後,妳需要提醒他、再提醒他、再再提醒他。千萬別光火。假如妳實在沒有耐心,那就自己去倒吧。  

    媽媽需要牢記的第2條黃金律,是「想得開」。這是針對孩子什麼都望壞的方面想象的特殊心理和行為。假如妳家娃以為妳想毒死他,算了吧,妳壹笑了之,別跟他上火:「妳說什麼?!妳老媽我要毒死妳?!妳覺得我很后媽嗎?!妳太傷我的心了!」云云。假如孩子,哦,不用假如,幾乎很肯定的了,妳孩子控訴他的朋友怎麼欺負他了,他的老師怎麼專門挑他的不是了,他的腿怎麼疼得肯定得了什麼了不得的病了,之類之類,妳當然不必很當真地去找朋友家長、找老師、找醫生,去說個明白。

    還有呢,他和朋友相處時,不那麽在乎輸贏了,不那麽賴皮了,不那麽容易壹怒而發衝冠了。假如有了衝突,他更容易採取的行為是「我惹不起妳還躲不起妳啊」地退到壹邊去。因此打架或者惹事生非是肯定少了很多。對了,最讓我在意的,是據說,7歲娃很在意上學不遲到,作業及時完成,自己的東西自己收到自己的地方。啊,我嚮往著7歲的羊羊,早上不用我催他起吃飯,放學不用我提醒他要寫作業,家裡的衣物啊玩具啦也不會像現在這樣滿屋子鋪灑得沒處落腳。不過呢,假如孩子太擔心上學會不會遲到之類的,妳需要幫助孩子減輕他的心理壓力,舒緩他的焦慮。比如和他壹起記錄和計算時間,讓他確信只要鬧鐘在幾點響,他就肯定有充足的時間穿衣服吃飯。妳還可以頭天晚上和他壹起把早上要穿的衣服收拾好,書包收拾好,讓他放心。大約最讓皮皮媽苦惱的,是據說,7歲娃有追求完美情節,表現之壹是他們寫作業時會反覆擦啊擦啊,壹點不滿意就擦掉重來。皮皮6歲時就這麼擦啊擦的,到了7歲,也可能走過了「擦擦情結」,阿彌陀佛;但也可能是平常孩子的「擦啊擦」的平方甚至立方。但看皮皮媽的造化了。而我呢,我則嚮往著7歲的羊羊不再需要我來替他擦掉實在太「鬼畫桃符」的粗糙字跡,讓他重寫整齊些了。對了,這時他們的字跡會小很多。這是因為,孩子從這時候開始,懂得在意別人怎麼評價他了。準確地說,他開始很在意老師怎麼看待他,開始有心想做個讓老師滿意的好學生。所以,他在意上學不遲到、作業要寫好了。而且,他的心智成熟到需要自己的空間的時候了。這就是他喜歡把自己的東西收到自己的地方的原因。如果能夠,這時的孩子需要自己的桌子、自己的抽屜、自己的箱子、自己的床了。

    讀書如此,在外面淘氣也如此,不累到他最後忽然精疲力盡,他不知道自己停的,比如跳繩也跳它個幾小時!我忽然想起我婆婆說,我愛人小時候經常在外面瘋到「脫力」,回到家整個人都虛脫了的樣子,很久緩不過勁兒來。也許說的就是這個吧。因此,妳也需要關注孩子不要跑啊跳啊的壹直到他最後「脫力」,而是早些讓孩子停下來,換個活動。

    7歲娃凡事往壞處假想的原因,其實也是因為他很在意別人,(尤其是妳),對他的評價,擔心別人(或者妳)看不起他、討厭他。因此,當妳的孩子用壹些很負面的話語來「對付」妳時,比如「妳怎麼老是叫我做這做那的」、「妳總是嫌我不好」、「我討厭妳!妳也討厭我!妳從來都不喜歡我!」時,妳最好不要和他分辨,「我哪裡給妳很多事情做了?」、「我沒有總是嫌妳不好的意思」。不是有個俗語叫「越抹越黑」嘛。

    7歲娃的身體狀況比6歲時好很多,不太那麽容易生病了,謝天謝地。吃飯也規矩多了。睡覺呢,則兩極分化。壹部分孩子壹沾枕頭就呼呼大睡,另壹部分孩子卻能在床上「烙餅」似地折騰壹個多小時。夢少了很多,孩子睡得很踏實。不過,不少孩子會忽然變「嬌氣」了:怕黑,或者怕這怕那。這很容易理解啊,7歲娃不是很愛幻想,而且很容易往壞處假想嗎?因此,他會把壹件衣服的影子想象成壹個壞蛋或者鬼怪藏在那裡。這時妳當然不能譏笑他「妳怎麼比妳小時候還膽小呢」。相反,妳要給予更多的體諒,比如已經分床了的,入睡前陪陪孩子,或者給孩子留盞燈。

    因為7歲娃往往沈浸在自己內心世界中,他很容易「忘事」,比如妳叮囑他做個什麼事情,他明明答應了,到頭來卻忘記了。那就反覆多提醒吧。總之,耐心些,寬容些。還有,因為7歲娃追求完美的傾向,他的創造力可能因為追求完美而受到壹定程度的抑制。這其間的孩子向妳展示「藝術大作」的頻率會低很多。不過,另壹方面,恰是因為他的追求完美的傾向,這時的孩子比6歲時容易「受教」多了,他會樂意接受妳的指教、批評,從頭再來壹遍,而不再像6歲時那麽容易生氣、沒有肚量了。

    雖然道德觀念的建立要到8歲才開始形成,但7歲娃已經開始出現建立道德感的萌芽。他開始在意不能去拿別人的東西(雖然偶爾他也還是會拿);不能說謊、騙人,做錯了什麼不去抵賴、推委;而且他會很有意願地遵守規則,恪守無誤。他也很在意公平,因此他常埋怨的壹句話往往是「這不公平」。對了,7歲娃對「性」的興趣減低。6歲娃熱衷於「結婚」,玩「當醫生檢查身體」遊戲,7歲娃則不會這麼玩了。甚至他們也很少用「雞雞」「屁」「屎」等的所謂「髒字眼」了。



     8歲
    具有評價事務的能力。喜歡往外跑,行動敏捷,具有評價事務的能力。也就是說,道德意識的建立,從此開始。能迅速地完成妳交代的事情,甚至喜歡飛快地做完,以博得妳的稱讚。他還能對自己完成的事加以總結和評價,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進行自我批評。

    他和媽媽的關係很是親密。6歲娃會和媽媽頂嘴,7歲娃會埋怨媽媽,8歲娃則喜歡黏著媽媽,察言觀色地取悅媽媽,甚至可能做些自己並不喜歡的事來討好。因此,這時的他深受媽媽的影響。

    只要媽媽能維持舒暢的親子關係,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懷和關注,與8歲娃相處非常容易。往往,媽媽只要看壹眼,就足以遏止他的調皮搗蛋,不再需要任何說教。

    因為8歲娃非常在意和媽媽的親密時光,因此妳可以利用這壹點和孩子好好協商,比如說好孩子做了某件事以後,妳們可以花些時間壹起做些孩子想和妳壹起做的事。孩子想滿足妳取悅妳,其實是他對妳的稱讚、時間、關注、喜愛非常渴望。因此妳要多關心他,不要吝惜讚美和鼓勵。

    8歲娃對善、惡、是、非已經有十分清楚的概念,開始建立起道德意識,開始思考比較抽象的觀念。他嚮往成為好孩子,努力去達到自己的目標,努力想達到他們認為的父母的標準。 儘管8歲娃仍然喜歡吹噓、誇大其詞,但是他們已經能區分事實與幻像的不同,而且在重要的事情上,他們確實會說實話。 他很在乎「自己的」東西,喜歡獲取、交換、處理自己的東西。對錢的喜愛可能驅使他去拿家裡的錢,或者甘願為父母做事來賺錢。因此錢對於8歲娃來說,是壹個不錯的行為誘因。典型的8歲娃通常朝著理性、良善的道德意識去發展。不過,畢竟是孩子,父母應該接納他們壹些小的過失。

    8歲娃的第壹個「招牌特質」,是性格外向而開朗。這和7歲娃的沈鬱退縮完全相反。他充滿活力,特別能跑能跳能折騰,喜歡衝上去迎戰壹切困難和挑戰。不僅如此,渾身充滿活力的他做起事來爽快多了,這也和7歲娃磨了又磨拖了又拖截然相反。另壹個和7歲完全相反的,是忽然變成話匣子了。他變得很能侃,也很能誇張,講他的經歷或故事時,語氣啦表情啦用詞啦描繪啦,都很戲劇化。 他什麼都快。說話快,讀書快,寫作業快,穿衣服快,吃飯狼吞虎咽,甚至在鋼琴上也手指翻飛。因為做事情圖快,他可能會做得滿粗糙。可是,他並不樂意自己做得粗糙,這是因為他還的第二「招牌特質」:審視。他審視自己,審視別人。他對自己對別人的要求都忽然嚴格起來,甚至可以說是很苛刻。這種「審視」也使得他對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有相當準確的判斷。

    這「審視」二字帶給8歲娃的另壹個裡程碑式的成長,是他們開始建立起道德是非觀念,開始白事情與事情之間的因果關係。他非常願意做好孩子,願意把事情做好,願意遵守規矩。他對好與壞的觀念,不再局限於父母是否允許怎麼做,而是根據他萌芽的因果邏輯關係,初步建立起了是非觀念。在此之前,孩子對「好」與「壞」的判斷來自於父母「准許」或者「不準許」。8歲娃對「對與錯」的看法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好與壞」的兩極,他的思維開始豐滿起來。

    他固然能吹能侃,真遇到重要事情,他更傾向於說實話。他這時其實已經很知道現實與幻想的不同。他對魔術壹方面仍然很著迷,另壹方面卻也開始不那麽真的相信其「魔法」了。他壹方面仍然希望聖誕老人真的存在,另壹方面也隱約了解他的父母大約不會把他的「禮物清單」上的玩具全買給他。

    他很在意他對自己的感覺,也很在意別人對他的感覺。他會豎著耳朵聽大人聊天時怎麼評價他,或者揣摩他們說話時的臉色,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誇獎。對別人的批評則非常敏感,因為他真的想而且在乎他做得好。於是當他受到指責批評時,他往往先找理由或者先責怪別人的不是,好讓自己容易承受些。不過,壹旦真是自己理虧,他又會誠懇地道歉,並承諾「以後不再怎麼怎麼」。

    8歲娃非常黏媽媽,是情感上(而不是生理上)最需要媽媽的年齡。他這時非常需要媽媽分享他的思考、幻想、對話、遊戲。他總喜歡和媽媽在壹起,包括壹起勞做、玩耍、聊天、讀書,這他覺得他「全部佔有」著媽媽。他不但要求媽媽能按照他的心意滿足他的需求,也要求自己按照媽媽的心意滿足媽媽(而且,是他自己認為的媽媽的心意)。這使得他會察言觀色曲意逢迎,以討媽媽的歡心。媽媽無論怎麼忙,都壹定要每天至少撥出半個小時的時間來,全心全意滿足孩子。

    「全部佔有媽媽」的心理需求。這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對媽媽的心理依戀期,為孩子坦然走向9歲的獨立打好基礎。媽媽也不妨利用孩子特別願意「全部佔有」媽媽、也壹心討媽媽歡心的心態,和孩子約好,如果他做了什麼什麼,那麽媽媽就和他共享壹段全身心投入的「親情時光」。

    8歲娃的「時間觀念」比過去大有進步,再加上8歲娃特有的「快捷」,他做事情利索多了,而且很在乎按照時間表完成任務。比如早上不用妳催促就知道準時去上學,甚至知道利用學校公告欄中的每日計劃來安排他的學習和活動。不過,晚上睡覺則仍然要妳敦促,也許他覺得遵守睡覺時間遠沒有上學不遲到來得重要吧。

    他開始對「過去」感興趣,喜歡了解歷史,並且能夠理解那是發生在很久遠以前的事情。儘管,對這個「很久遠以前」的概念仍然有些懵懂,很有些「關公戰秦瓊」的感覺。

    他這時充滿了探索與探險的興趣。空間感覺也擴展了很多。他可以自己在熟悉的路徑上搭乘公車回家,在自己生活小區內的探索範圍越來越大,甚至越界跑到別人的私院里。他喜歡地理,喜歡研讀甚至利用地圖。

    8歲娃對錢越來越感興趣。儘管他大都很誠實,卻也仍然會出現偷偷拿媽媽的錢去應酬朋友的事情。如果給他機會,他很願意掙錢,比如幫家裡做事情。他很在乎「自己的」東西,很需要有「自己的」地方來收藏他的東西。不過,這並不等於他會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得整整齊齊。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房間,妳可以肯定那壹定是亂糟糟的。

    8歲娃的健康狀況比7歲更進壹步強壯了很多,這時的孩子因為生病而缺課的狀況已經很少了。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因為8歲娃太勇往直前,也太著迷於探索探險,孩子受傷的比例,(包被大街上的汽車撞傷,以及從房檐上跳下來摔傷),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媽媽們需要對孩子的安全予以足夠的關注。對於死亡,8歲娃從過去對這壹現象的恐懼,變得對探索死後會怎樣感興趣。他甚至可以「坦然」地接受自己將來有壹天也會死的概念。

    父子關係這時比母子關係要輕鬆些,因為8歲娃對爸爸沒有什麼「佔有慾」。他很喜歡和爸爸壹起玩,而且很崇拜他。在孩子7歲到8歲的這兩年間,父子關係應該是黃金階段,爸爸應該盡情享受這美好的時光。當孩子對媽媽「索要過度」而讓媽媽精疲力竭的時候,爸爸的介入可以讓大家都好好透壹口氣。

    8歲娃對父母之間的關係很敏感。父母有矛盾,他會焦慮;父母很親熱,他又會吃醋。他對家裡發生的事業開始關注起來,包括關注大人的電話、信件、閑聊。他試圖找到他在家庭中的位置。和兄弟姐妹的關係滿複雜。簡單地說,他和比他小好幾歲或者大好幾歲的孩子能相處得很好(11歲的孩子除外,因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跟誰都過不去),愛惜小的,仰慕大的。可是,跟他年齡相近的(尤其是2歲上下)的孩子則有很多衝突。他會嫉妒哥哥姐姐能得到比他更多的權益(比如,可以比他更晚睡覺);他會很自私;他會跟小的拌嘴,嘲笑他們。別忘了,他對別人的預期和要求是很高的,比他小的弟弟妹妹怎麼能達到他苛刻的行為標準呢。因此和弟妹之間的衝突尤其突出。還有,他要是受了「鳥氣」,真會回家拿弟弟妹妹撒氣。和朋友相處又不壹樣。他很喜歡和同齡的孩子玩,喜歡和同性別的孩子玩。儘管他和跟他年齡相近的兄弟姐妹處不好,但是他很有意願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因為他的開朗與外向,他不難有大把的朋友(這又和7歲娃完全相反)。而且,這時的友情是真正的雙向友情,因為他不再單純以自我為中心,開始留意別人怎麼做怎麼想。他不但願意為別人效勞,也希望別人能像他壹樣願意回報他。他喜歡和街坊的壹大群孩子玩,也喜歡足球、藏貓等壹大堆孩子壹起參與的遊戲。飲食方面,他不但風捲殘雲,而且胃口特好,什麼都喜歡,挑食的毛病很少見了。

    餐桌禮儀比以前講究多了,尤其是在餐廳吃飯時,他會很在乎自己的良好表現。不過因為孩子的個體差異,有些孩子的確櫻桃小口,做父母的其實不必焦慮,只要醫生認為孩子健康就足夠。還有,當孩子太貪吃時,父母要有意限制,注意孩子不要過胖。

    睡覺嘛,壹則他們對睡眠的需要比以前更少些了(10小時足夠),壹則他們也不喜歡上床去睡覺,往往討價還價要求「再玩壹局」或者「再讀壹章」。有些孩子仍然喜歡和父母聊聊天,有些孩子則自己直接去睡了。夢比以前更少。有些孩子很容易入睡,有些孩子則需要「烙餅」。這些「烙餅」的孩子早上往往賴床,需要父母多操些心。

    典型的感受自我的方式,7歲娃喜歡退出外在世界而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他的困擾大多來自他對自我的感受和評價。8歲娃相反,他喜歡把這個「自我」放到外部世界中去,熱切地感受其中的壹切。因此他的困擾則多來自與他的自我與周圍環境之間的碰撞。他不再以自我感受評價己,而是以他認為的成人的要求來評判自己。因此他會刻意要求自己滿足成人的要求,甚至曲意討好。他之所以喜歡吹噓、申辯,可能就是因為他希望把自己放到這個外部世界中某個恰當的位置上,而這對於8歲的孩子來說顯然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通過與外部世界的交往,通過更廣泛地與成人和朋友打交到,也通過電視等對這個世界的進壹步擴展,8歲娃越來越清晰的意識到自己他人之間在行為以及感受上的相同與不同。尤其是越來越多地發現他與別人之間相同之處,這使得他從社會關係、情感、種族、宗教等各方面對自我的鑒別越來越明了。

    這使他很自然地傾向與喜歡和他相同的人,排斥與他不相同的人。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認識到人與人之間這種相同與不同的價值,接納他人的不同。因為8歲娃實在太勇於沖向壹切挑戰,他往往給自己設定過高的要求,以至於他自己最終達不到目的而顯得虎頭蛇尾。面對這樣的失敗,父母應該保護孩子不要因為這些挫敗而過於傷心,過於苛責自己。比如說,父母可以和孩子壹起制定計劃,設定合理的目標和要求。這對幫助孩子鞏固他的自信和自尊很重要。孩子大多從小愛收集各種小東西,比如小石子啦瓶子蓋啦什麼的。到了8歲,他壹如既往的保持他的「收集癖」;不過現在他開始關注質量與類別,也開始和朋友儀器按照壹定的類別以物易物,比如用他的小人書換朋友的小人書。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Hyssop Essential Oil

Hyssop (Hyssopus officinalis),有著一個清新,木質稍甜的香味。Hyssop 是猶太教的傳統聖草,有吃它來淨身的習俗,聖經詩篇第 5l 篇第 7 則寫著古希伯來王國的第二代大衛王發覺自己罪孽深重:“求你用牛膝草 (Hyssop) 潔淨我,我就乾淨”。這應是指這種植物對瘟疫、痲瘋、和胸痛的淨化效果。事實上,由於它具有除臭的特性,人們常用它來淨化神聖的祭壇與廟宇,因此 Hyssop 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一種神聖的植物。約翰福音第 19 章第 30 節中也記載,人們在一束牛膝草 (Hyssop) 上綁著浸滿醋的海綿,然後遞給耶穌請他飲用。

Hyssop 是一種多年生草本,莖直而硬,可有助自療肺臟疾患、支氣管炎、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精油可用於芳香療法,葉可作為外用藥,跌打損傷,潰瘍。Young Living Hyssop 精油可滴在茶製成香草茶飲用,可以幫助腸胃蠕動。猶太人在宗教禮儀上用 Hyssop 的枝葉灑酒或聖水,有時也用來洗滌器物。它 經水蒸氣蒸餾後製成的精油,因為有非常好的香味,香水製造者給予很高的評價,而且價格還比薰衣草貴。

用途:具有抗風濕、抗菌、抗痙攣、收斂、鎮咳、利心臟、祛腸胃脹氣、利頭部、促​​進傷口結痂、利消化、利尿、通經、化痰、退燒、升高血壓、利神經、舒胸、預防疾病、促使病理現象消退、鎮靜、激勵、利胃、促排汗、補身、驅蟲、改善創傷等功效。

它能調節循環系統,有效提高低血壓,當身體虛弱或處於復健期時,牛膝草激勵的功能幫助很大。對呼吸系統的問題及病毒感染非常有效,如著涼、咳嗽、喉嚨痛、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和氣喘。幫助清肺,減輕胸部的緊悶,使黏液流動順暢,舒緩支氣管痙攣。它能改善消化系統的功能,作用如溫和的輕瀉劑,舒緩胃痙攣,祛脹氣,據說還能驅蠕蟲。幫助恢復胃口,消化脂肪。有益於月經週期,尤其是經期中發生的水分滯留現象,對月經異常中斷和白帶都有效。


可以如何開始

《Young Living - Premium Starter Kit》

2014年9月15日 星期一

教你36計帶出好孩子

1.樣板計:樹立學習榜樣。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辦公室主任、親子問題專家林紅強調,孩子是父母的鏡子,在孩子面前,再細微的言行舉止也要留意,樹立好榜樣

2.鼓勵計:鼓勵他挑戰困難。孩子很容易因為一些挫折放棄努力,此時,家長的鼓勵是他們前進的勇氣和動力,能幫孩子找到問題、改正缺點,不斷進步

3.傾聽計:掌握孩子的感受。再小的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想法,父母一定要抽出時間,耐心聽他說話,瞭解他的想法和感受,以便及時對孩子的身心變化、問題等做出處理。

4.賞善計:獎勵比懲罰有效。賞識教育專家周弘認為,教育孩子,獎勵比懲罰有效得多。用獎勵正確來代替懲罰錯誤,既能避免傷害孩子,又可以督促他發揚優點。

5.扮弱計:偶爾向孩子“求助”。缺乏責任心,常常是因為父母照顧太周到。偶爾向孩子“求助”,你會發現他變成了懂事的“小大人”。

6.補強計:好習慣多誇獎。美國加州大學哲學家詹姆斯•多伯林提出“補強法則”,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正性行為受到認可時,就能逐漸擺脫自卑,不斷激發自信心。

7.冷淡計:任性時別睬他。任性幾乎是獨生子女的通病。此時,家長務必要狠下心“隔離”他,讓他因為得不到關注,自動收斂壞脾氣。

8.放手計:讓孩子自己嘗試。包辦父母只能養出飛不出籠子的金絲雀。製造一些讓孩子嘗試、摸索的機會,他們才能獨立應對生活。

9.縱容計:別扼殺淘氣天性。“淘氣包”、“搗蛋鬼”往往腦子靈光、求知欲強。在允許的範圍內適當縱容這些行為,是挖掘孩子潛能和創造力的好時機

10.處罰計:讓孩子懂得承擔錯誤。做錯事了可以安慰,但一定不能姑息,適度的懲罰才能讓他明白“賞罰分明”這一生存法則。

11.製冷計:自滿時潑點冷水。一旦發現孩子有驕傲自滿、目中無人的苗頭,父母應該適時給他潑冷水,讓孩子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

12.點撥計:用引導代替說教。絮絮叨叨的說教,是孩子最不喜歡的教育方式之一。最好從旁稍加提示引導,這種啟發會讓孩子充滿感激。

13.感化計:用真情打動孩子。教育不僅是灌輸、勸導、監督,有時還要動之以情。比如給孩子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會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14.平等計:別給孩子特權。要想克服“自我為中心”,首先得從家裡開始,不要給孩子特殊的地位或特權,好東西要全家人分享。

15.受挫計:適當挫折教育。美國教育家卡樂爾•桑德堡曾說,經過挫折和千錘百煉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更具生存競爭力。為了培養心理韌勁,適當的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16.包容計:接受孩子的缺點。你的孩子也許不夠聰明,有很多缺點,但父母不能因此嘲笑或嫌棄他,寬容弱點,才能戰勝自卑,用優點掩蓋瑕疵。

17.虛擬計:時常誇他“很棒”。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表示,找到了好孩子的感覺,他就會成為好孩子。告訴孩子“你很棒”,這種積極的心理暗示,會讓他產生積極

18.薰陶計:多接觸好的興趣。要想孩子擁有良好的興趣愛好,不妨有意識地讓他多接觸這方面的東西,通過薰陶、感染陶冶情操。

19.誘導計:別強迫孩子學習。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厭學,強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要通過增加學習趣味性、適當獎勵等方法,誘導他的學習興趣。

20.容過計:主動認錯時別追究。如果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家長不妨冷眼旁觀,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21.訓誡計:反復犯錯不能姑息。如果同樣的錯誤一再出現,家長不能姑息。必須進行有效的批評,讓他不敢再有“不會被發現”等投機心理。

22.疏導計:給孩子解釋機會。教育孩子,“疏”永遠比“堵”好。營造開放式的家庭環境,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解釋的機會,他會更願意跟你愉快合作。

23.尊重計:尊重孩子的想法。親子之間的矛盾,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不夠尊重孩子。先尊重孩子的想法,才能收穫孩子的信任和尊敬。

24.對等計:當孩子的朋友。良好溝通的前提,就是相互平等。把自己當成孩子的“忘年交”、好朋友,他才會願意向你說出心裡話。

25.預防計:告訴他什麼不能做。最好的防守也是進攻,與其出現問題後再管,不如提前就給孩子打好“預防針”,告訴他什麼可以做,什麼絕對不能碰。

26.訓儉計:制止浪費行為。浪費是現代孩子的普遍問題之一,對此,家長應理直氣壯地制止和批評,幫孩子從小養成勤儉節約、吃苦耐勞的好習慣。

27.防微計:及時糾正小毛病。對於霸道、懶惰等看似不大的小毛病,家長務必及時糾正,防微杜漸,以免小毛病發展成大問題。

28.伴教計:多和孩子在一起。父母多抽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參與他的生活、娛樂等,不但可以增進親子感情,還有助於發現孩子的潛能和特點。

29.立規計:設好行為規範。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家長可以提前建立一套行為規則,讓孩子試著自己判斷和選擇,學會約束行為,培養自控力。

30.減負計:不要強迫孩子。家長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強加給孩子,更不要給孩子樹立“必須怎樣”的目標,自由快樂地成長,孩子才能更好地發揮潛力。

31.勸和計:幫孩子解決矛盾。當孩子與老師、夥伴發生衝突摩擦時,家長要主動充當“和事佬”,幫助雙方消除矛盾和誤會,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

32.激將計:用好勝心激發鬥志。當勸導、說教都不奏效時,家長不妨利用孩子的好勝心、逆反心,甚至嫉妒心適當“刺激”,激發他們的鬥志。

33.欣賞計:幫孩子發現優點。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容易引發自卑、嫉妒等不良心態。家長們要幫孩子看到自身優點,從而喜歡和欣賞自己。

34.平火計:衝突時先壓下火氣。發生矛盾後,如果家長怒氣衝天,孩子的情緒也會越來越激勵。因此,家長要先壓下火氣,讓孩子逐漸認識到衝動不能解決問題。

35.勵勇計:鼓勵孩子大膽探索。勇於探索、大膽無畏的人往往能取得傑出的成就。多給孩子一些鍛煉的機會,鼓勵他們勇敢嘗試,觀察新事物。

36.磨煉計:多體驗生活。有意識地讓孩子經歷一些磨煉,比如參加軍訓、到農村體驗等,他的意志會更堅強,以便在未來的競爭中取勝。

2014年9月10日 星期三

《誘惑》

誘惑》劇情講述被逼到絕境的有婦之夫為了償還債務,接受了女富豪的誘惑性提議提供數十億韓元委身與她,做出無法挽回的選擇,過程中描繪四名男女不可預測的愛情。

check 

第1集文字介紹
車錫勛的合伙人黃道植獨吞10億投資金,錫勛和妻子虹綢赴香港追債卻收到道植自殺的消息。
姜玟宇的妻子連生三胎都是女兒引起婆婆不滿,玟宇兩邊受氣便借口出差到香港散心,沒想到病逝的前女友把兒子留給了他。
富家女俞世穎因收購酒店的項目來到香港,巨額的債務和被抵押的公寓讓虹綢絕望,她欲自殺換得保險金擺脫困境,俞世穎在危急時刻將她救起。
俞世穎得知錫勛的遭遇,她竟提出用十億買錫勛三天的時間。

第2集文字介紹
錫勛不顧妻子的反對接受了俞世穎的交易,虹綢失望不已獨自離開香港。
虹綢在機場偶遇她曾幫過的孩子Roy,玟宇為表示感謝為她升艙同行。虹綢回到首爾後重新找工作卻並不順利,她為了錫勛焦慮心痛,於是狠心之下剪短了自己的長髮。
玟宇把Roy接到了自己的秘密別墅裡,他因小女兒病重無暇分身只好拜托虹綢幫忙安撫Roy。
錫勛如約得到十億報酬,卻在與妻子分開的三天中與她產生了隔閡。

第3集文字介紹 
玟宇提出聘請虹綢照顧Roy,虹綢疑惑是否該答應。虹綢隱忍著著對錫勛的不滿,她決定借工作來逃避家庭。
世穎的妹妹世珍整日混跡在酒店,她求姐姐幫自己買個公寓以便搬出去住。
虹奎調查玟宇的隱私,他拍到了姐姐虹綢與玟宇共處一室的照片,他在趕去找姐姐的路上與世珍發生了摩擦。
玟宇與智善用餐時碰到了世穎,智善的挑釁差點讓世穎說出Roy的事。錫勛在朋友的引薦下,又一次與世穎見面了。錫勛去接妻子下班,他卻看見虹綢與玟宇共飲的一幕。

第4集文字介紹
錫勛對眼前的一幕很生氣,這又引發了老矛盾的爆發。紅綢唱了一首歌緩解了吵架的氣氛,但隱患始終存在著。
世穎提議幫錫勛東山再起,錫勛存有顧慮拒絕了世穎。世珍對虹奎有了好感,她故意找麻煩讓虹奎理賠自己的修車費,虹奎無奈又做起老本行,他調查的正是崔律師。
玟宇透過威脅讓崔律師為自己做事,錫勛得知後將這個消息通報給世穎。世穎勞累過度暈倒了,公司一團亂時錫勛主動伸出援手。
紅綢來醫院檢查想生個孩子,錫勛趕去醫院見妻子時又與世穎相遇。

第5集文字介紹
紅綢在醫院看到錫勛與世穎在一起,世穎一番挑釁引起紅綢的不滿。Roy失蹤了,紅綢與玟宇尋找未果卻看見智善將孩子送回來。
錫勛來向紅綢道歉,紅綢質問錫勛心中是否思念過世穎,錫勛無言以對。
虹奎掙夠了給世珍的賠償款,世珍纏著虹奎一起逛街將錢揮霍一空。崔律師給世穎通報消息以示報答,世穎並未接受。
智善以保證自己女兒的繼承權為條件答應將Roy接回家中,Roy十分捨不得紅綢。錫勛從家中搬了出來,他想再一次為世穎工作。

第6集文字介紹
世穎提出了雇佣錫勛的條件,她要錫勛查到杜倉華的日程表。Roy在姜家得到奶奶的歡迎,可是姐姐們卻很不喜歡他。
世珍在酒吧買醉,虹奎背着著喝醉的她來到世穎家裡。錫勛向玟宇打聽杜倉華的行程,玟宇為了道歉而將行程告知了他,錫勛同時也知道妻子並沒有為玟宇工作。
玟宇將薪水付給虹綢,虹綢從他口中得知錫勛為世穎工作,她失魂落魄的險些出車禍。
虹綢去找丈夫卻見到世穎,不料世穎坦白自己喜歡錫勛,並且決心不再隱藏心意。

第7集文字介紹
錫勛帶著世穎找到了杜會長,他們想要商討酒店收購的事被杜會長拒絕了。
杜會長懷念牛骨湯的味道,錫勛與世穎為了打動杜會長來鄉下學習牛骨湯的制作。世穎對 錫勛表白了心意,錫勛也承認自己對世穎的感情。
世珍的父親拒絕給她零花錢,她在做兼職時遇到了虹奎,虹奎稱贊穿制服的世珍很漂亮。Roy在玟宇家雖然深受奶奶的喜愛,但是姐姐們時常欺負他。
虹綢喝酒解悶叫來了玟宇陪伴,玟宇將醉酒的虹綢送到酒店,錫勛得知妻子的動向急忙趕到酒店。

第8集文字介紹
錫勛追到酒店看見虹綢與玟宇在一起,他向虹綢大發雷霆鬧的不歡而散。
玟宇將虹綢送回家的一幕正巧被虹奎看見,虹奎以為姐姐不守貞操很生氣。錫勛向世穎遞 交了辭職信,但是他抑制不住對世穎的喜歡。
玟宇著手調查妻子,他為了與妻子離婚做著准備。世穎來醫院看病,接待的護士正是虹綢,她再次向虹綢發起挑釁。
錫勛幫助世穎完成了收購案後離開了公司,他帶虹綢吃西餐回憶從前的美好,可是虹綢卻拿出了離婚協議書。

第9集文字介紹
虹綢提出離婚,錫勛責怪虹綢絕情卻也欣然接受了離婚協議。
世穎雖然收購酒店取得成功,但玟宇先一步與杜氏集團展開合作。錫勛將自己要離婚的消息告訴世穎, 世穎勸說一番後再次對錫勛表白。
智善出軌的事被玟宇抓到把柄,玟宇將智善只身趕出了姜家。玟宇對世穎破壞虹綢的家庭不滿,他誓要將錫勛踩在腳底。
錫勛與虹綢結束了婚姻,錫勛準備離開韓國時世穎追來挽留,錫勛承諾再次歸來時會與世穎在一起。

第10集文字介紹
世穎每日計算著錫勛離開的日子,在第五十六天時錫勛出現在世穎面前。
錫勛重回世穎公司上班,他和世穎的感情也愈加火熱。虹奎一心認為是姐姐的過錯導致離 婚,他期盼姐姐與姐夫能早日復合。
虹綢來玟宇家看望Roy,玟宇母子對虹綢都很喜歡。虹綢應玟宇邀請去參加派對,他們在派對上遇到錫勛與世穎,虹綢想要逃避,是玟宇教導虹綢應該直面問題。
虹綢當眾詢問世穎是否拆散別人家庭,不料錫勛站出來承認了自己與世穎的關係。

第11集文字介紹
虹綢在派對上當眾揭開世穎介入他人婚姻的醜聞,錫勛卻稱造成這一切都是前妻的錯。
錫勛與世穎約會時來到世真打工的冰淇淋店,虹奎偶遇兩人這才知道姐姐離婚的真相,憤怒的虹奎向世真大發脾氣。
智宣看到玟宇和虹綢的合照後來到診所,虹綢被她狠狠扇了耳光。玟宇為了保護虹綢向智宣的離婚要求妥協,當然就迫不及待向虹綢求婚。
虹綢直言自己並不愛玟宇,但她需要玟宇的財權來報復前夫與世穎。

第12集文字介紹
錫勛與世穎甜蜜同居,他們在同事面前也展露曖昧。俞父聽到世穎的傳言前來質問,世穎揚言哪怕丟了公司代表的職位也要和錫勛在一起。
玟宇正式到虹綢家拜訪,他的真心打動了羅父。虹奎不能理解姐姐與錫勛婚姻的破裂,他不願去參加虹綢與玟宇的婚禮。
姜母逼迫虹綢簽署婚前財產協議,虹綢一氣之下離開。
玟宇與虹綢正式成婚,玟宇將世穎的醜事公開作為送給虹綢的結婚大禮。理事們看到關於世穎的流言,他們投票決定將世穎罷免。

第13集文字介紹
婆婆對虹綢無法懷孕感到失望,虹綢主動提出放棄財產繼承權。虹奎無法接受世珍的姐姐是世穎,他為此深感痛苦。
錫勛勸虹奎按自己的內心做選擇,虹奎說出玟宇是爆出世穎和錫勛醜聞的幕後者。
姜玟宇暗中對世穎進行打壓,當世穎以為投資計劃失敗時,錫勛帶著世穎去看了另一塊他真正中意的土地。
潤雅總是故意與虹綢作對,虹綢感到身心俱疲。玟宇故意對會長說了世穎花十億包養錫勛三天之事,會長氣得暈倒。

第14集文字介紹 
世穎為了安撫生病的父親故意承諾會與錫勛分手,父親將公司的權利重新交還給世穎。
玟宇來醫院看望俞父,世穎認為是玟宇故意刺激致使父親昏厥,她放狠話說會將玟宇搞垮。
世穎向智善提議聯手打敗玟宇,而此時虹綢突然出現,世穎故意說出了自己與錫勛分手的事。
世穎與錫勛齊聚玟宇舉辦的晚會,虹綢對錫勛依舊充滿迷戀,而錫勛卻絕情的一心向著世穎。智善將自己的房間號告訴玟宇,玟宇的心思動搖起來。

第15集文字介紹
玟宇與智善擁吻入房,虹綢找人跟蹤至酒店,玟宇對此卻並無愧疚。
錫勛著手調查玟宇的秘密資產,他偶然發現玟宇與智善在別墅幽會。智善動搖玟宇的計劃失敗,她決定與世穎站在同一陣營。
東星接連搶占亞辰的市場,世穎與玟宇的競爭愈發激烈。玟宇操縱了一場對東星的突發稅務調查,崔律師私下約見世穎向她報信。
世穎多方求助卻並未奏效,事業遇感情的遭遇讓她身心俱疲。

第16集文字介紹
世穎的公司被稅務局調查,這一切都是玟宇在背後指使的。虹綢得知智善與玟宇的苟且勾當後出手教訓智善,智善揚言要報復虹綢。
錫勛想要替世穎報仇,他找到智善請求聯手。智善將玟宇秘密資金的事告訴錫勛,她假裝好意提醒玟宇並且將這一切嫁禍給虹綢。
玟宇著急轉移秘密賬本,可是他半路上遭到了錫勛的打劫。錫勛的舉報使玟宇受到了檢察機關的調查,玟宇把這一切都歸罪於虹綢。
虹綢找錫勛傾訴委屈,兩人拉扯間的樣子被世穎看到。

第17集文字介紹
錫勛在玟宇面前澄清虹綢沒有告密,玟宇對錫勛公司老板施壓讓其開除錫勛,對方不願就范。
智善冒險懷孕,玟宇不以為然,無奈的智善只好拉攏前婆婆。虹綢怕父親擔心只好回到婆家,玟宇不相信虹綢對錫勛沒有了感情。
世穎的手術突然被中止,原來她的癌症轉移到其他部位,世穎不聽勸告決定出院。
錫勛欲帶世穎外出散心,但世穎不想再連累錫勛。智善向虹綢攤牌時意外流產,她在玟宇面前惡意中傷虹綢。

第18集文字介紹
豪門的生活令虹綢不堪重負,她最終決定離開玟宇。世穎堅持與錫勛分手,灰心的錫勛答應公司前往紐約工作。
世穎病發再度入院,虹綢意外得知世穎的病情,世穎請其保守秘密。
虹奎為姐姐二度婚姻失敗感到難過,他找錫勛訴說痛苦,錫勛將喝醉的虹奎送回家,看到錫勛對世穎仍未忘情,虹綢將世穎病情告知。
錫勛堅持要陪世穎度過難關,世穎終於答應。

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

黄金葛

黃金葛是一種乾到不會死,淹水可以當游泳的植物

照顧黃金葛真的完全不用擔心乾死或淹到的問題,黃金葛很適合水栽,所以沒有根會被泡爛的問題。

蘆薈

蘆薈的栽培管理:
盆栽蘆薈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為透氣性差,易爛根。

1、溫度、光照 蘆薈多喜光照,最好放置於室外通風和光照好的地方,但在炎夏要適當遮光,冬季應放在高於5℃向陽的地方即可安全過冬。
2、澆水 蘆薈最怕長期積水,土壤過濕則因根部缺氧而腐爛枯死,平時向葉片噴霧或淋水,保持稍濕即可,待盆土過乾時澆水。冬季休眠期更要保持土壤乾燥,否則在低溫陰濕的環境下極易爛根爛葉。
3、土肥 蘆薈適應性廣,但栽植土壤以沙質壤土為好,並確保證土壤疏鬆、肥沃、保水、透氣。一般採用腐葉土和粗砂各半再摻點腐熟的馬糞、糞乾,雞鴨糞更好。通常可以 不施肥,生長期也可以施2—3次腐熟的稀薄液肥,或淘米水則生長更好,不宜施過濃的肥。種子中國提醒您:伏天不宜施肥,以免爛根。
4、換盆 每2—3年應換盆一次。換盆應在春季4月進行,其他季節也可,但管理不當易枯死。換盆可換大一號的盆,將根外部和上下的土壤去除,同時剔除爛根。盆墊瓦 片,上墊2—3釐米爐灰渣、石子、磚塊等作排水層,上墊一層培養土,然後放正植株,周圍填滿新土,輕輕墩實,澆一次透水,以排水孔稍滴水為度。
5、繁殖 常用分根或扦插法繁殖。扦插可於春季3—4月進行,插條選10—25釐米長的壯枝,切口用利刀削平,去掉底部左右兩葉片,放置乾燥的地方2—7天,待切口 乾硬,形成堅硬膜後植於摻有少量培養土的粗砂中。插深2釐米左右,砂土保持稍濕即可,放半陰的環境中,20—30天即可生根,然後可全天見光,但不能強光 直射,兩月後重新上盆單獨栽植。
分盆繁殖可於3—4月進行,將過密、帶根植株用利刀與主根切開,另植新盆即可,第一周不必澆水,待傷口結膜後再澆透水。管理同成株。蘆薈種植方法

到手香(又名:左手香)

到手香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具有濃郁香氣,手一碰到就會沾到香氣,所以稱為到手香。因為到手香台語發音與左手香相同,所以也有人稱它為左手香。

到手香的葉片有明顯茸毛,多汁肥厚肉質狀,葉子心形有鋸齒邊緣,全株被毛,多分枝或叢生,底部臥伏且木質化。植株高度約50公分以上,夏季開淡紫色花朵。除了綠色葉子的一般品種之外,也有斑葉品種,如銀邊到手香、黃斑到手香等,由於色彩強烈又耐旱,種在花園裡不僅漂亮又容易管理。

栽培小訣竅

1. 到手香的葉片多汁肥厚,所以它的照顧方式與多肉植物相似,種植在全日照的環境中,不喜歡潮濕的土壤,土乾了再澆水。

2. 種植在非全日照的環境中植株容易徒長,也就是枝條變細軟,葉片也變小葉,長期下去容易造成死亡。

3. 除了生長緩慢的冬天外,可定期修剪植株以刺激分枝,使枝條更茂密,葉子產量也更多。

4. 到手香很容易扦插繁殖,只要將一段枝條插入土裡,大約10天後就可以發根。

別具薰香的傳統青草

到手香有一股特別濃郁的香味,在印度是一種受歡迎的薰香劑,可驅蟲防蛀。除了自己種植外,也可以在青草店買到。在民俗醫療中,將新鮮到手香打汁加蜜飲用,可治療咽喉腫痛;煎煮成茶飲,則可舒緩腸胃不適與頭痛。外敷還可以治療蚊蟲咬傷、消炎,促進皮膚再生。

打果汁的時候,可加入些許到手香來增加香氣,通常我會用去皮的蘋果切塊與柳橙汁放入果汁機中,再加入一片到手香葉一起用果汁機攪拌,這樣就是一杯好喝的到手香綜合果汁。也可依個人喜好加入不同的水果,但記得一片到手香葉就夠了,否則太濃郁就不好喝。當然若有特殊保健需求,可以增加到手香葉片的數量,特調出一杯保健果汁。

大囡嘉嘉的六歲生日

2014年5月21日是大囡嘉嘉的六歲生日。

早幾個月已經係度諗要唔要為大囡開一個生日會。如果開可以去藍灣會所租宴會廳,準備食物,遊戲就可以。

為了四月份去北京參加溜冰比賽,之前的準備,大量金錢花費在參加比賽。生日會就停下來。

五月份有中國舞表演,而生日當天剛好要在台上綵排,更本無時間去慶祝,因此提早六天,一家五口去 outback 食飯。但遲遲媽媽都未準備生日禮物。

因為做工作紙,令媽媽話講過可以唔算數,媽媽唔需要去為你準備生日。

知道大囡也想有人同佢唱生日歌,有人同佢慶祝生日,因此有打算在中國舞綵排後,同其他小朋友一齊切蛋糕,雖然好簡單,但都希望佢開心。

對一個媽媽來講,囡囡生日的意義是什麼?是媽媽努力十月懷胎,生下囡囡。係媽媽同爸爸的關係的更進一步。係俾個機會自己去做一個媽媽,去圓滿做人要做的事。去俾自己有更多嘢做,但都處理唔好,所有事都做得錯漏百出。

我知道每年這個日子,我都必然會去回憶起那天生下佢的過程。

最後,爸爸準備了蛋糕,買了外套作為禮物,而媽媽準備了湯碗,湯匙,方形碟,Lucky Pig  系列,婆婆有裙,衫,中國服,頭飾,還有露比的 Kitty 文章套裝,雪希雪心的 Minnie 外出餐具,令到嘉嘉都好開心。


【命中注定我愛你】

改編自2008年的台灣電視劇《命中注定我愛你》。
該劇講述了小心翼翼而又善良的女孩與高富帥因一次偶然的失誤被迫結婚,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發現真愛的故事。

第1集文字介紹

名模慧珍代言一款洗髮水,洗髮水的生產商老闆李健,李健不滿意慧珍的表演方式,當著眾人的面脫下外衣替洗髮水做廣告,在場的人個個都看得目瞪口呆,只覺李健是一個表演奇才,李健表演完了批評了慧珍幾句,慧珍想巴結李健,李健毫不客氣要求慧珍走人。

從拍攝現場出來,李健回家參加宗族的會議,許多長輩已經到齊,李健來到會議現場意氣風發透露自己經營李家公司生意紅火,長輩們不用操心公司經營的事情,盡管享福就是。簡短談完工作上的事情,李健當場宣布即將跟愛人世羅結婚,世羅是李健的心上人,數日過後世羅將會回到韓國。

金美穎是律師事務所的小員工,公司的同事們都把金美穎當成保姆使喚,平日裡有誰需要買早點或別的東西全部交給金美穎,金美穎生來樂於助人,對同事們 有求必應,同事全智妍替金美穎抱不平,勸說金美穎不要再跟公司的同事們跑腿,其實金美穎也不願意老是抽出工作時間幫同事們跑腿,奈何她的臉面太薄不忍心拒 絕同事們,所以平時只要有同事有困難,金美穎總是義務反顧出手幫助。

全智妍知道金美穎臉皮薄,只得勸說金美穎鼓勇氣拒絕同事的示助,正好公司的一個上級要求金美穎幫忙送一份信件,金美穎來到上級面前接過信件,面色為難想拒絕上級,上級臉上升起不悅扭頭看向旁邊,金美穎心中一緊趕緊答應幫助上級送信。

李健在商場中挑選結婚鑽戒,金美穎辦完事情買了一箱糖果往公司方向走去,由於發現一個小孩在電梯上行走,金美穎擔心小孩遇到危險趕緊沖上前,在奔跑 過程中金美穎不慎將盒子裡的糖果打翻,糖果撒了一地害得金美穎立足不穩向前滑動身子,湊巧的是買好結婚鑽戒的李健就在金美穎前方,二人撞在一起倒在地上, 鑽戒從李健手中脫離出去順著電梯向地面滾下去,李健心急如焚一邊向電梯跑下去一邊催促金美穎幫忙撿鑽戒,鑽戒在地面滾了很久進入到一處狗圈裡面,李健非常 害怕趴在狗圈中睡覺的狗,要求金美穎伸手進狗圈裡面拿鑽戒,金美穎戰戰兢兢伸手拿到了鑽戒,狗蘇醒過來從狗圈中跳出來追趕金美穎和李健,二人嚇得魂飛天外 撒腿狂奔,一路上,李健認為自己的生命即將走到終點,轉念一想,他又暗自給自己打氣,提醒自己絕不能死在狗嘴之下。

金美穎與李健一路狂奔來到一處施工絕地,前方被許多障礙物擋住無法前進,狗殺氣騰騰沖了過來,李健見狗沖過來,只得把心一橫脫下外衣向狗抽過去,狗 扔下李健來到金美穎身邊,金美穎嚇得癱軟在地上,狗向金美穎的大腿嗅聞,金美穎在無意間抖落出了一支糖果,狗的主人隨後趕來向金美穎賠禮道歉,透露自己的 狗兒喜歡吃糖,所以之前才一直追趕金美穎。

金美穎如釋重負歸還鑽戒給李健,回到公司的時候遇到公司抽獎,上天看眼讓金美穎獲得了頭等獎,頭等獎是去澳門渡假村游玩。金美穎單身沒有伴侶,同事閔律師趁機向金美穎示愛,金美穎傻乎乎與閔律師結伴去澳門渡假村游玩。

無巧不成書,李健也來到了澳門渡假村游玩,他之所以來渡假村,就是打算在渡假村向愛人世羅求婚。和李健有仇的朴社長,為了陷害李健,朴社長在一瓶飲料裡面放入春藥,由於一時不慎,春藥掉到了水池裡面。

閔律師與金美穎來到渡假村開了一個房間,金美穎雖然對閔律師有好感,但並不打算跟閔律師發生性關系,閔律師頓升不悅借口出門玩樂,金美穎在房中久等不見閔律師歸來,只得下樓尋找閔律師。

樓外有一條水道,金美穎坐在岸邊休息,李健坐在對岸演練如何向世羅求婚,金美穎聽完李健演練的求婚台詞忽然打了一個噴嚏,李健聽到對岸有人趕緊向對 岸看去,金美穎在慌亂中從水道裡面撿到了一個綠色飲料瓶,飲料瓶正是朴社長遺失的春藥瓶,金美穎拿著春藥瓶藏到一邊躲避李健,由於心中慌張口渴難耐,金美 穎顧不上仔細檢查春藥瓶,打開瓶蓋仰起脖子咕嘟咕嘟連喝幾口飲料。


第2集文字介紹

李健的女友終於來到了澳門,可是卻接到電話讓她立刻回到紐約。李健在做按摩,朴社長在給他的酒裡加了東西,李健毫無顧忌地全喝了。他迷迷糊糊地來到酒店的套房,躺在床上就昏昏入睡。朴社長在還是沒有放棄,把李健的衣服都脫光了,不小心中,把房間的門牌號變成了2006。

這時候,喝了酒了金美穎也昏昏沉沉地回來了,她看到了被改了門牌的2006,就跌跌撞撞地進去了。睡到一半的李健,摸到身邊有個人,就不由地和她纏綿了起來。

早晨醒來,他們看到對方都驚異不已。朴社長和崔先生趕快出來拍照作證。崔先生認出這是他的小姨子美穎。兩人在那糾結不停,李健怪罪美穎。通過查看監 控,他們終於查到了真相。又開始追趕那兩個人。最後相機掉在了水裡。後來,終於證明了金美穎的清白,李健看她可憐,答應暫時放過那兩個男人。這時金美穎看 到閔律師正在幫進入他房間的女人按摩。她非常傷心,閔律師還說了一堆難聽的話,這時候來給她送鞋的李健聽到了,說閔律師只是個垃圾。

後來李健決定給金美穎來個大變身。他帶著美穎去了賭場和閔律師在一桌。最後閔律師輸的精光,他還懇求金美穎,可是美穎這次沒有同情他。


第3集文字介紹

經歷過那一晚後的金美穎和李健各自分開,約定再也不想見。金美穎還是和以前一樣,回歸到工作中,可是卻發現李健到他們公司來,與他們共事。李健的宗親知道他和女友求婚失敗,給他施加壓力,如果一年內不結婚生子,那麼就要讓小妾的兒子來做宗孫。並且,小妾的兒子也回來了。

金美穎發現自己的經期沒有來,她在手機上測試自己好像懷孕了。閔律師在空閒時找到金美穎,威脅她,如果不幫他在李健面前說好話,就告訴公司的人,她 勾引李健。就在金美穎手足無措的時候,李健出來及時幫她解圍。李健還解雇了那個人渣。李健和金美穎一起吃飯,金美穎摸著自己的小肚子,李健問那是小肚腩 嗎?金美穎展開了聯想,幻想李健聽到了寶寶在叫爸爸,然後李健開心地要她生孩子。不過一切都是她的設想。

金美穎心裡壓力很大,來到教堂找神父傾訴,卻無意被丹尼爾聽到,丹尼爾開導了她,還讓她加油。回去後,金美穎用驗孕棒檢測,自己果然是懷孕了。李健 收到朴社長寄來的usb,打開一看,竟然是那天在酒店被拍和金美穎的視頻。不過金美穎的臉打了馬賽克。李健氣憤地拿著usb去找律師,想要打官司。碰巧金 美穎休假,回到了家裡,她和媽媽打電話,就忍不住哭了。

在家媽媽做了很多美食,金美穎吃的很多,她的姐姐調侃她,只有孕婦才會吃的這麼多。李健正好來小島協商,早上金美穎又測了一下,發現還是懷孕了。這 個時候媽媽進來了,發現了金美穎懷孕的事情,逼問她孩子的爸爸是誰。姐夫無奈只好說了出來,這個時候,李健正好和一行人來吃飯,媽媽抓住他就打,最後金美 穎告訴了他懷孕的事情,李健差點暈倒。

金美穎的媽媽催李健給奶奶打電話,金美穎的媽媽告訴了奶奶這個事實,奶奶非常開心,讓他們看好李健,自己明天就過去,晚上媽媽把金美穎和李健關在了倉庫裡睡覺。


第4集文字介紹

被媽媽關在倉庫的金美穎和李健兩人都沒有辦法,李健嘗試出去卻失敗,被散落下來的海帶嚇得大叫,李健肚子餓了,金美穎讓他吃倉庫裡的海帶,李健吃 了,覺得味道還不錯。外面的媽媽和姐姐們正在做菜,準備明天招待奶奶,媽媽把他倆關在一起其實也是為了能夠讓他們能夠獨處,確定是不是要在一起。

李健開始在倉庫裡面翻東西,發現了金美穎的願望瓶,了解到金美穎對爸爸許的願望,勾起了李健的往事,他與金美穎有相似的經歷,兩個人談了很多心裡話,李健把外套披在美穎身上,並且承諾明天陪美穎一起去醫院。兩個人在一張床上分隔很遠地睡了。

第二天早上,李健被蚊子吵醒,突然發現金美穎留下了去醫院的紙條,他驚慌地告訴了金美穎的媽媽和姐姐,他們都非常著急地前往醫院。在醫院金美穎看到 醫院裡都是夫妻兩個人在一起,她很小心滴來到了窗口,碰到了丹尼爾也來這裡,金美穎和她認為的神父在一起談話,她還鼓勵丹尼爾勇敢地見自己想見的人。丹尼 爾開導金美穎,讓她謹慎決定。

金美穎很難過地祈禱起來,為肚子裡的寶寶流下了眼淚。她做檢查看到了自己的寶寶只有0.2釐米,她非常驚訝。這時,李健找到了金美穎,醫生問他是誰,他結巴巴地說,自己是孩子的爸爸,並且聽到了孩子的心臟聲。

金美穎準備做手術,醫生讓他們簽字決定手術,金美穎走進了手術室,李健想來想去還是沖進去把金美穎拉了出來。這個時候,家人找到了他們。奶奶也趕了 過來,一來就抓住劉健狂打。李健好不容易才能說出,孩子還在。大家都鬆了口氣。李健在眾人面前做出了決定:讓這個孩子出生。不過李健說,不能和美穎結婚, 但是會給她很多錢賠償。奶奶卻認為美穎是自己的孫媳婦,會讓他倆結婚。美穎也覺得,他倆是因為失誤而不是相愛。

經過大家的勸說,李健也決定和美穎談談,李健對美穎保證,對於他們的孩子,他會成為一個好爸爸。於是,兩家人決定趕快讓他倆結婚。於是他們準備了一 個簡單的婚禮,他看到了穿著婚紗的漂亮的金美穎,也眼前一亮。兩個人就這樣舉行了婚禮。婚禮結束後,他們都各自分開。李健很疲累地回去了,而美穎一家人卻 非常開心地揮手告別。

丹尼爾正在尋找自己的妹妹,但是沒有找到。李健和卓室長在一起借酒消愁,並說了很多感慨的話,看到朴社長送的興奮劑,回想起了那天晚上的事情,覺得 這一切都是設計好的,並懷疑美穎是不是也參與其中。李健因為這些事情晝夜難眠,他找醫生傾訴,指責金美穎是恐怖的蝸牛,心裡充滿了對金美穎的恐懼,痛不欲 生。

第5集文字介紹

李健向美穎表示我們不是為了做夫妻才結婚的,而是為了孩子,所以不用夫妻那樣互相關心,分開睡的事也不能讓奶奶知道;美穎半夜跑去廚房吃東西,李健起床喝水查覺廚房有異,驚見桌子下有一雙腿。

丹尼爾不小心看見離婚協議書,擔心美穎的他留下電話,告訴美穎如果有事可以來找他;李健拿出離婚協議書,要美穎看完就簽字。

美穎的母親打電話來關心,美穎謊稱李健對她很好,她很幸福;李健瞞著美穎將余郁島的土地賣掉;王會長為了抓住李健的心,要求李健和美英去參加媽媽教室。

丹尼爾建議美穎在馬克杯上畫上父母,美穎表示反正沒法在一起,畫它做什麼;丹尼爾送美穎回家,得知她就是王會長的孫媳婦,此時李健回家與美穎、丹尼爾相遇。


第6集文字介紹

丹尼爾宣稱自己是美穎的同區哥哥,李健向美穎表示跟我一起生活的期間,要保持妳的品位,不要跟那種神父之類的人走的近;美穎說余郁島是國家中最乾淨的大海其中之一,她很自豪,李健派卓室長去調查豆豆產業要在余郁島建立什麼。

李健和美穎在媽媽教室前面和世羅的朋友遇見,美穎為了避免世羅朋友誤會,謊稱自己是李健的秘書;李健將睡著的美穎抱到床上睡覺,並將丹尼爾的OK磞換掉,與睡著的美穎合拍照片。

美穎媽媽來到首爾參加朋友女兒的婚禮,並約李健、美穎見一面,李健參與透過唱歌和亂舞,令美穎媽媽的朋友們玩得開心不已;卓室長向李健報告余郁島將被建成工業垃圾處理場。

世羅在紐約公演結束後下定決心回到韓國;李健向豆豆產業說明這是我老婆美穎的故鄉,要取消了這個出售計劃;美英得知李健賣掉余郁島將被建成工業垃圾處理場傷心不已,丹尼爾為了測試李健是什麼樣的人,當著李健的面把美穎擁入懷中。


第7集文字介紹

美穎不願和李健說出自己的想法,美穎想確認自己在李健心裡究竟是怎樣的地位;傷心欲絕的美穎打包行李向李健表示要回余郁島待上一段時間,丹尼爾以哥哥的身分,希望美穎能夠回家。

卓室長邀請到D Pit與公司合作,李健高興迎接D Pit的到來,卻發現D Pit就是丹尼爾;李健和美穎對味道敏感,一起害喜。

李健想對美穎解釋把余郁島賣給工業垃圾處理場的事,卻被金美子和姊夫聽到,金美子大受打擊即將臨盆,在找不到醫生幫忙之下,李健決定幫金美子接生。

李健叫卓室長查紐約的航班,打算對世羅坦白一切;李健向美穎提出共用一張床,表示誰先離床奔向沙發的人,就算對對方有感情,兩人懷著緊張的心情睡覺,美穎認輸提出自己去沙發睡的提議時,李健將美穎擁入懷中。


第8集文字介紹

李健晨運巧遇丹尼爾,兩人互不相讓進行了一場PK大賽;美穎想為胎名取為狗蛋,表示名字越土就越長壽,並說自己的胎名也叫狗蛋;李健跟美穎介紹自己的辦公室,世娜意外的出現在李健辦公室。

李健想讓世娜知道自己結婚的事實但被美穎勸阻,美穎向世羅表示自己是王會長的秘書;美穎外出散步,遭到媒體追問是否故意接近李健懷孕而結婚的,丹尼爾看見阻止了媒體並把美穎帶走。

世羅來到李健家拜訪,遇見李健和美穎,李健向世羅坦承已結婚並說出美穎就是他的妻子,世羅大受打擊離去,李健追上去說出了他已有了孩子。

王會長帶美穎參加慈善派對,美穎聽到周遭的人對她指指點點,先行離去卻遇到閔律師,閔律師公開羞辱美穎,李健出現在派對中解救美穎;李健在河岸邊邀美穎共舞,感謝她待在他的身邊,並親吻美穎的臉頰。


第9集文字介紹

李建向醫生詢問自己的病情,並表示自己至少要多活二十年來守護狗蛋長大。李建來到美穎媽的店裡幫忙,遇到朴室長,兩人一起當起了服務員。

李建、美穎和丹尼爾三人拍攝照片,期間丹尼爾和李建兩人明爭暗鬥著;美穎接到世羅的電話出去跟她見面,世羅說為了孩子和責任結合在一起的夫妻,沒有愛情到底有什麼意義,世羅說的話讓美穎深受打擊。

遲遲等不到美穎歸來的李健,見到美穎回來對著她生氣;美穎遇到洪律師,洪律師向美穎說出李健打算重新修改寫好的離婚協議書。

美穎和李健參加拍賣會活動,李健的後母私下將美穎的狗蛋杯子拿去拍賣,並以1萬元起標,李健以3000萬價格買下來;美穎向李健提出關係結束,李健說她是自私的人,那他的心呢,美穎表示再那樣下去她害怕會離不開,李健抱住美穎吻了上去。


第10集文字介紹

李健抗拒不了對美穎的魅力,求助精神科醫生訴說自己對美穎的感覺;報紙頭條刊登李健、美穎的愛情故事,李勇本以為李健會生氣,不料李健卻誇他做得好;李健的後母無意中發現了李健的離婚協議書。

李健、美穎一起去做產檢,兩人開心的為狗蛋購買嬰兒用品,並得知兩人同一天生日,李健提出想要的生日禮物是屬於他的小健杯子;美穎為李健準備生日禮物,看著美穎認真的樣子,丹尼爾很不是滋味。

李健的後母把離婚協議書交給李健的宗親,隔天報紙頭條刊登了李健、美穎之間的合約婚姻,王會長大受打擊病倒,美穎的母親生氣的將美穎帶走;李健為了美穎的生日,展開一場避開媒體逃脫計劃。

李健、美穎前往相約地點,卓室長接到公司召開臨時股東會議解除李健的職務;世羅知道李健是合約婚姻後,決定回到韓國;卓室長勸李健回公司解決問題,李健不聽勸突然暈倒在地送醫急救;丹尼爾擔心美穎,要美穎拿出勇氣來,李健醒來後在病房見到了世羅。


第11集文字介紹

李健在醫院醒過來後,因為遺傳病症狀發作失去記憶也不記得美穎;美穎來探望李健,李健記憶卻停留在去澳門前,世羅表示李健不能受到刺激,要美穎回避一下。

文博士與美穎討論李健的病情,李健突然闖入,文博士情急之下表示美穎是他的私人秘書;李健向美穎問起戒指的事,美穎表示戒指是她的,正想拿回時,李健說我怎麼能相信妳,除非我的記憶恢復,這個東西先放在我這裡。

李健透過手機觀看新聞,得知自己和美穎是合約婚姻的消息,感到吃驚;李健向美穎表示,我們是合約婚姻,我是根本不愛妳的,並懷疑她肚裡的孩子確定是他的嗎。

李健看著美穎寫的胎教日記,眼淚不自覺流下來;李健看到抽屜中的棒棒糖,想起一些記憶,世羅求他別走,李健表示他好像失去很重要的東西,開車的途中,李健記憶逐漸恢復,想起了美穎與狗蛋,心痛的流下眼淚。


第12集文字介紹

李健問文博士,他暈倒失去記憶這件事,是不是跟遺傳病有關;李健來見美穎,美穎拿出小健之杯,表示她每年都會做升級版給他;李健因遺傳病的原因,深怕往後會給美穎帶來傷害,要求卓室長幫他保密恢復記憶之事。

李健跟世羅提出分手,表示他也會跟美穎做個了結;李健向美穎提出分手,美穎回想起李健說的話,回頭找李健時不幸遭遇交通事故,美穎送醫急救,昏迷前請求醫生救救她的孩子。

文博士向李健表示,美穎腸破裂需馬上動手術,孩子與母親必須捨棄一方,李健忍痛放棄狗蛋,美穎醒來後得知胎兒流產,傷心過度暈了過去;美穎問李健為何說謊恢復記憶之事,並提出重新開始的建議,李健拒絕。

丹尼爾拿出巴黎一所美術大學的資料,希望美穎可以認真考慮一下;李健得知美穎今天出國,前往機場卻晚了一步,3年後,美穎從巴黎回來與李健在機場擦身而過。


第13集文字介紹

美穎回到韓國,以Ellie Kim的身份開設展示會;王會長為了李健的婚事,物色多位相親的對象;美穎接受訪談,看到李健為世羅戴上項鍊的景象。

李健固定時間去美穎母親開的飯館吃飯,卻與美穎擦身而過;王會長下最後通碟要李健去相親;李健入住飯店預約的2006號房間,因飯店的失誤更改為2009號房。

李健鼓起勇氣去參觀美穎的畫展,看中畫展中唯一一幅兒童的畫買下了它;美穎發現畫被買走,表示這是非賣品的展示,決定親自打電話給李英子(李健)拜託他能否取消。

李健透過手機與美穎交談,尋問美穎不賣那幅畫的意義,美穎表示不僅是她第一幅作品,就像是家人、分身一樣的存在,是她人生中像寶石一樣珍貴的回憶;李健喝醉認錯房門(美穎住的2006號房)而進不去,在走廊上大鬧,美穎開門與李健正式見面。


第14集文字介紹

李健喝醉誤以為是在夢中見到美穎,隔天醒來,看到美穎留的字條,表示希望不要再見面了;丹尼爾接到電話,高興的向美穎表示這次真的好像找到妹妹了,並邀美穎跟他一起去。

美穎向李英子(李健)問起小孩畫的事,李健以身體不適一再推托與美穎見面;丹尼爾與偵信社找到的妹妹相認;美穎告訴英子(李健),她要再次回到法國的消息。

李勇向李健提出公司可以和女性作家合作的方案,強力推薦Ellie Kim,並私下安排美穎與李健見面,美穎拒絕李健的商業提案;丹尼爾得知受騙後,回憶起小時候把妹妹弄丟了那一幕,告訴美穎他要放棄尋找妹妹,表示現在也想要有我自己的家人了。

美穎向李英子(李健)訴說煩惱,表示丹尼爾最近可能會跟她求婚;李健想歸還畫,前往美穎所說的地點,丹尼爾用沙畫的方式向美穎告白求婚,趕來的李健看見了這一幕。


第15集文字介紹

美穎婉拒丹尼爾的求婚,丹尼爾表示從現在開始我會以男人的形象接近妳,請求美穎給他一個機會;美穎帶著花束來到事故現場追思狗蛋,與李健再次相遇。

丹尼爾搬家,與世羅成為鄰居;世羅母親來找李健,表示他自以為是的想跟世羅做朋友,想維持你喜歡的方式,就不要跟世羅來往;李健來到美穎母親的店裡吃飯,與美穎再度相遇,美穎希望李健不要再來了。

美穎與匠人化學簽約合作,並表示聯係事項,她只跟卓室長聯係;美穎熬夜設計畫作,導致發燒貧血,丹尼爾警告美穎今天不淮再接近工作室了。

李健巡視公司的樹木園,巧遇美穎並偷偷跟蹤,李健幫美穎飛掉的打稿偷偷放回,卻不慎發出聲響,便佯裝鳥的叫聲最終還是被美穎發現;李健和美穎遇上一場大雨,兩人受困在小屋,美穎發高燒仍堅持要走,李健抓住美穎慢慢向她靠近。


第16集文字介紹

美穎高燒暈倒,李健整夜照顧著美穎;李健交代卓室長一個任務,幫他查出Ellie Kim畫家工作室的住址;世羅與母親發生爭吵,丹尼爾約傷心的世羅去吃冰淇淋。

美穎要公司的資料作為調查,李健以會泄露公司機密文件的理由,要求美穎來公司參閱;美穎從公司下班回家,李健從公司的監控室中,幫美穎行經過的走廊上點亮電燈。

李健幫美穎買了小魚包飯的消夜,美穎對李健一直還見母親的形為感到生氣,李健表示對妳來說那麼珍貴一直保護的媽媽,對我來說現在是我媽媽,但是妳現在要搶走我媽媽,妳讓我怎麼辦;美穎工作遇到不順利,李健安慰美穎並幫她找回了靈感。

美穎幫匠人化學的形象畫作完成,並結束了合作關係,李健約美穎吃飯,美穎以要參加美子的生日拒絕了李健;李健決定歸還小孩圖,來到了美穎的工作室,與忘了拿東西的美穎相遇,李健向美穎坦誠,我就是妳身邊的那個李英子。


第17集文字介紹

李健把畫還給美穎時,口是心非地表示雖然不知道這幅畫對妳來說有多珍貴,對我而言,就只是一幅畫而已;美穎打包行李,向丹尼爾表示她想回到巴黎;美穎從全智妍那裡得知,李健是婚姻介紹所的VVIP會員,3年來一直都是單身。

世羅約丹爾尼一起喝酒,並說出李健3年前因家族遺傳病病發,為了不讓美穎痛苦,才故意提出分手;美穎整理小孩畫時,發現裡面夾著李健寫的一封信;李健播放遺囑內容,要求洪律師對遺囑內容做修正。

世羅向美穎坦誠,3年前給她看的離婚協議書其實是她做的;李健來到美穎母親開的店,遇見了美穎;美穎透過洪律師偷偷放進包裏的錄音檔,聽到了李健的遺言內容。

丹尼爾開車將美穎送去李健家,要美穎去確認李健的真心;美穎在李健的房間裡,無意中看到李健錄的影片內容後,知道了一切的美穎,開始失聲痛哭起來,此時,李健因遺傳病的消息召開了記者會。


第18集文字介紹

李健宣佈他將辭去匠人化學社長的職位,美穎趕到記者會現場,告訴李健她已全部都知道了,表示無論發生什麼她不會再放他一人承擔痛苦,並當眾親吻李健;電視播放Eliie Kim公開對李健愛的告白,美穎家人相當驚訝。

美穎請求王會長讓她待在李健的身邊,王會長表示她必須要得到母親的同意;公司開臨時股東會議,李健表示他將休假三個月,期間由王會長代理。

李勇因健忘而懷疑自己是否也發病,母親告訴他,他並不是李家的兒子;李健繼母將李健父親的日記本交給了李健;美穎請求母親的同意,母親堅決反對兩人在一起;李勇提出辭呈並表示會和母親離開這個家,李健反對。

世羅送喝醉的丹尼爾回家,發現丹尼爾小時候的照片很驚訝;李健休假三個月,曾想讀書修養身心,但卻成天到美穎的工作室,只看著美穎;李健和全智妍做了交換房子的協議,和美穎展開同居生活,兩人看到在澳門邂逅的幸運之籌碼,深情地吻了彼此。


第19集文字介紹

李健來找美穎媽想獲得她的同意,美穎媽表示她願意做他的母親,請求李健對美穎放手,反對他們在一起;世羅和丹尼爾在電梯口相遇,世羅刻意躲避丹尼爾;李健為了讓美穎媽回心轉意不斷努力孤軍奮戰中。

朴社長、美子夫妻和李健打花牌,美穎看著李健輸牌,下場試手氣狂贏玩一整夜通宵;李健和美穎來找美穎媽,李健為了證明健康不斷展示自己的體力,想得到她的同意。

李健找偵信社,委託想尋找一棵樹,表示若找到願給兩倍價格;世羅向丹尼爾問起照片中小女孩的事,並說自己好像就是那位小女孩;丹尼爾為美穎獻唱了一首歌,表示這是最後送給她的禮物。

美穎媽同意他們在一起,李健開心的和美穎媽飲酒作樂;結婚當天,李健接到找到樹的消息,帶著美穎離開結婚典禮;李健在樹下挖出與父親合埋的寶盒,並 有封留給李健的信,父親表示若像他一樣要面臨重大的抉擇,不要像他一樣擔心還沒有發生的未來,虛度現在的時光,希望他能享受度過的每一天。


第20集文字介紹(結局)

李健和美穎趕回結婚場所,如期順利完成婚禮;兩人來到濟洲島渡蜜月,急著想抱孫子的王會長,面對目前只想享受兩人新婚生活的李健,派了卓室長和李勇策劃兩人重演過去在澳門的橋段。

卓室長和李勇在雞尾酒中下了藥,隔天醒來的兩人,發覺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曾經在澳門上演過;丹尼爾向世羅媽問起照片中小女孩的事,世羅媽坦承照片的小女孩就是世羅;李健和美穎在濟洲島渡過幸福的時光。

1個月後,美穎產檢懷了雙胞胎;丹尼爾向世羅說起小時候去買冰淇淋弄丟妹妹的事,並表示往後再也不會一個人去買,而是緊緊牽著美穎(世羅)的手一起去買。

3年後,李健健檢未有發病的跡象;文博士喜歡美穎媽向她提出去看電影的邀約;卓室長迷戀上舞蹈,與傳說中的舞者洪律師相遇;李勇母得知全智妍是餐廳連鎖店的女兒,改變主意答應兩人結婚。

李健帶著家人去野餐,為龍鳳胎兒女講述一則蝸牛公主的故事,李健問美穎不後悔跟他結婚嗎,美穎表示不後悔,因為你現在就在我眼前,兩人甜蜜相吻,幸福的生活下去。

2014年9月4日 星期四

25 Ways to Ask Your Kids 'So How Was School Today?'

25 Ways to Ask Your Kids 'So How Was School Today?' Without Asking Them 'So How Was School Today?'

This year, Simon is in fourth grade and Grace is in first grade, and I find myself asking them every day after school, "So how was school today?"

And every day I get an answer like "fine" or "good," which doesn't tell me a whole lot.
AND I WANT TO KNOW A WHOLE LOT!!!!

Or at least get a full sentence. So the other night, I sat down and made a list of more engaging questions to ask about school. They aren't perfect, but I do at least get complete sentences, and some have led to some interesting conversations... and hilarious answers... and some insights into how my kids think and feel about school.

「你今日返學點呀?」、「攰唔攰呀?」、「開唔開心呀?」9月開學,家長都想關心仔女上學情況,但問來問去「三幅被」,小朋友都唔願答。曾任高中教師的美國靚媽Liz Evan設計了25條問題,並上載到網誌與其他家長分享,讓大家無須問「返學點呀?」都可以知道仔女「返成點」。短短幾日已經吸引超過200萬人次到其網誌「偷師」,更成為傳媒訪問焦點。

其實,靚媽Liz Evan設計的25條問題都是「兜個圈」去問仔女上學情況,但來得有趣味得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記者「偷師」後,試問仔女學校有沒有什麼事情讓他們發笑,結果仔女樂意地訴說:「我的老師是新來的,我和同學都有協助他。」

靚媽Liz Evan自言最喜歡第12、15及21項問題,而關於外星人的問題,可以讓子女舒適地表達最不希望誰存在於課堂中,家長可「打蛇隨棍上」,詢問為何希望該人物被外星人帶走,仔女就會不知不覺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家長可因應情況提供協助,更重要是了解自己的孩子。


1. What was the best thing that happened at school today? (What was the worst thing that happened at school today?)  今日喺學校遇到最好嘅事係乜?(或遇到最壞嘅事係乜?)
2. Tell me something that made you laugh today.  話我知今日有乜嘢令你係咁笑?
3. If you could choose, who would you like to sit by in class? (Who would you NOT want to sit by in class? Why?)   如果有得揀,你最想邊個同學仔坐你隔離?(或者最唔希望坐你隔離?)
4. Where is the coolest place at the school? 學校邊個地方最吸引呢?
5. Tell me a weird word that you heard today. (Or something weird that someone said.) 話我知你今日聽過最古怪嘅詞語係乜?(或從某人聽過最古怪嘅事?)
6. If I called your teacher tonight, what would she tell me about you? 如果今晚我打電話俾老師,你估老師會同我講你啲乜呢?
7. How did you help somebody today? 你今日點樣幫助人?
8. How did somebody help you today? 人哋今日點樣幫你呀?
9. Tell me one thing that you learned today.  講一樣你今日學到嘅新嘢?
10. When were you the happiest today? 今日邊個時間最開心?
11. When were you bored today?  今日邊個時間最悶?
12. If an alien spaceship came to your class and beamed someone up, who would you want them to take?  如果有太空船去到班房要捉走一個人,你想邊個俾外星人捉走?
13. Who would you like to play with at recess that you've never played with before?  有邊個同學仔你未同佢玩過,好想小息搵佢一齊玩?
14. Tell me something good that happened today.  話我知今日發生過乜嘢好事?
15. What word did your teacher say most today?  邊個詞語老師今日講得最多?
16. What do you think you should do/learn more of at school?  你覺得有乜嘢你要喺學校做/學多啲?
17. What do you think you should do/learn less of at school?  你覺得有乜嘢你要喺學校做/學少啲?
18. Who in your class do you think you could be nicer to?  你覺得要對邊個同學仔好啲?
19. Where do you play the most at recess?  小息時你通常去邊度玩?
20. Who is the funniest person in your class? Why is he/she so funny?  邊個同班同學最得意?點解係佢?
21. What was your favorite part of lunch?  午餐最鍾意係乜?
22. If you got to be the teacher tomorrow, what would you do?  如果聽日你係老師,你會做乜?
23. Is there anyone in your class who needs a time-out?  班上有邊個同學仔要罰佢冷靜下?
24. If you could switch seats with anyone in the class, who would you trade with? Why?  如果有得調位,你最想同邊個調?
25. Tell me about three different times you used your pencil today at school.  今日你分別三次用鉛筆做過啲乜?


28 Ways To Ask Your Teens 'How Was School Today?' Without Asking Them 'How Was School Today?'

1. Where in the school do you hang out the most? (Like a particular hall, classroom, parking lot, etc.) Where in the school do you never hang out?
2. What would your school be better with? What would your school be better without?
3. If you were a teacher, what class would you teach? Which class would be the worst to teach? Why?
4. What was the coolest (saddest, funniest, scariest) thing that you saw today?
5. Tell me one thing that you learned today.
6. If your day at school today was a movie, what movie would it be?
7. Besides walking to their next classes, what else do people do in the halls in between classes?
8. Who do you think you could be nicer to?
9. Which is your easiest class? Which is your hardest class? OR Which class are you learning the most in? Which class are you learning the least in?
10. If they played music in the halls at school, what would everyone want them to play over the loudspeaker?
11. If you could read minds, which teacher's mind would you read? Which classmate's mind would you read? Whose mind would you NOT want to read?
12. If today had a theme song, what would it be?
13. Which class has your favorite group of students in it? Which class has the worst group of students?
14. What do you think you should do more of at school? What do you think you should do less of?
15. What are the top three (or five) things that you hear people say in the halls?
16. What do you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school is?
17. Tell me one question that you had today, even if it wasn't answered... actually, especially if it wasn't answered...
18. Which class has the most cute boys/girls in it?
19. If an alien spaceship landed at your school, who would you like them to beam aboard and take back to their home planet?
20. Who did you help today? Who helped you today?
21. If you could be invisible for the day at school, what would you do?
22. What part of the day do you look forward to? What part of the day do you dread?
23. What would you change about school lunch?
24. Which classmate is most likely to be arrested, made president, become a millionaire, be in movies, let loose a flock of wild chickens in the library, etc.?
25. If you had to go to only one class every day, which class would it be?
26. Tell me one thing you read at school today.
27. If your day at school was an emoticon, which one would it be?
28. What do you think your teachers talked about in the faculty room today after school?

2014年8月21日 星期四

孩子生病吃藥的正確觀念

轉載“親子天下”文章:

孩子生病吃藥的正確觀念
我 希望我們的孩子們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減少用藥的機會,我希望我們的家長們也要認清,很多時候我們都給孩子吃了太多不必要的藥,如果生病只是單純感冒他們 不吃藥也會好。雖然我的病人很多,我也常開藥給他們,但是我都會告他們哪些是一定要吃的藥,哪些是不一定要吃的藥,可以不用吃很多藥,然後病情慢慢就好 了。讓我們一起來努力,不要一直給孩子吃藥。今後我也盡量要在各個演講的場合告訴家長們,不要再給孩子吃那麼多藥了!

您一定會耽心,孩子生病不吃藥行嗎?
我 給您的建議:孩子生病您一定要帶去看醫師,因為畢竟您並不是專業人士,孩子生病您不可能放著不管,您也不要自己判斷孩子生病是不是要緊,所以您還是要帶去 看醫師。帶去看之後,聽醫師講,如果他說沒關係,在家注意觀察病情變化就好,那這個醫師講的是真心話,孩子這時什麼藥都不要吃。

您可以勇 敢的告訴醫師:「醫師如果您覺得小朋友的情形還好,請您不要開藥給我。」信不信,如果您這麼說,醫師會嚇一跳,他會更尊敬您,他會知道您也是內行人,不是 簡單開一包藥給您就好,他會更仔細看您的小朋友,更認真決定要怎麼樣治療小朋友。我覺得仔細給家長解釋,比開一包藥給你回去吃要重要得多,因為如果沒有說 清楚,家長會以為回去這樣吃藥就會好了,但結果往往不是這麼平順,這就可能造成家長期望與孩子實際病況的落差,所以詳細說明病情和應注意的事情比給藥吃藥 更重要。

您想想看,3分鐘的看診,其實無法能看出什麼大結論。有的人看診開藥是有固定菜單的,只要一點出來,五花八門,各色各樣藥物都 有,什麼症狀都來一點,更糟糕的是不必要的也來一點!我常常看到小朋友的藥單,一串10種,說真的我是很難過,相信我如果孩子只是感冒,絕對不會因為吃 了那些藥然後好得快一點,感冒就是一個病程,吃那些藥不會改變什麼,病程過了他自然好了!您何必一定要一直餵小孩吃藥?

最怕就是家長沉不 住氣,要醫師讓孩子趕快好,醫師也從善如流開了一堆可有可無的味素藥,甚至更糟的開了一些不應該開的藥,只為迎合家長,或是小病開重藥,那這樣就不好了。 其實醫師開藥可能都有自己的習慣,就怕醫師面對某種病況就是反射式地開這些東西,他自己也覺得沒錯,反正病人會好,家長也高興,但是這樣開出來的內容對孩 子有沒有害處?如果不這樣開,簡單一點開,或是根本不要開藥,病人是不是也會好?我們可想想這個問題。

有 一些醫學報告給大家參考: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 2007;357(23):說:randomized placebo controlled studies研究感冒藥給12歲以下兒童是無效。美國小兒科醫學會AAP:咳嗽藥給小孩的適應症尚未建立。美國FDA對2歲以下幼兒不建議給感冒藥,除 非由醫師特別的處方,更不可以自己去藥局買藥來吃以免發生嚴重副作用。

那要怎麼辦呢?讓孩子好好休息,累了就 多睡一些,精神好就去外面曬曬太陽,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類多吃一點,有痰協助他拍拍咳出來,同時注意病情的變化,例如發燒是不是漸漸在退,小朋友精神好不 好,咳嗽是不是有在改善,小朋友會不會喘,拉肚子是不是比較緩和。如果所有症狀都漸入佳境,您就不要再帶他去看醫師了。有的醫師叫你「3天後再來」,或是 「再來看1遍才會好。」如果您觀察孩子也好了個大半,就不要再帶去了,沒有必要,而且您一定又會拿一堆藥回來再給孩子吃?大部份的家長認為:「要把它吃到 完全,才不會拖一直好不了」。剛剛我已經告訴您了,疾病不是這樣的,這次感染的病程過了就是過了,與下次沒有任何關係。如果是原本的症狀一直沒好,我們要 注意一個是併發症,一是氣管比較敏感,或是同時又感染了新的感冒。

有時候小朋友咳了很久好不了,您於是帶他去 醫院照一張X光,醫師告訴您:這已經變成支氣管肺炎,要住院治療。您一聽到肺炎當然很著急,同時責怪自己怎麼把孩子拖到肺炎?首先我要請您別著急,"支氣 管肺炎"這個字是一個翻譯的字:Bronchopneumonia,因為我們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中文於是直接照字面翻過來,它的意思並不是嚴重的肺炎,我認 為比較貼切的說法是「炎症狀態使痰增多」,當孩子還在咳的時候想必痰仍然很多,所以此時您不用自責說沒把孩子顧好把孩子拖到,或是責怪前面的醫師沒把他看 好。

這些還是疾病的正常過程,不見得是肺 炎。真正的"嚴重到需要住院的肺炎"會是X光照起來一大片白掉,這種情形才一定要住院。不過如果小朋友的X光是這樣的時候,相信在家一定是燒不退,愈來愈 喘,早有跡象可循,這就是家長在家觀察小朋友病情的時候要注意的地方啊!照顧小孩其實大人是很辛苦的,要多用一些心思,小孩就少受一點苦!小孩子要生病的 機會很多,防不勝防,每一次都要注意病情變化,吃症狀療法的藥對病毒沒有任何幫助,如果每一次都要這樣吃藥,您的孩子會一天到晚在吃藥。我們一起來努力, 減少孩子吃藥的機會!

因此大家開始建立正確的概念:小朋友生病,要帶給醫師看,症狀緩解的藥目的只是讓孩子在 生病的過程中舒服一點,並不能直接去殺病毒,也不能改變疾病的過程,最不好就是用了不該用的藥。所以如果孩子活力尚可,就不要再一直叫他吃藥了,重要的反而是一定要隨時注意病情變化,隨時反應給醫師。

再來講小朋友生病要不要用抗生素的觀念。
我 先告訴大家,小兒科的病人生病8成是病毒感染,病毒用抗生素是沒用的。細菌感染才可能會用抗生素。但是不是細菌感染就一定非用抗生素不可呢?答案是不一 定!小朋友自己的白血球就有殺菌的能力,不要動不動就開抗生素,因為抗生素用下去是好壞通殺,事實上是破壞了孩子體內菌種的平衡。

抗 生素要用在刀口上,非到必要不要輕易使用,這樣才能保護我們的孩子!結果現在常見的情形正好相反,您帶小朋友去看病,8成開了抗生素回來。為什麼會這樣 呢?道理是這樣:一是醫師用藥的習慣,一是醫師基於耽心小朋友有什麼併發症,但又沒有可抽血照X光輔助診斷,所以就先開了抗生素,以防細菌感染。現在我們 要建立正確的觀念是:病毒感染確實會增加細菌作亂的機會,所以我們要注意感冒之後有沒有併發細菌感染,好,若有的話,此時假設有1隻細菌在作怪,您願不願 意等等看讓孩子自己的白血球來解決這個問題?

時間確實會比較久一點,卻是對孩子比較好。這期間只要小朋友沒有 難過不穩定的症狀,您可以不要一直帶去看一直吃藥。如果小朋友抵抗力真的不行,精神變不好,我們再來用抗生素才對!不是故意要折磨孩子,這樣做是為了保護 他們,以免日後孩子無藥可用!當孩子只有1隻細菌的時候就開抗生素,甚至用強的抗生素,小朋友症狀是一下子就好了,但對小朋友身體卻不一定是好事,我們其 實可以不要這樣!對小孩兒開藥應該保守一點比較好。家長也別說:"愈看愈嚴重"的話,因為很多只是疾病的過程,免得給醫師壓力大,下了重藥。

您下次帶小朋友去看病的時候看看有沒有這些藥,不是不能用,而是不應該輕易使用!

您要先了解注意不是耳膜紅紅的就叫中耳炎,不是一直膿鼻涕就叫鼻竇炎,然後就開「安滅菌」;不是發燒有咳嗽就是「黴漿菌」,然後就開"日舒"。另外還有不應 該用在小孩子的ciprofloxacin等等。很多時候小朋友自己的抵抗力也可以克服這個問題,需要您多一點耐心。並且注意病情的變化,再做正確的反應 即可。下次帶小朋友去看病時,我建議您可以勇敢的請問醫師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請問醫師小朋友的狀況,可不可以先不吃藥?第二個問題,今天有沒有開抗生 素?第三個問題,如果有開的話請問看看為什麼開,有沒有可能不要開小朋友也會好?相信醫師會以其專業為你詳細說明。

經過我的說明,相信您已經有不一樣的想法:病毒感染有一定病程,吃藥也沒用,更何況那些症狀藥給小小孩使用要更小心,明明不是細菌卻開抗生素是不應該的。如果是併發細菌感染也不必急著給抗生素,我們的白血球自有抵抗力,家長要多點耐心,不要隨便說是中耳炎鼻竇炎肺炎。其間家長的責任就是認真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有變化要做出正確的反應。

經過我的說明,您算算看,孩子有什麼機會需要吃藥?其實很少對不對!吃這些藥只是增加他們的負擔而已。

另外,一些比較特別的族群的孩子如內分泌疾病,心臟病,免疫疾病等等在規則使用特殊藥物,另當別論,就要乖乖用藥喔。

謝謝你耐心看完這篇文章,希望您建立正確的觀念。現在的醫師都是可以跟家長溝通的,跟醫師討論一下小朋友的狀況,絕對比不明究理拿一包藥回去吃然後覺得病就 一定會好,要重要得多!這是我很衷心很認真的願望:我希望我們的孩子都減少吃藥,家長都學會怎麼樣照顧孩子,當小朋友生病的時候以"仔細觀察",取代"趕 快吃藥",因為孩子吃的藥有大部份都是沒有必要的。而且還要適時把孩子的病情變化反應給醫師,再做繼續的治療。

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好孩子



第一部分
  打和罵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
  教育專家認為:打罵教育是中國傳統專制家庭制度的殘餘,會對青少年身心造成嚴重摧殘。打罵教育,也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僅不會使孩子成才,而且還有可能釀成家庭悲劇。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和教育思想家約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愛護和培養孩子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反對打罵孩子。他斷言:打罵式的管教,其所養成的只會是奴隸式的孩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父母們的普遍願望。但是,由於他們教育失重失度,有意或無意中採取了打罵的教育方式,結果事與願違,出現了不少觸目驚心的家庭悲劇。
   打罵教育倒不單純是為了顯示父母的權威,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受一種錯誤的教育觀念所支配,那就是不打不成才。有人在一所小學校裡以你的父母打過你 嗎?”為題,請孩子們認真思考後舉手表態,幾乎百分百的孩子回答是:挨過父母的打和罵。至於不幸被打死打殘的新聞也屢有報導,有的故事還被搬上銀幕。當然 這算極端的例子,但絕對不是聳人聽聞。
  用打罵的方法教育孩子,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棍棒底下出孝子樹不修不成料,兒不打不成才捨不得重打,上房揭瓦;捶捶打打,出匹良馬就是許多家庭世代相傳的教子經驗。
  打罵孩子乃至造成終生遺憾的,其實並非是許多父母的本意。父母之所以面對那嫩生生的骨肉下得了拳腳,實在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無能而已。打罵孩子的父母,過後沒有不後悔的。但是到了下一次,再遇到所謂的忍無可忍的時候,那暴力的手就還會打向孩子。
   教育專家指出:打罵孩子還說明某些父母的頭腦裡還存在封建父母的舊意識,沒有充分認識打罵、體罰孩子的危害性。他們不考慮孩子的需要與特點,一味地從自 我出發,不允許孩子有半點差錯或異議,使孩子感受不到親子之情和慈母之愛,使孩子處於不安和焦慮之中,體力智力發展受到不良影響。
  同時,由於得不到應有的愛和支持,孩子往往形成冷漠、孤僻、仇視、攻擊、自信心差等心理問題,並且這些心靈創傷,往往會成為日後不良行為甚至犯罪的根源。
  打罵孩子造成終生遺憾的事情時有發生,孩子不堪忍受上吊自殺的有之,離家出走的有之,父母失手打死孩子的有之。
   打罵從表面上可以使孩子暫時克服自己不正確的欲望和控制不正確的行為,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弄不好還可能使孩子養成說謊的毛病,變得陽奉陰違, 父母面前不做、背後做。孩子幼稚無知,分不清善惡好壞,也沒有堅強的性格,父母就要耐心細緻地教他學會分辨,積極地啟發和引導。
  打罵會污辱孩子人格和扼殺孩子個性,會使孩子反感、對立,還容易使孩子喪失自尊心,失去生活支柱,逆來順受,畏首畏尾。長大後不能獨立自主,凡事都要依賴他人,容易形成隨風倒的性格。
  打罵孩子是父母無能和缺乏修養的表現,還可能引起孩子對父母的蔑視,降低父母的威信。有的孩子在腦子裡根深蒂固地形成你有錯,我就打你的觀念後,他就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其他孩子,還會以同樣的方式對待下一代,將來會成為權威型、暴力型的父母。
  打罵是對孩子行為後果的一種不良處理方式,父母目的是為了使孩子克服缺點、糾正錯誤,説明他們分清是非,明確努力方向。但是,打罵本身並未指明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應該的,與之相伴隨的常常是孩子的消極情緒。因此,父母教育孩子要做到有理、有力、有效、適度、適時。
  打罵教育,是一種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在現代的家庭中,應該避免出現。
  打罵教育只會摧殘孩子的身心
  中國人歷來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其實,這種粗暴的家教方式只能摧殘孩子的心靈。教育孩子只能說服,不能壓服,只能用愛交換愛,用信任交換信任。
  教育專家認為:打罵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中國老話實際上是按父母的意志來改變孩子的行為,結果必然會傷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父母打孩子,實際上是向孩子表示:當別人的需要與你的需要發生衝突時,武力(或權力)是有效的解決辦法。這樣孩子長大後,他很可能會以武力解決人際衝突,結果是受挫或破壞良好的人際關係。
  另一方面,這種管教並不能增加孩子的自律。當有人管著的時候,這種孩子常常不敢表達自己,但沒人管的時候又什麼都敢做。這種教育方式很可能培養出一個兩面人
  那些被打罵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雖然已看不到他們身體上挨打的傷痕。但在他們的內心,仍然保留著幼年時挨打的痕跡,其後果是造成對自己沒有信心,莫名的內疚,這種內疚會有不同的表現:性格有攻擊性,跟人相處困難,或工作不負責任等等。
  這種幼年遭受打罵造成的人生不自信,不僅會嚴重傷害孩子的身心,還會直接限制孩子個性的發展,阻礙了孩子特長的發揮,和很大程度地影響孩子未來的事業成功。
  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尊重被教育的對象,是教育的實質和精華。教人首先要教心,在人類精神財富的合聲中最細膩、最柔和的旋律應該是對他人尊重的心聲。
  尊重孩子就是要承認他的人格尊嚴,傾聽他的意見,接納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點,分享他的喜悅。
  尊重孩子應當是無條件的,也就是這份尊重不決定于孩子的行動而是對孩子的整體接納,尤其對暫時後進的孩子更要尊重和相信他的價值和潛能。
  綜上所述,打罵只會摧殘孩子的身心,使孩子失去人生自信,而唯有尊重,才能讓孩子鼓起人生信心的風帆。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避免打罵教育在自己家裡出現。
  不打不罵照樣教出優秀的孩子
   管教孩子的方法有千百種,打罵孩子可以說是最常見最直接的方式。但是時代在變,家教觀念也在更新,父母管教孩子的方法當然也不可能不變通。也許父母會感 到疑惑,如果把棍子收起來,是不是就會寵壞孩子?其實,當孩子犯錯時,以尊重的態度讓孩子自己負責,反而更能培養孩子獨立而理性的人格。
  世界 著名教育家愛德華教授認為:父母的手應該充滿關愛與溫暖,而不是讓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懼。一個在戰戰兢兢中長大的孩子,會漸漸發展出負面的行為,例如:不敢 表達自己真實的感覺就說謊,有需求不敢說就偷竊等。不過,有些父母又時常感到很為難,因為除了打罵之外,他們似乎總是難以找到有效的教育方法。
   當被問到為什麼要打罵孩子時,許多父母的回答都是不聽管教。針對這種情況,教育專家指出:父母在打罵孩子的時候,總是把原因全部推到孩子身上,認為 是孩子逼自己這樣去做,卻很少去尋求其他的方式來教導孩子。其實,不管用什麼管教方式來對待孩子,其責任都要由父母來擔起,而不是孩子。
  正是因為父母不願意花心思去尋找其他的教育方法,所以才會有打罵孩子的草率表現。一般來說,父母之所以要打罵孩子,主要有以下四大原因。
  1傳統教養觀念影響
  不可否認,傳統的教養觀念對許多父母仍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因為在傳統觀念中,父母與孩子的關係就是上對下,並沒有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處的概念。傳統文化的尊重多放在平輩的相處上,而在親子關係中十分欠缺。
  2自我情緒管理不佳
   如果父母的心智不夠成熟,那麼對孩子而言就是很沉重的壓力與包袱。當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有些父母就容易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當父母對自己生活 或工作的期望無法滿足時,就更希望孩子可以完全按照他的指示來行事,一旦孩子的表現不能令父母滿意,那麼父母多半會採取打罵教育的方式。
  3自我的成長經驗示範
  由於沒有及時接受新知識,或是經驗不足,所以有些父母就直接套用原來父母的管教模式——只要不順父母的意,就會受到打罵的處罰。因此,當父母無法使自己的孩子照他的方式來做事或生活時,也就直接採用最熟悉的方式管教孩子。
  4尋求快速方便的方法
  有些父母懶得思考其他的方法來管教孩子,認為打罵教育最方便,見效也最快。因此,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打罵孩子。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會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為家教高手。所以,想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就需要不斷地充實新知識。如果父母從小就沒有得到太多良 好的教育體驗,現在又很難去思考應該如何對待孩子,那麼請參考一下教育專家提出的不打不罵教育方法。當你被孩子氣得火冒三丈的時候,不妨用這些方法來 取代打罵的教育方式。
  1多多瞭解孩子
  在忙於生計的同時,父母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多瞭解孩子,與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師多多溝通,儘量對孩子在學校和家庭中的表現有一個全面把握。多一分瞭解,就少一分誤解。這樣一旦孩子真有不聽話的時候,也能比較明白應該如何去引導孩子。
  2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父母,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打罵。此時,父母應該先冷靜下來,嘗試來傾聽孩子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 麼。當父母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3修正對孩子的期望
  有些父母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要知道,孩子年齡還小,有好動、固執、健忘等表現都很正常。父母如果真的要對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慮孩子的成長狀況,不要總是拿放大鏡去看待孩子的表現。
  4對孩子放下身段
   有些父母總喜歡在孩子面前保持威嚴,習慣用以上對下的態度來對待孩子。對此教育專家建議,父母要對孩子真正放下身段,從內心尊重孩子,不要用命令的口氣 跟孩子說話,將孩子當作成人一樣給予尊重。不要總是對孩子說,而是要給孩子選擇題,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如果孩子的年齡足夠大,表達能力沒有問題,也 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解決方案或替代辦法。
  5同孩子做協商
  不要總是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心意去生活,那麼不只是孩子痛苦,就連父母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當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協商,各退一步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6盛怒時不管教孩子
  在極度憤怒的狀況下,父母肯定無法以理性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所以,當父母無論如何也平靜不下來的時候,父母要暫時離開現場,或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別的事,等自己平靜下來以後,再和孩子好好談心。
  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優秀孩子,每個父母都應該將這個教育理念貫穿於自己的家庭教育實踐中來,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不打不罵,讓賞識成為孩子成長的陽光
  打罵是孩子成長路上的冰霜,而賞識則是孩子成長的陽光。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傑姆斯曾說過:人性最深層的需要是渴望別人的讚賞,這是人類之所以有別於動物的地方。許多偉人的成功都是因為父母的賞識,正是這種賞識不斷激勵著他們,讓他們堅定地走向了成功。
  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往往需要不斷地嘗試,不斷地體驗,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尤其需要父母的賞識。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賞識孩子。
  賞識是教育的真諦,能夠帶給孩子無限的信心和動力,讓孩子不斷地前進。
  每個人都有渴望得到他人認可、贊同的心理需要。當孩子取得成績時,他內心充滿自豪,充滿信心,這時,他們特別需要有人來分擔他們的快樂,分享他們的成功。這時,為人父母者,要找準時機,創設情境,恰當地賞識孩子。
  父母的賞識就像潤物細無聲的春雨,會滋潤孩子純潔的心田,增強孩子對學習生活的自信心,激發孩子渴求知識的興趣;父母的賞識就像夜空中的燈塔,指引孩子前進的方向,促使他們追求成功,永葆積極向上的活力。
  因此,父母要能夠賞識孩子,要讓孩子從父母的賞識中,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更能從父母的賞識中明確努力的方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力爭取得更大的進步與發展。
   數子一過不如獎子十長。如果父母能在孩子遭遇挫折時,給予一個鼓勵的微笑,送上一句勉勵的話語,傳遞一個信任的眼神。用自己的賞識去點燃孩子心 中的希望之火。讓孩子在充滿關愛與溫暖的氛圍中,從長輩循循善誘的教導中,通過心靈的感悟與自我反思,認識自身的不足,正確對待挫折,增強克服困難的信 心。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應當像尊敬上帝一樣地尊敬孩子。人性之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就精神生活而言,每個幼小生命仿佛都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間,誰也不是為了挨駡而活著。
  不打不罵孩子,學會賞識孩子,應當成為普天之下每個父母的教育座右銘。
  渴望得到賞識,是孩子成長的精神需求,但是賞識孩子也需要講究正確地方法。教育專家指出。父母在賞識孩子的時候時應做到六忌六宜
  1忌千篇一律,宜因人而異
   我們常會聽到父母說:孩子,你真棒!”“對,孩子你真好!這樣的公式化了的、千篇一律的賞識,偶爾試試倒也無妨,長期使用則會讓孩子覺得你的賞識空 洞而缺乏誠意。孩子千差萬別,賞識也應因人而異。成績好的賞識他的睿智,暫時不夠好的可賞識他的勇氣;好動的賞識他的活潑,靜默的可賞識他的沉穩;膽大的 賞識他的無畏,膽小的可賞識他的謹慎等等。
  2忌姑息遷就,宜獎懲結合
  現實中,有些父母片面理解賞識孩子、尊重孩子的理念,以為 只有捧在手裡、含在嘴裡、不給半點批評就是尊重和賞識。於是在孩子犯一些錯誤時也一味姑息遷就。父母一定要明白:賞識孩子不全是褒揚激勵,有時賞識也需要 必要的批評,甚至適當的懲罰。只有這樣獎懲結合的賞識,才能培養出出類拔萃的好孩子。
  3忌忽冷忽熱,宜持之以恆
  有些父母平時對 孩子賞識,臨近考試或者一些關鍵的時刻,便又回到老路上去,對孩子少了賞識、多了抱怨;少了耐心、多了急躁。父母的心情成了賞識的晴雨錶,今天心情好,春 風拂面,微笑蕩漾;明天心情壞,便拉下面孔,冷若冰霜,對孩子橫豎看不上眼,批評指責便接踵而至。其實,父母賞識孩子,應該更多些寬容、理解,多些恒心、 毅力,把對孩子的賞識持之以恆地進行下去,拉近和孩子的心理距離,讓他們敢於接近自己,認可並樂於接受自己的教育。
  4忌急功近利,宜放眼長遠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期望孩子在短時間內來個天翻地覆的變化,是不太切合實際的。多元智慧理論的研究告訴我們:所有的孩子都很聰明,只不過他們 聰明的方式不同。每一個孩子都有潛力,但發掘的程度、表現出來的先後也各不相同。所以,父母要認識孩子的差異,允許孩子失敗,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態,放眼長 遠,在期盼孩子成才的同時多些賞識、多些鼓勵。
  5忌錦上添花,宜雪中送炭
                 
引言 不打不罵也能教出好孩子(4)
   不少父母對優秀孩子的賞識往往多些,而對頑皮孩子的賞識則少些;孩子取得成績時大加賞識,平時則相對吝嗇。其實,不只是優秀孩子應該賞識,頑皮孩子更需 要激勵;不只是取得成績時需要喝彩,遭受挫折時更渴望加油。其實當孩子遇到挫折、遭受失敗時才是更加需要多賞識的時候。所以,父母要少一些錦上添花的賞 識,使優秀孩子更清醒、更理智;多一些雪中送炭的賞識,讓頑皮孩子更堅強、更自信。
  6忌單兵作戰,宜通力協作
  賞識孩子,父母往 往首當其衝,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有沒有緊緊跟上?作為對孩子有影響力的其他人物有沒有參與進來?如果僅有父母行動起來,那麼孩子在父母跟前如沐春風,在 祖父面前卻可能遭遇暴雨,這種景況就會使孩子無所適從。所以,賞識孩子必須形成全家參與、大家齊關注的局面,形成賞識的合力。
  走出打罵孩子的教育誤區,通過賞識來激發孩子的潛能和人生的信心,每個父母都可以用正確的賞識塑造出理想,傑出的好孩子。
  做個拒絕粗魯和暴力的父母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大,打罵不但越來越不管用,而且對他們的心理和未來的不利影響越來越大。據國內一份教育調查顯示:現在超過五成的父親同意不打不成 器,而持此觀點的母親只有兩成。相對母親而言,更多的父親認為對孩子的心理和未來成長沒有影響影響不大
  那麼,用的方法來教育孩子,能出好結果嗎?
  法國教育專家凱蒂指出:在喜歡打孩子的父母中,有83%的人智力屬低下水準。他們不得不借助於體力來完成對於女的教育,以彌補智力的不足。像上述父母,自身素質極差,沒有知識、沒有文化、沒有教養,不懂法律,他們不是合格的父母。
  天下父母無不祈盼孩子成龍成鳳,但在教育上卻一向存在著棍棒出孝子的誤區。這是對孩子正當權利的褻瀆和侵犯,是教育不出成功的孩子的。因此,為使孩子成為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父母必須拒絕打罵,必須循循善誘,以理服人。
  孩子正處於無知到有知的成長階段,父母應為平等身份、交友心態細心、耐心地講明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使他明辨是非,懂得道理。
   孩子都有極強的上進心,為人父母者應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使他們崇尚先進,要求進步,必須尊重孩子個性,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主張個性發展, 才能使孩子揚長避短,早日成材。當前,大多孩子是獨生子女,生活氛圍造就了的特點,要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教育培養,絕非體罰打罵能奏效的。
  打罵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棍棒底下出孝子這句中國老話,實際上是按父母的意志來改變孩子的行為,會傷害孩子的身心。成功的代父母應該是懂得拒絕打罵和暴力的父母,應該是能夠給孩子的成長創造快樂天空的父母。
 
                  
1招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1)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指出: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
  《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傳誦名句,孟母的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婦孺皆知的歷史佳話,成為天下母親教育子女的樣板故事。
  孟子名孟軻,出生于現在山東省鄒城的農村。三歲時父親逝世,家境貧寒,孟子便與母親相依為命 。
  孟家最初的住處靠近一片墓地。由於經常看到出殯送葬的人群從附近經過,因此,孟軻與其他孩子就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他們模仿送葬的人群,興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會影響孩子,妨礙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會讓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
   孟母決定搬家,帶著孟軻遷居到遠離墓地的廟戶營村。廟戶營村位於現在的鄒城市西北部,當時,這裡是一處繁華的集鎮。孟軻置身於這人來人往的鬧市之中,逐 漸又同集鎮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遊戲,與同伴們學習商販叫買吆喝,討價還價,還學鄰居屠夫殺豬宰羊。孟母覺得這裡仍然不是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這樣下 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販的影響而不認真讀書。
  在這個集鎮上剛剛居住了半年的孟母,毅然決定再一次搬遷自己的住處。他們搬到了學宮的旁邊。這所學宮位於現在鄒城南門崇教門外路東,是孔子之孫即子思設宮講學的地方,後人稱它為子思書院
  後來子思的孩子在此授徒講學。孟母想,孩子在學宮的附近居住,必然會受到學宮氣氛的影響,長大以後讀書也方便。母子搬遷到這兒後,天資聰穎的孟軻果然被書院裡的琅琅讀書聲所吸引,常到書院裡跟著學習詩書,演習禮儀。
  孟母很高興自己終於找到了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從此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後來孟母把孟軻送入學宮,隨子思的弟子學習,使孟子從此走上學業之路。
  孟母是一位頗有見地,善於教子的賢德女性。孟子能夠成為中興儒學的亞聖,成為儒家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都得益于這位母親的教育,得益于她為孩子提供的良好的成長環境。
  良好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推動孩子智力的發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從孩子的呀呀學語到蹣跚學步,無一不是由父母教會孩子的。同樣孩子早期的智力開發也是由父母訓練的。比如教孩子數數,學兒歌 等。啟蒙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今後的學習。惡劣的成長環境,往往就忽視對孩子早期的智力開發,導致孩子的心智不健全。而良好的成長環境裡,則會推動孩子智力 的發展。
  幫助孩子習慣的養成  俗話說:小小孩子映八十。意思是說:從孩子小時候的表現,就可以知道孩子一生的作為。雖然這句話 說得有點絕對,但也可以看出,習慣對人一生的影響。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生。所以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成了千古美談。而孩子諸多良好的習慣, 如生活起居的習慣、飲食的習慣、學習的習慣、讀書的習慣等等,其養成過程和良好的成長環境也是密不可分的。
  促進孩子身體的發育  有首歌曲唱得好,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有的家庭的孩子因為失去父母的照顧,生活沒有規律,連飲食都不及其他的孩子,結果長期的營養不良等問題往往影響了孩子身體的發育。由此可見,孩子良好的成長環境需要父母來創造,孩子身體的健康,需要父母來照料。
  影響孩子世界觀的形成
   惡劣的成長環境裡,孩子對世界的認識自然會有所歪曲。沒有良好的教育,就沒有良好的習慣;沒有良好的意識,也就會有一些不良的行為。現在青少年犯罪率的 居高不下,幾乎都能從他們成長的環境找到根源。或許缺乏管教,或許誤交惡友,或許壓力過大等等,無一不顯示了良好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良好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與迫切的。為此,每個父母都應當向孟子的母親學習,重視孩子的成長環境,並盡自己的一切努力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家庭環境對人的影響最深刻,家庭生活給人身心發展所打上的烙印,終生難以磨滅,在人的一生成長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孩子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家庭裡,家庭環境對他們有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孩子模仿性強,這個特點決定了家庭環境對孩子有著重要影響。為此,父母們應當向孟子的父母學習,努力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建立溫馨、和諧的家庭氣氛
  一是搞好夫妻關係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二是要處理好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父母要愛護子女,對孩子尊重信任,儘量不板面孔,不隨意呵斥、打罵,以平等的、民主的、朋友式的態度與孩子相處,應少一些專制式的做法,建立起新型的民主的家庭關係。
  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情趣
  父母要有意識地在家庭中培養文明健康的生活情趣,如關心時事形勢、熱愛科學、愛好音樂文藝、喜歡參加體育活動、注重文化修養、語言文明等。對不文明的東西,父母要善於誘導,提高孩子辨別是非能力,增強免疫力。在這些方面父母應處處以身作則,做孩子的表率。
                 
1招 給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2)
  樹立端正、良好的家庭風氣
  優良的家庭風氣,是良好家庭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對孩子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樹立良好的家風,要求家庭成員有良好的論理道德觀念,要形成和睦互助、敬老愛幼、謙讓有禮、積極上進、努力學習、誠實守信、熱愛勞動、勤儉持家的好風尚。
  創設屬於孩子自己的小天地
  給孩子設立一個屬於他們的小天地,給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動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心願和體會。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裡,憑自己興趣選擇活動內容,積極愉快地學習。同時也可以邀請好夥伴共用愉快時光。
                 
2招 做孩子人生成長的好榜樣(1)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孩子成長來講,這一點尤其重要。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單位,父母是這個教育單位裡的老師,一言一行,一舉一 動,都有可能成為孩子的效仿對象。無數事例證明,孩子最初的行為習慣都是從父母身上學來的。因此,父母要特別重視自己對孩子的巨大影響作用,時時處處為孩 子樹立榜樣。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講過:一個父母對自己的要求,一個父母對自己家庭的尊重,一個父母對自己每一行為舉止的注重,是對 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日常具體生活中,父母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事事起榜樣作用。一定要讓孩子做到的,父母自己先做到。
   有一對夫妻經常抱怨他家的孩子貪玩淘氣不好好學習。有一次,因為兒子考試兩門功課不及格,夫妻就共同收拾孩子,打得孩子哇哇大哭。 鄰居實在忍不住了,就過去批評他們:你們整天讓孩子好好學習,你們好好學習了嗎?你倆招集一群人打麻將,卻讓孩子做作業,他能做得下去嗎?儘管鄰居言 辭激烈,但他們夫妻倆一聲沒吭。從那以後,鄰居再也沒有聽到他們打罵孩子了,他們家裡麻將聲也消失了。
  還有一個孩子跟媽媽一起坐公共汽車,孩子發現一個小偷在伸手掏別人的錢包,孩子對媽媽說:媽媽,那個人在偷別人的錢包!媽媽看了一眼偷錢的人,對孩子說:別瞎說,那個叔叔跟人家鬧著玩兒呢。
  上述的那對夫婦知錯就改,為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還不算晚,而那位母親害怕小偷報復才這樣說話,但把是非、善惡完全混淆了,對孩子將會形成十分惡劣的影響。
   每當聽到父母抱怨孩子的時候,其實,父母應該先反問自己:讓孩子好好學習,我好好學習了嗎?讓孩子天天向上,我天天向上了嗎?讓孩子刻苦用功,我刻苦用 功了嗎?讓孩子排前幾名,我上學的時候排前幾名了嗎?讓孩子必須有出息,我有出息了嗎?讓孩子遵紀守法,我遵紀守法了嗎?如果連自己都做不到,或者不想做 的事情,而要求孩子做到或者去做,那麼,這樣的教育能成功嗎?
  一個孩子的學習態度如何,道德品行如何,與其父母的榜樣作用有著直接的關係。有 人說,在很多情況下,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愛學習,孩子就愛學習;父母愛勞動,孩子就愛勞動;父母樂於助人,孩子就樂於助人;父母能夠 幹出一番事業,孩子就能幹出一番事業。這樣的看法雖然有點太絕對化了,但卻一定程度上證明: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美國教育家克雷爾曾說過:如果你自己都不準備去有所成就,你也不能期望你的孩子去做什麼。而成就在此的第一要義在於成為孩子接受的、愛慕的、模仿的父母,第二才是在事業和生活其他方面的成就。
  要知道,善良可以造就善良,光明可以造就光明,友愛可以造就友愛,和平可以造就和平,同樣,仇恨可以造就仇恨,消極可以造就消極,冷漠可以造就冷漠,自私可以造就自私。為了孩子們一生的幸福,讓我們每個父母都來給孩子做好人生的榜樣,讓孩子來學習吧。
   父母和孩子接觸最早、最多、時間最長,因而是孩子學習的最直接、最具體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猶如一本沒有文字的教科書,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造成影 響。在孩子面前,父母的思想品德到生活小節,都不是小事。要教育孩子具有較高的社會公德,父母自己就要努力成為這樣的人。
  正如俄國偉大的文學家托爾斯泰所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俗話說: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因此孩子的家庭教育就非常重要,它就如一座大廈的基礎部分,決定了大廈的風格和高矮。孩子最早接觸的主要是家庭,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父母作為孩子最早的啟蒙終身的教育者,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也最深遠。父母若想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須以身垂范,做孩子的榜樣。父母給孩子做榜樣,一般要把握下面三個原則:
  父母要以身作則
   父母榜樣作為一種具體的形象具有強烈的暗示和感染力量。父母不僅是一種權威,而且是孩子言行舉止標準的提供者,父母的表現在很多情況下成為孩子的參照。 父母要使孩子的言行有所遵循,切不可言行不一。言行相悖比對孩子放任自流效果更壞。古人雲:以教人者教已要求在孩子身上形成的品質和良好習慣,父母都 應具備。
  父母要以身示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來規範孩子的言行。可是這種空洞的說教所起的 作用往往微乎其微。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裡對父母產生崇敬,並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謹言慎行,以身示教,凡是 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
  父母要說話算數
  父母一旦答應了孩子的事一定要兌現,兌現有困難的事不要輕易許諾。如果父母經 常言出不行,說話不算話,就會降低在孩子心目中的可信度,孩子對父母的崇信、敬仰與愛戴,就會由於失信次數而遞減。再者,如果作為父母經常說話不算話,孩 子也會下意識地效仿,對自己說出的話不負責任,便會成為他的一種不良習慣。
                 
2招 做孩子人生成長的好榜樣(2)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明智的父母都應該以身垂范,給孩子做出好的人生榜樣。
                 
3招 放下父母架子,平等對待孩子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中國舊社會森嚴的倫理等級已經成為歷史的垃圾,新時代的父母應該徹底拋棄高高在上、板起面孔說教的父母架子,變居高臨下為與孩子平等相處,這樣,孩子才能變得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從和父母對著幹變為愉快合作。
  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多種多樣的。但自古以來,最親的莫過於父母與孩子的關係了。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的日趨早熟,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隔閡也越來越明顯了。
  社會對每一個家庭都是力求公平的,可為什麼有的家庭中的父母,特別是父親卻不能公正地對待子女,甚至與子女的關係形同陌路呢?
  主要是父母與孩子不能互相理解。孩子看父母是高高在上的統治者;父母看孩子,則是什麼都不懂的毛孩子。做父母的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而不管他是否理解,是否心悅誠服地接受。這樣不平等的教育方法是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的。
  孩子雖說年齡不大,但也是有自尊心的。他希望父母做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只是長輩,更不希望父母擺出一副長者姿態動輒訓人。
   所以,今天做父母的,要想改變孩子的所謂不聽話對著幹等逆反心理和現象,就必須先讓自己擺脫傳統的教子觀念,不要用居高臨下的姿態對待孩子, 應用平等、真誠的態度與孩子溝通。這樣的話,孩子才願意向父母吐露心聲,才能從不聽話變為聽話,從對著幹變為愉快合作。
  陳月的女兒 16個月了,她長著一張圓圓的小臉蛋,一雙不大不小的眼睛特別的圓,忽閃忽閃似乎會說話。和所有的母親一樣,自女兒呱呱落地以來,陳月在她身上寄託了無數 美好的願望。女兒一天天長大,她會笑了、會看了、會坐了、會翻了、會爬了、會走了……女兒的每一點每一滴進步都讓陳月欣喜萬分。
  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陳月深知嬌縱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她爸爸總說孩子還小,什麼事都由她。沒辦法,在家庭中陳月只有充當黑臉,平時對女兒的要求更加嚴格。但是,有一件事卻讓陳月改變了嚴格教育的態度。
  那天晚上十一點多了,勞累了一天的陳月真想酣然入睡,可女兒還在興致勃勃地玩。陳月哄著她:乖,咱們睡覺了。孩子搖搖頭,示意要玩玩具。陳月不由分說將她的衣褲脫掉,塞進被窩,孩子卻哭鬧著鑽出了被窩。
  陳月心軟了:還是再讓她玩一會兒吧。於是過了半個小時,陳月再次讓女兒睡覺,但這次女兒似乎動了真格,哭鬧著示意陳月把褲子穿好。在陳月的責駡聲中孩子哭聲越來越響,陳月惱火了,在她的小屁股上啪、啪拍了兩下。
  孩子哭得更委屈了,一隻小手指著門外,示意要去外婆那裡。陳月把她按倒在床上,心裡犯嘀咕:好大的脾氣呀!孩子這時咕嚕爬起來,一隻小手敲打著陳月的身體,一邊哭一邊嘴裡念念有詞。
  孩子的這一舉動讓陳月深有所思:雖然孩子還小,還不會說話,但她有自己的思想,也是一個個體。父母不能一再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所願壓迫她幹自己不願幹的事,我們應學會平等的對待孩子。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會犯錯,父母必須適時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孩子反省、改正,以建立正確行為。特別是隨著社會的進步,父母在孩子面前更應放下架子,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心靈。
  盡到做父母的責任
  父母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負起對孩子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幸福、和睦的家園。一言一行應作好孩子的榜樣,不能因為自己工作的繁忙,對孩子不聞不問,更不能因為自己的衝動,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傷害。
  做孩子的人生良師
  父母還應該是孩子的老師。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的自我控制力、注意力、觀察力都很低,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就要求父母像老師一樣,正確認識孩子的成長規律,靜下心仔細分析孩子在想什麼?和應該如何幫助他?並耐心地指導督促孩子。
  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父母更應是孩子的朋友。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在很多方面他們是孤獨的,缺少朋友的關心,這就要求父母擔當朋友的角色,分享他們的喜怒哀樂。孩子遊玩 的時候,蹲下身子,甚至趴著和他們一起玩耍;孩子進步的時候,與他們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孩子不開心的時候,真心聆聽他們的煩惱。當然,父母有的煩惱也可 以拿出來與孩子一起商量,讓孩子為你排憂解難。
  父母要想逾越和孩子之間的鴻溝,就必須放下架子去和孩子交朋友,去瞭解透視孩子的內心世界,父 母不妨遵循父母+朋友+老師這樣的思維方式來試試,如果孩子能把你當成知己和一面鏡子了,你們的關係就會更加融洽。孩子對一個謙遜忠厚的朋友他是不會 隱瞞自己的,因為教育本來就意味著伴隨和支持。
  只要父母放下架子,做平等對待孩子的父母,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就一定會走進孩子的心靈。
                 
4招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1)
  有人說,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親密關係。朋友之間、同事之間貴在信任。在家庭裡,父母與子女之間,也同樣需要信任。
  心理學家認為:追求他人的信任是一種積極的心態,是每個正常人的普遍心理,也是一個人奮發進取、積極向上、實現自我價值的內驅力。信任的心理機制對孩子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具有積極的鼓勵作用。
   家庭教育是在父母和子女的共同生活中,通過雙方的語言交流和情感交流來進行的。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信任是成功家教的重要因素。一些教育專家在家庭調查中發 現,子女對父母有特殊的信任,他們往往把父母看成是自己學習上的啟蒙老師,德行上的榜樣,生活上的參謀,感情上的摯友。他們也特別希望能得到父母的信任, 像朋友一樣和父母平等的交流。
  他們認為,只有父母的信任,才是真實、可靠的。父母的信任意味著關愛、重視和鼓勵,這是真正觸動他們心靈的動力。從教育效果看。信任是一種富有鼓舞作用的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信任可使子女感到他們與父母處於平等的地位,從而對父母更加尊重、敬愛,更加親近、服從,心裡話樂於向父母傾吐。這既增進了父母對子女內心世界的瞭解,又使父母教育子女更能有的放矢,獲得更好的效果。
  反之,若父母對孩子持不信任或不夠信任的態度,就無法瞭解孩子的願望和要求,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必然會因此而受到傷害,他們對父母的信賴也勢必減弱。這樣,家庭教育的效果也會相應減弱。
  所以,父母應該信任孩子,做他們的朋友,從而更有效地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李昕的兒子,被她視為掌上明珠。都十歲了,李昕從來不肯撒手讓其獨行,甚至離家幾步之遙的地方都不讓他獨去。李昕想法較多:怕孩子過道車碰著、遇到突發 事件不會處理等,孩子曾經多次掙脫李昕的手,想自己去幹一些事,都被她硬給拽回來了。之所以這樣,是李昕對孩子處理這些事情的能力缺少信任,確切地說,是 對孩子本身缺少一種信任。
  有一次,孩子想自己上書店看書,李昕沒有答應,孩子嚴肅地跟她說,媽媽給我一次機會,信任我吧,我肯定沒有問題。面對孩子祈求的語氣,李昕決定給孩子以信任。兩個小時後,孩子高高興興地從書店出來了,一種自豪的表情掛在臉上。
  從這以後,孩子能自己處理的問題,李昕都開始放手讓他嘗試著去做,有時還把一些重要的事情交給孩子辦,完成的都還不錯。孩子也感覺到了李昕對他的信任,變得懂事多了,還告訴她很多知心話,把她當成他的一個好朋友。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其實,孩子從懂事開始,便有了自己的思想,就跟成人一樣,渴望被理解、被尊重以及被信任。可是,很多父母往往忽略了這一點。
  一位家庭教育專家曾指出,教育的奧秘在於堅信孩子。每個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和成人一樣,就是渴望受到賞識和肯定。父母要自始至終給孩子前進的信心和力量,哪怕是一次不經意的表揚,一個小小的鼓勵,都會讓孩子激動好長時間,甚至會改變整個面貌。
  在教育史上,有一個著名的暗含期待效應實驗。其原理就是信任,這種效應被廣泛運用于現代家庭教育中,要求父母要從對孩子的信任出發,培養孩子們的積極性,讓孩子在別人的鼓勵和信任中不斷地進步。
  對孩子的信任,做孩子的朋友,能夠激發孩子內心的動力,讓孩子體會到被尊重和認可的快樂。他們會在父母充滿信任和友好的目光與言語中,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成功,實現他們心中的理想。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呢?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有位哲人說:自信心是每個人事業成功的支點,一個人若沒有自信心,就不可能有所作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為動力,戰勝各種困難,敢於奪取勝 利。因此,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引導孩子尊重別人但不迷信別人,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別人的成功與失敗。正確看待自己的進步,要有成功的自信 心。而一個能夠信任他人的人,也需要對自己的自信為基礎。
  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
  當孩子有了錯誤時,不要用偏激的言辭去斥責,而要循 循善誘,曉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指出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後,説明孩子改正錯誤。一生中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特別是人 生觀和道德觀正在形成中的孩子,有缺點、錯誤的可能性更大。做父母的要充分理解他們,信任他們,引導他們正確對待錯誤。
  和孩子一起面對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的一切,切忌熱心包辦和冷淡蔑視。凡是孩子能做的事,只要是有益的,父母就支持他們去做。孩子缺乏經驗和技術,有時失敗了,或者有 什麼失誤,這是正常現象。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失敗時,父母應多進行安慰和鼓勵,幫助他們找出原因,使他們的自信心得到充分的保護。
  對孩子寬嚴相濟
  要做孩子的朋友,既對孩子嚴格要求,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問題,隨時給孩子引導和指引;又把孩子作為平等的夥伴,與孩子一起學習一起玩,尊重孩子的一切;還要給孩子確實到位的幫助,讓孩子心裡踏實,心理安全,健康長大。
                 
4招 信任孩子,做孩子的好朋友(2)
   因此,不能只在嘴上對孩子表示信任,而要表現在行動上,尤其是那些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孩子的父母,要特別注意這個問題。因為任何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 有些孩子成績上不去,屢遭挫折,心理壓抑,心情煩躁,他們多麼希望父母說幾句鼓勵的話,以減輕心裡的負擔。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此時的心情,偏要在孩子身邊 一遍遍嘮叨此事,即使父母的用意是好的,但招來的卻是孩子對父母的反感,而且因此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進取的勇氣,甚至厭學。
   相反,如果父母對孩子有足夠的信任,即便孩子遇到了困難,他們也能夠充滿自信,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效地進行自我調整,把困難轉化為促進自己努力進取 的動力。這不僅有利於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和心理環境,從而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同時也鍛煉了孩子的自主性、創造性以及對自 己和他人負責的能力。
  總之,父母應該同孩子們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朋友關係。因為孩子們不僅需要在生活上能撫養自己的父母,也需要年齡大、閱歷廣,願意傾聽,能夠給予自己忠告和幫助的忘年交
  如果父母還沒有和孩子建立起平等信任的朋友關係,雙方不妨現在就坐到一起,開誠佈公、推心置腹地進行溝通和交流,把彼此的想法告訴對方,這樣才會更好地消除隔閡,化解代溝。其實父母慢慢地就能體會到,同孩子做朋友是一件非常有趣,也是非常快樂的事情。
  請記住:父母應該是孩子最信賴的好朋友。
                 
5招 永遠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1)
  教育專家指出:父母的態度不僅影響孩子自己對生活的看法,還會影響孩子智力和能力的發展,影響孩子的行為和道德發展。
  父母給孩子的成長提供大量的實踐材料。孩子的各種行為都受父母態度的影響和強化。孩子處理事物的方式,對待人際關係的方式,年齡小的孩子主要受父母態度的影響和強化。孩子的自尊,自信,自主性,意志力都受父母態度的影響。
  很多父母會認為,他們對孩子的態度是孩子行為的結果,而不是孩子智力和能力較差的原因,甚至認為他們對孩子的評價很公正。是父母的態度在先?還是孩子的才智水準在先?這兩者的關係遠比人們認識的複雜得多。
   父母的態度和孩子的才智水準是互為因果的。父母或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是有巨大的影響。即使孩子真的差一些,父母以較好的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 更多給孩子以積極的評價,那麼孩子的態度往往是積極的,對周圍事物的看法也是樂觀和自信的。孩子會認為別人希望自己在智力上有所成就,而往往就變成現實。 消極態度和評價只能使孩子的信心更差,使孩子更為不敢和不會去努力,其結果使孩子的智力和能力更差。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不僅影響孩子智力發展和 學習,也影響孩子其他能力和人格的發展。如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主能力、獨立能力等。人的這些能力是在童年時代奠定下基礎的,父母對待孩 子的態度,對孩子在這些方面能力的形成有巨大影響。父母是用溫和的態度鼓勵孩子去和其他孩子交往,還是限制孩子的交往;父母是有意讓孩子在某種環境受到挫 折,得到鍛煉,還是把孩子保護起來,害怕孩子受到挫折;當孩子受到挫折是幫助、鼓勵孩子,還是諷刺、嘲笑、忽視孩子,甚至讓孩子在挫折面前逃避,都將對孩 子造成重大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持有消極粗暴的態度,就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向不良或不健康的方面發展,父母對孩子持有積極溫和的態度,就會影響孩 子的行為向健康的方面發展。只有在父母溫和的態度下,在父母的鼓勵和幫助下,孩子在社會能力方面才能建立起較好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意向,建立起自信心,從而 很好的發展出自主能力、獨立能力和其他社會能力,為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礎。
  所以,父母要永遠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
  胡麗的孩子今年上初二,在小學時也是非常聰明乖巧,學習成績不冒尖但也不算壞,胡麗從來也沒有多費心過,別人也都誇她的孩子聰明懂事。胡麗也曾非常的驕傲和自豪。可是孩子上初中後,學習成績一落千丈,逆反心理也非常強。
   去年一年,家裡經常充滿火藥味。孩子英語考試不及格,胡麗找老師每週進行補課,結果一學期花了三千元,還是考試不及格。胡麗說東,他偏要西,母子倆總是 話不投機半句多,說不了兩句就會吵起來,胡麗和丈夫也是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經常拌嘴。那一段時間胡麗非常的痛苦,不知道該怎麼辦,對孩子說話也非常尖刻。
  有次胡麗當著孩子的面說:人家怎麼養那麼好的孩子,每次考試都那麼好,我怎麼養了個這麼笨的孩子?孩子腦袋反應特別快,立即回了胡麗一句說:我怎麼遇見了這麼笨的媽媽,人家媽媽都是當廠長的,你幹的啥?胡麗當時啞口無言。
  後來胡麗仔細反思,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什麼地方。感覺是自己對孩子的態度出了問題,對孩子的態度越差孩子的成績就越滑坡。胡麗覺得找到了原因,就決定改正自己的態度,對孩子永遠保持溫和的態度。
  從此之後,無論孩子做什麼,胡麗總是用耐心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
   兩個月過去了,奇跡出現了,孩子和胡麗都有很大的變化,孩子不再和她作對了,有什麼事情還會主動請教她,也知道關心人了,不再發脾氣了。星期天胡麗去值 班時,還會囑咐她說:媽媽你放心去吧,我在家會管住我自己,路上要小心。另外,孩子寫作業也比以前快多了,也知道努力,每次週末回家都會讓爸爸給他輔 導物理、數學等課目。
  孩子現在英語雖然還不是太好,但從他的眼神中胡麗能看出他早晚會趕上的。
  這個案例說明:父母對孩子的態度不僅影響孩子智力發展和學習,也影響孩子其他能力和人格的發展。
  所以,當發現孩子犯了錯時,父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溫和的態度對孩子講清楚問題的後果,讓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當然還可以用溫和的語氣進行適當的批評。
  很多父母也想用溫和的態度孩子,但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樣才能做到?那麼,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來做做看,你一定會發現:其實保持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並不難。
  父母要控制情緒,平衡心態
   當孩子犯了錯誤或做出一些令父母難以接受的行為時,有些父母一時過於激動,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打斷甚至不聽孩子的解釋,就對孩子採取訓斥或粗暴的打 罵。的確,孩子在父母的大吼大叫下,或許會表現得聽話、服從,但這樣的手段會使父母逐漸無法控制局面。初期會讓孩子的受到驚嚇,影響穩定的情緒和心理發 育。逐漸就會使孩子有錯也不向父母說,採取隱瞞、撒謊等方法來逃避父母的斥駡,久而久之也會像父母一樣以同樣的手段對待別人。
                 
5招 永遠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2)
   此外,父母在和孩子的談話中,如果孩子的意見和自己有衝突時,千萬不要失去控制大吼大叫,應該冷靜地分析一下孩子的意見是否正確。如果正確的要給予支 持,如果是錯誤的,父母應該在商討的氣氛中用溫和的態度給孩子分析,切記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意見,不然會使孩子養成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
  要學會對孩子的錯誤冷處理
   父母打罵孩子往往是自己急了的時候,因此要學會冷處理,所謂冷處理就是在自己著急、上火、生氣時不要教育孩子,自己先消消氣,等心情平靜了再教 育孩子。而當孩子也處於生氣、激動的時候,也不適宜進行教育,應該等孩子平靜下來再用溫和的態度進行教育。這樣才能防止粗暴型教育,才能冷靜地、客觀地處 理孩子的各種問題。
  不要讓自己的壞情緒感染孩子
  父母還應該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消極的情緒,那樣會使孩子處在一種不和諧的家庭環境中,受到父母的消極情緒影響而導致情緒上也發生變化。
  總之,父母需要用溫和的態度對待自己孩子。當父母為孩子的錯誤煩惱時,不妨靜下心來,平靜的分析孩子的錯誤,用溫和的態度耐心的對待孩子。
  父母們請務必記住,只有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才能更健康茁壯地成長。
                 
6招 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1)
  家庭教育專家指出,父母只有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才能得到孩子的認同,從而促進親子關係的發展。但中國的父母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卻希望孩子向自己袒露一切。這種不平等的關係往往成為親子溝通的一道屏障。
  事實上,父母向孩子敞開心扉,表現了對孩子的尊重和信賴。世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人。在孩子面前,以一種輕鬆的方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錯誤,不僅讓孩子覺得你更親近,從而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而且能把一種坦然、放鬆的處世態度傳達給孩子。
  當孩子問父母你為什麼不高興啊?是不是工作上有了麻煩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認真地考慮一下,是否應該與孩子談一談,怎麼談。如果搪塞地說:沒什麼,很好。不關你的事,去玩你的吧!那就等於是將孩子對父母的關心推開。
  那麼孩子從父母那裡所得到的資訊就是:父母如何不關我的事。那就等於父母自己向孩子關閉了溝通的管道。
  羅軍最近下崗了,可是礙於面子,他沒有跟家裡人提起這件事。但是他也不能總是呆在家裡,所以只好是到了上班的點就走出家門,在外面東遊西轉一番後,然後估計時間差不多了,就回家裡。
  有一天他剛回家,女兒甜甜悄悄地跑羅軍屋裡,對他說:爸爸,我覺得你不開心,你是不是不上班了?羅軍愕然:甜甜不過才5歲,怎麼會這樣問自己呢?他腦袋裡飛快轉了一下,隨口說了句:沒有的事,你不是見到爸爸每天早上按時出門,晚上又按時回家吃飯了嗎?
  甜甜滿腹狐疑地走開了。幾天後,羅軍發現似乎甜甜不大跟自己說話了。他心裡很是納悶。後來他從鄰居嘴裡得知,原來前幾天甜甜所在的幼稚園組織孩子們到公園裡遊玩,不湊巧,那幾天他在公園閑轉,被甜甜看到好幾次了。甜甜跟鄰居說,他爸爸騙她,她再也不理爸爸了。
  知道了甜甜的心事後,羅軍很是苦惱。
  羅軍的過失給女兒造成了不小傷害。其實這件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如果羅軍向女兒敞開自己的心扉,親子溝通暢通的話,一切都會迎刃而解。
  溝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對孩子施加科學的教育,從而促進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環節。而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關係,父母總是想讓孩子向自己敞開心扉是不行的,父母也需要向孩子敞開心扉。
  那麼作為父母,如何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呢?
  和孩子分享你的喜怒哀樂
   一位哲人說得好:快樂讓別人來分享,就多一份快樂,把憂傷告訴給願意為你分擔的人,就減少一憂傷。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也是應該一起分 享喜怒哀樂的,如果父母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那麼孩子就會感覺到你對他的信任和尊重,孩子就會更加尊敬你,並且也會向你敞開 他的心靈。
  讓孩子瞭解你的工作狀況
  父母應該明確地告訴孩子:我現在做什麼工作,我的工作細節有什麼,它對整個社會、國家甚至人類有什麼意義等等。現在許多父母的確都很忙,但花點時間陪陪孩子,和孩子說說自己的工作細節,談談工作的酸甜苦辣,聊聊成功的幸福體驗,對孩子是十分重要的。
   很多父母埋怨現在的孩子不知道節約、自私、花錢大手大腳等等。但是如果孩子不知道父母是如何靠辛勤工作給家裡掙錢的話,那麼他們就不會把金錢與工作緊密 地聯繫起來。孩子們到了上小學的年齡,父母就可以應該把自己如何靠努力工作來謀生、如何創造屬於自己的事業的道理講給孩子聽了。
  告訴孩子你的隱私或秘密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太小,很多事情不能告訴他們,尤其是自己的隱私或秘密,讓孩子知道了,會是一件很丟面子的事情。其實不然,如果孩子知道他是跟你共用隱私或秘密的人,他就會更加的信任你,你也就能更加容易地走進孩子的心靈深處。
  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期望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不能過高,過高了會對孩子造成壓力和傷害。應該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孩子確立合理的期待。但是,這種合理的期待,最好也能夠讓孩 子明白,讓孩子明白父母對他的期待並不過分,讓他明白父母對他的具體期待是什麼。父母如果能夠做到這些,那麼孩子一定也會從父母的期待中汲取前進的力量, 一定會努力成為一個不讓父母失望的好孩子。
  總之,父母與孩子溝通一定要講藝術,只有敞開自己的心扉,才能引起孩子感情上的共鳴,從而與孩子建立起一種相互信任的關係,使親子關係融洽。
  但是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父母還應當把握住如下三點:
  創造合適的機會
   孩子,讓我們來談談!如果你的談話是這樣開始的,結果往往是說話的只有你一個人。然而,在你和孩子一起打完籃球、開車回家的路上,或週末一起洗衣服 時,往往是孩子滔滔不絕、喋喋不休的時候。要想多瞭解孩子的生活,就要多創造這些對孩子沒有壓力,和你一起活動的機會。
  提出問題要適當
   太多的問題,最後會讓孩子懷疑你的真實目的,間接的做法往往會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一位媽媽詢問心理醫生,她的丈夫死後,孩子很傷心,她總想安慰兒 子,很想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然而,每每提起此事,孩子總是閉口不提,對誰也不談論此事。在心理醫生的建議下,媽媽不再問孩子的感受,而是有時提起自己 對丈夫的思念,和孩子一起回憶和丈夫在一起時,一家人的快樂時光。兒子反倒一下子開口了,分擔媽媽的痛苦,自己也不再那麼鬱悶了。
                 
6招 向孩子敞開自己的心扉(2)
  控制自己的反應
   向孩子敞開心扉的過程中,可能會有很多令你不高興或失望的事情,你必須很好地控制你的情緒。比如,儘管你告訴孩子當年你如何地發奮讀書,但孩子卻並不對 你的努力表示讚賞,你就可能很失望,但無論如何,你也不能讓這種情緒表現出來。孩子都不喜歡讓父母失望,如果你過分表現出失望,就會給孩子心靈造成不良的 影響。
                 
7招 凡事都要與孩子商量(1)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對孩子要少下命令,命令只有在其他方式不適用或失敗時才用。要像一個善良的立法者一樣,不會因為去壓迫人而高興,而因為用不著壓迫而高興。
  商量的魅力在於,使自己學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兩代人的溝通,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而實現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方法就是學會商量。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商量非常重要。商量能夠讓人感覺到受尊重。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受尊重的需要是人類較高層次的需要。一旦這種需要無法獲得滿足,人就會產生沮喪、失落等負面情緒。
  孩子也是如此,他們也有受尊重的需要。如果父母喜歡與孩子商量,孩子就會非常樂意與父母交流,反之,孩子則會產生逆反心理,封閉自我。
  學會與孩子商量,在子女的教育中還有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那就是對孩子提出的要求,我們不能滿足或不應滿足時,我們不應粗魯而簡單地拒絕:不行!不准你去!或者在父母提出的要求,兒女不同意時,你也不應簡單地採用命令方式:這事已經決定了!
  父母學會與孩子共同商量既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也可以避免家庭中一些無謂的爭吵;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教會孩子在社會上怎樣做人和與人共事。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只要與人相處,分歧是不可免的。
   隨著孩子年歲的增長,子女在喜好和興趣,甚至交友諸方面看法都會與父母有分歧。這時父母對子女的一些喜愛與興趣絕不能簡單地禁止。而應在充分尊重的前提 下與子女商量,以求得共識或找出正確解決的途徑。美國成功學家卡耐基說過,用建議,而不下命令,不但能維持對方的自尊,而且能使他人樂於改正錯 誤,並與你合作。
  葛峰是一個喜歡與孩子協商的父親,對此,他非常自豪,他曾經在日記裡寫道:
  女兒小的時候,愛趴著我的肩膀走路,後來長大了,習慣搭著我的肩膀走路。她有時叫我爸爸,有時不經意便直呼其名,與父母如朋友般的親密令觀者很是羡慕。
  女兒好像從沒撒過謊。因為她不必撒謊,在家裡可以無話不談,就是說得不好,也不會受到指責。我習慣和女兒商量她的事以及家裡的大小事。我們經常坐在一起聊天,而且我們的觀點竟是驚人的接近,很少有相左的時候。
   商量這個詞,在父子、父女之間的使用率一般應是不高的,而我們卻是將其當作準則。面對任何事情,我不端父親的架子,她不使獨生女的性子,商量的格局 便形成了,還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便約定俗成。比如她看中了一個玩具,我覺得不妥,便和她商量可不可以不要,強壓她可不服,糊弄缺乏誠信,商量是最佳途徑, 她一般能接受,歡天喜地放棄初衷。
  女兒似乎沒有瞞著我的內心秘密。她念高中的時候,有男孩子給她遞求愛條子的事都願意對我講。正因為有這樣寬鬆的環境,我的一些觀點便可以滲透到她的判斷中,她才不至於在個人情感生活中出現大的波折。
  我家裡的所有抽屜都沒有鎖,女兒可以翻著任何東西,可以隨便拿到錢。她很小就盡知家底,我也不對她保密。信任是家庭寬鬆環境的重要因素。
  我內心的不快也願意向女兒透露,我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樂於徵求她的意見,她還小的時候我便將諸如選擇購房這樣重大的事情和她商量。
  喜歡與孩子商量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漸漸會養成民主的習慣,都願意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這樣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那麼,父母應該怎樣運用商量來促進親子關係呢?
  多些商量,少些命令
  父母不管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一定要注意用商量的口吻,而不要用命令的口吻。
  比如,提醒孩子做作業時,你可以說:你現在是不是該做作業了,做完作業就可以看會兒電視。而不要說:趕緊去做作業!還不去做作業呀?
  請孩子幫忙做一件事情時,比如洗菜,你可以說:你能幫我把菜洗一下嗎?而不要說:快來幫我洗菜!趕緊把菜洗了!
  商量的語氣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孩子會認為你尊重他,關心他的感受,從而對你產生好感和信任,促進親子溝通。
  凡事都要學會商量
  不管什麼事情,尤其是涉及孩子的事情,父母都不要自作主張,要學會與孩子商量,取得孩子的同意和認同。
  喜歡與孩子商量的父母是民主的父母。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漸漸養成了民主商量的習慣,都願意主動與父母進行溝通,這樣的親子關係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以商量的口吻處理親子衝突
  當親子關係出現衝突時,父母總是不願意自己的父母權威受到挑戰,希望以父母的權威來壓制孩子,使孩子改變主意。實際上,孩子不僅不會聽從父母的意見,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惡化親子關係。
  明智的父母在這種情況下要學會使用商量的口吻,讓孩子體驗到父母的尊重,體驗到人格的平等,這樣,孩子在接受父母的意見時就比較順利。
  衝突產生時,每個人都非常注重自己的尊嚴,不希望被他人壓制,孩子也是如此。只有父母放下架子,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看待,與孩子進行商量來處理問題,孩子才會願意接受父母的建議,共同解決問題。
                 
7招 凡事都要與孩子商量(2)
  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與孩子商量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孩子的事情一定要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父母不可替孩子包辦,即使父母有自己的想法,也要通過商量的方式,把自己的意見傳達給孩子,讓孩子權衡利弊後再作出選擇。
   每一個孩子都會出現與父母意見不一致的情況,孩子們都希望父母能夠尊重自己的意見,畢竟,許多事情都需要孩子付出努力才能實現。如果父母忽視了孩子的主 觀能動性,一味地用父母的威嚴來壓制孩子,孩子即使口頭上同意了,內心也無法產生努力的動力,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已經感覺簡直就是受罪,怎麼還可能與父母 和睦共處呢?
  因此,父母一定要把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處理,父母的意見只能通過建議或者商量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説明孩子全面地認識問題。
  和孩子約法三章
  對於孩子的問題,尤其是孩子的不良行為,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商量後制定規則,並約法三章,使孩子遵守。不過,父母千萬不可自作主張制定規則讓孩子遵守,這樣的規則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約束意義。
  與孩子約法三章,僅僅是因為孩子缺乏自製力,規則是説明孩子約束自己的,而不是懲罰孩子的,父母們一定要認識到這個問題。因此,規則一定要孩子內心認可的,父母一定要與孩子商量後再制定規則,避免產生親子衝突。
  總之,父母凡事要學會與孩子商量,這樣不僅可以增加相互之間的理解,避免許多無謂的爭吵,而且還能夠教會孩子為人處世,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8招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1)
  日本作家森村誠一說過:幸福越是與人分享,它的價值便越會增加。所以說,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實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他感受到了真愛和友誼。
  分享是快樂的大門,學會分享,你就進入了快樂的城堡。
  獨享是痛苦的大門,只去獨享,你就走進了痛苦的泥潭。
  分享的回報在很多時候都是生活的驚喜,分享的習慣除了擁有朋友,擁有關懷,還擁有不一樣的體驗和經歷。分享的時候讓我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份純粹的快樂和一種回歸的質樸與真誠,與這個浮躁的社會相比,分享的過程讓人彼此心裡充滿陽光。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體會,當自己有何喜怒哀樂時,總想和人一起分享。我們成年人,有和人分享的心理需要,同樣,孩子也需要人與他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因此,父母要注意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有利於協調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讓孩子感到父母在關心、愛護他們,從而取得孩子的信任。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信任可使子女感 到他們與父母處於平等的地位,從而對父母更加尊重、敬愛和親近,並樂於向父母傾吐心聲。這不僅增進了父母對子女的瞭解,而且能使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更能有的 放矢。
  反之,若父母對孩子持不信任或不夠信任的態度,就無法瞭解孩子的願望和要求,這樣,他們對父母的信賴也勢必減弱,家庭教育的效果也勢必會大打折扣。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當孩子處於孤獨、痛苦時,父母若能及時發現,與孩子一起分擔他的煩惱、痛苦,對孩子加以引導幫助,則可以使孩子更快的從痛苦中走出來,讓孩子快樂健康的生活。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有利於給孩子一個快樂健康的家庭環境。父母與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不但可以增加相互的理解與信任,而且可以教會孩子為人處世,促進孩子身心的良好發展。
   在這個分享交流的平臺上,父母常常扮演著三種角色,一是傾聽者;傾聽以獲得更多資訊,傾聽成為孩子的親密朋友。二是指導者;隨時隨地調整、引導、提醒。 對孩子施與正面影響。三是幫助者;幫助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順利成長。這三種角色並不一定同時進行。有時只需扮演一種角色,父母只需仔細傾聽孩子的談 話就可以了。
  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分享孩子的點點滴滴,並能夠或多或少參與進去,無論喜樂煩惱,對於父母來說都是一種幸福。
  蘇慧穎的女兒文文發現姥姥每次炒出香噴噴的菜後,總要先用小盤盛出來一些。
  姥姥,為什麼要單獨盛出來一盤呢?她好奇地問。
  留給你媽媽呀,她還沒有下班呢!姥姥說著,同時把飯鍋蓋嚴,文文,你盛過飯後要記得把蓋蓋緊,不然等你媽回來飯就涼了。女兒仔細一看,發現留下的菜又多又好。
  有一次,她神神秘秘地跑來告訴蘇慧穎:媽,我告訴你一個秘密吧!在姥姥家,誰晚回家吃飯誰合適!
  分享,對於幼小的她原本是一種新發現,到了後來,習慣變成了自然。
  女兒上小學一年級時的一件小事蘇慧穎至今難忘:六一聯歡會上,老師發給每位孩子一份節日禮物:兩塊巧克力。
  拿到巧克力,女兒就飛快地跑來找蘇慧穎:媽媽,給,禮物,分你一半!說完,把一塊巧克力塞在蘇慧穎手中。
  好!謝謝你!當著她的面,蘇慧穎立刻把巧克力放進嘴裡,好吃,好吃,真好吃!
  女兒樂著跑回座位上。
  蘇慧穎身邊的一位媽媽羡慕地說:看你多幸福啊!你瞧見前面那個小胖子了吧,就是我女兒。你看他一個人吃得多香啊,居然瞅都不瞅我一眼。聽了這話,蘇慧穎覺得女兒懂事了,懂得了分享。
  很快,女兒上小學六年級了。記得一個週末的下午,蘇慧穎正在單位加班。女兒突然從姥姥家打來電話:媽,你今天下班回姥姥家好嗎?有好事!你早點回來!
  哎!蘇慧穎答應得特痛快,手裡加快速度幹活。
  一個小時過去了,媽,你怎麼還不回來呀?女兒又打電話來催了。
  蘇慧穎抬頭一看表,快7點了。好!我很快就回去。有什麼好事呀?可不可以先透露透露啊?”“我不告訴你!等你回來就知道了!嘿,女兒居然還賣關子。
  時間飛逝,又一個電話打來,活還沒有幹完……
  等蘇慧穎回到家,天早就黑了,女兒已經睡了。你這女兒真沒白疼,母親說著,把蘇慧穎領進廚房,你看看,這是你寶貝女兒親自下廚炒的黃瓜蝦仁。她一直等著你回來,想和你一塊吃,可你老不回來!你看,都給你留出來了,全是大蝦仁。小的她自己吃了!
  看著女兒的傑作:一小碗蝦仁!每個蝦仁的脖子上套了一片黃瓜!整道菜竟然五彩繽紛:白色、粉色、綠色,真美!想像得出,女兒在製作這道菜時是多麼用心!她是想和媽媽共同分享這藝術的傑作。
  12歲的女兒,以一顆與人分享快樂的愛心,親手製作了這份禮物,並以家傳的分享方式,留下了她一份小小的心意。蘇慧穎充分感受到了,一個幼小的心靈,誠摯地樂於把自己創造的快樂,無償地奉獻給別人。
                 
8招 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2)
  品嘗著女兒炒的菜,又甜又鹹。甜的是蝦,咸的是蘇慧穎感動的淚水……
  這就是分享的幸福。就這樣,分享,成為了凝聚蘇慧穎家人的力量。
  這個案例說明:的人是幸福的,因為他實現了自己存在的價值;的人是快樂的,因為他感受到了真愛和友誼。
  所以,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讓孩子在分享的快樂中健康茁壯的成長。
  許多父母都想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但在具體的實踐裡卻往往做不到,不知道該如何做?那麼,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來做做看。
  增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父母要盡可能多的增加和孩子的相處。父母之愛是其他任何一種形式的關愛都無法取代的,甚至最慈祥的祖父祖母和最稱職的老師也不行。
  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
   經常的交談與愛撫是親子間情感交流的重要管道。你除了詢問孩子吃飽了嗎”“還想要什麼之外,還要學會用今天你感覺怎麼樣你是怎麼想的你高興嗎等問句提問,讓孩子表達出對一日不見父母的思念之情,並且學會認真聆聽孩子內心真實的感受。甚至,在你真的不得不忙於其他事務時,也別忘了給 孩子一個歉意的撫摸。
  蹲下來傾聽孩子的心聲
  例如:在孩子不願意去學校時,不要因為上班時間的臨近而粗暴地把孩子交給老師,任孩子大聲啼哭。那會加重孩子的被拋棄感和分離焦慮。當孩子不願隨老師離去時,你不妨蹲下身子,仔細聽聽孩子敘述他內心的不安,因為這時孩子更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傾聽、安慰和撫摸。
  讓孩子投入夥伴當中
  父母要建議和鼓勵孩子與夥伴一起遊戲。這是讓孩子感受同夥之愛的好機會。另外,和夥伴的友好交往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和父母、親人暫時分別的焦慮和孤獨感,學習分享愛。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而敏感,沒有任何理由足以讓孩子去獨自承受孤獨。你不能一味的責備孩子們表現出的叛逆、孤僻,因為此時的他們其實在渴望更多的愛,更多的關懷——尤其是源自于父母的不可替代的愛。
  總之,父母和孩子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不但有利於家庭之間的協調和睦,更有利於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因此,父母一定要記住,和孩子一起分享喜怒哀樂。
                 
9招 注意和孩子說話的語氣(1)
  人人都有受尊重的權利,對於孩子也是一樣。很多父母不注意與孩子交談的語氣,結果對孩子造成了傷害,這是家庭教育中經常出現的誤區。
  很多父母由於沒有學會與孩子進行有效的交流,往往在不知不覺中,用一些孩子不會喜歡的聲調,說了一些違反自己本意的話,結果和孩子造成了不必要的衝突。
   琳琳氣鼓鼓地回到家裡,因為下雨,班上原定的郊遊沒有去成。媽媽見她不高興,隨口說了句:“哭也沒用,要玩還有下回呢。又不是我讓它下雨,幹嘛一腦門子 官司啊?本來琳琳似乎還沒有發作的意思,這一本可不得了:先是嗚嗚地哭了一陣,不一會兒踱到自己的房間,索性趴在床上哭,而且連晚飯也沒有出來吃。
  沒有哪一位父母打算讓孩子傷心,也沒有哪一位父母會對自己說今天只要有可能,我就要讓孩子下不來台,只不過有的時候沒有注意罷了。
  也有很多父母在動怒的時候,往往口無遮攔。因為是他們覺得,對於自己的孩子,他們完全有資格罵,所以多難聽的話都能說出來。有時覺得說得越難聽,越能提醒孩子注意。哪裡想到,許多話是有嚴重後果的,絕對不能說出口。例如:
  給我滾!就當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
  你以為你是誰,你可是我養大的!
  媽媽不要你這種不聽話的孩子,現在馬上給我滾出去!
  你簡直一無是處!
  你很討厭!
  養個你這樣的孩子,我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
  你可是我養大的,有本事別讓你老子養著你呀!
   諸如這類的話對孩子都是一種威脅。孩子聽到,心裡會怎麼想?也許他還沒有關於自尊的意識,可是這話會讓他感到自己是個沒用的人,是個累贅,可又 無力改變這個現實。這種矛盾的心理會讓孩子惶恐和無所適從。這樣的情緒壓抑得太久,必定會化為憤怒,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那時,很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了
  有些孩子也許因為太小,就乖乖順從了父母,但並不表示他認同了父母的話,而是因為內心的恐懼,害怕被父母拋棄。在這樣的心理壓力下,孩子很難健康成長。
  事實上,未成年的孩子被父母撫養,是父母的責任和義務,父母卻把它當作是一種負擔,當作一種向孩子炫耀和示威的藉口。這種思想和行為很可恥。想想,誰不是由自己的父母撫養成人的?
   還有的孩子比較黏人一點,有時喜歡賴著父母。這個時候父母不耐煩了,就會一把推開孩子說:你知不知道,你很討厭!你不願意陪著孩子玩也就罷了,為什 麼還要說這樣的話來傷害他的自尊心?這會令孩子因為父母厭惡自己而憂慮。他未必知道父母討厭自己什麼,也不懂分析父母只是不喜歡他黏人這個行為,而非討厭 他本人。如果父母不加以解釋,就會在孩子心裡留下陰影。
  孩子往往依靠父母來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能成為什麼樣的人,從父母那裡獲得關於人和人生的認識,所以父母給予孩子信心和信賴非常重要。可是父母們卻經常說許多貶損和否定的話,而從來意識不到它的傷害和嚴重後果。
   說話是很有學問的一件事,有的人說出來的話會讓人備受鼓舞,而有的人說出來的話卻讓人的心裡發堵,同孩子說話更需要語言的藝術。如果父母不注意,什麼話 拿過來就說,也不管效果如何,反正自己是出氣了,長此下去,會給孩子造成逆反心理,不管父母說的話是對是錯,他們一概排斥。
  有這樣兩位小學生的父母,當她們發現孩子的作業做得很不認真時,採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效果卻大相徑庭。
   一位媽媽發現孩子的作業寫得特別潦草時,非常生氣,一氣之下,把孩子的作業本撕掉,說道:說了你幾次了,你怎麼就不長個記性,作業還寫這麼亂,你給我重寫!孩子拿著撕碎的作業本,望著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被媽媽這樣蠻橫地撕掉,很是生氣, 嘀咕道:我就不給你好好寫,愛撕你就撕。看你能撕多少。生氣歸生氣,但明天的作業還得交啊,無奈只得重新寫過。孩子心裡憋了一口氣,寫得還不如上次 呢?媽媽見了大怒:我的話你怎麼就是不聽。媽媽剛想給撕掉,可一看表已經10點多了,重寫已經是不可能了,只好就這樣了事。
  而另一位媽媽 發現孩子作業寫得很糟糕時,雖然也很生氣,但她卻克制住了自己不滿的激動情緒。她知道,孩子不是不能寫好,而是態度不認真。於是,她就對孩子說:“孩子, 你今天的作業怎麼寫得這樣潦草,這樣寫老師會認不出來的,你最好重寫。我知道,讓你寫,你是不大情願的。可為什麼我還要堅持讓你重寫呢?因為媽媽相信你能 寫好,寫第二遍肯定會比第一遍寫得快,而且會好得多。媽媽絕對相信你!”孩子一聽媽媽的話,再看看自己寫的字,就對媽媽說:媽媽,我再重寫一遍。這次我 一定認真寫。寫完後,他讓媽媽看自己寫的作業,媽媽認真看過後,高興地說:我兒子的作業寫得真工整,一定會得到老師的表揚。後來,這個孩子的作業一 直寫得很好,每天媽媽都會表揚他,他學習的勁頭更足了。
  同樣是要求孩子重新寫作業,前一位媽媽採用了訓斥、強制的辦法,給孩子的是壓力;而後一位媽媽給孩子的是信任、鼓勵,給孩子的是動力,其結果是不同的。
                 
9招 注意和孩子說話的語氣(2)
  作為父母,要想讓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見,使教育達到一定的效果,必須學會與孩子說話,必須注意和孩子說話的口氣。
  教育專家建議,父母與孩子交談可以採用以下方式:
  誘導式:通過循循善誘,使孩子增知增智,獲得樂趣,加深感情。
  協商式:對孩子採取平等的態度,尊重孩子的人格,通過商量和討論,啟發孩子動腦筋想辦法,使孩子積極參與交談。
  說理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當不贊成孩子做什麼的時候,應解釋原因,說明道理,並使孩子理解。當孩子做錯事時,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指出危害,使孩子心服口服。
  另外,在與孩子交談時,父母注意自己的口氣,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要平等對待孩子
  要從平等的地位出發,不擺父母的架子。在心情好的時候要這樣,在心情不佳或被頂撞的時候更要注意態度。
  要以孩子為中心
  要以孩子關心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交談,當然,有父母和孩子都感興趣的話題更好。父母與孩子以這類話題交談最容易溝通,也便於掌握孩子的思想動向。
  要有足夠的耐心
  有些問題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父母要有耐心説明孩子慢慢認識。總之,只要父母掌握與孩子交談的藝術,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10招 鼓勵孩子說出內心的想法
  許多父母,遇到孩子叛逆的態度時,大都會搖頭大吐苦水: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他為什麼都不肯告訴我?由此可見,想要打開孩子心門,探一探孩子的內心世界,是為人父母者需要必修的課題。
  耐心地傾聽孩子的訴說,讓孩子體會到關愛和溫馨,從而對父母更加親近與尊敬。這有利於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有利於父母對他們進行目標明確的指導。
  許多父母雖與孩子朝夕相處,卻對他們並不瞭解。不瞭解孩子的想法,就很難有效地引導孩子成長為自己所希望的人。父母可以通過培養與孩子共同的愛好來達到溝通與交流的目的,如與孩子下棋、一起聽音樂、看球賽、游泳等。
  平時下班要經常與孩子談天說笑,以培養情趣,共用歡樂。父母首先得親近孩子,取得他的信任,他才能傾訴自己的想法,這是自然而然的。
  只有被孩子認為是最親近的人,孩子自己才願意毫無顧忌地向父母敞開胸懷交談。
   要取得孩子的信任,首先一定要以信任的態度對待他。平時與孩子相處的時候,應當輕鬆愉快,和孩子進行朋友式的談心與遊樂,也可以打鬧和開玩笑,讓家庭充 滿幽默和情趣。此外與孩子說話時,應當以信任親切的目光看著他,讓孩子說話時看著自己。因為目光的接觸本身就是一種交流。
  有一個6歲的孩子,剛從奶奶家回到父母身邊,有一天,母親炒了一盤雞蛋,端到桌子上,接著進廚房繼續炒別的菜,等母親再次來到桌旁時,孩子已把雞蛋吃得精光。
  但媽媽並未責駡他,只對他說:父母都還沒有吃,你怎麼可以一個人把雞蛋都吃光了呢?”孩子不吭聲,卻在一旁悄悄掉眼淚。
  母親問:你這孩子怎麼這樣,我又沒訓斥你,你還哭?”
  經詢問才知道,他在奶奶家裡時,吃得越多,奶奶越高興,多吃點兒,奶奶還表揚呢,從沒有告訴過他,別人沒吃的時候,自己不能都吃完。
  母親告訴孩子後,孩子從此便知道了做事還要為他人著想。
  父母若一味責怪而不與孩子交流,只能讓孩子徒受委屈而又得不到教育,對於年齡大的孩子更是如此。
  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考慮事情,都是十分單純、幼稚的,這時父母切不可妄下結論,輕視或嘲笑他,而是應該認真聽他的想法,與他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
  讓他自己先說,父母再加以評論與引導,著重對事態的現狀,進行一些得失利害的分析,鼓勵他自己去面對與戰勝困難。
  孩子說出了心裡話,儘管有時很荒唐,父母也不可取笑,更不可妄加指責。
  父母要允許孩子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意見父母是重視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做錯事,說錯話,父母應語重心長地耐心開導,讓他真正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
  父母與孩子談話時,既要抱平等的、朋友式的態度,又要滿懷著父母的慈愛。要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自己。
  該如何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呢?我們可以由以下的步驟開始:
  多和孩子聊天
  現代父母最大的特色,就是。爸爸忙,媽媽忙,能幹的職業婦女在家裡最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催孩子:趕快洗澡、趕快吃飯、趕快寫功課、趕快……
  一忙、一急,哪有時間、哪有心情和孩子好好聊天呢?可是,不多和孩子聊聊,又怎麼會知道他在想什麼、他想做什麼?
  合格的父母,無論再忙,也會找出時間和孩子聊天,做溫馨的親子對話,多聽孩子的想法,也適時說理給孩子聽,給孩子適當的管教。
  常和孩子接觸、聊天,可以讓孩子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當孩子犯錯的那一剎那,心裡自然而然就會出現一股約束力量,知道父母曾告訴孩子不可以這樣,錯事就可以不必發生了。
  學習傾聽孩子的話語
  多數人都習慣說話,不習慣聽話,尤其是父母面對孩子,更是滔滔不絕,要他做個聽話的孩子。
  不聽孩子說,怎麼知道他在想什麼?不聽孩子說,又怎麼能瞭解他、管教他?
  所以,父母想要有個聽話孩子,必須先要孩子說。要養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並不很困難,只要告訴自己少開尊口就可以了。
  當孩子在述說一件事時,父母儘量忍住不要打岔,只須不時的點頭、微笑,或以簡單的言語鼓勵他說下去就可以了。當孩子發現父母有興趣聆聽他的訴說,他一定會有興趣說給你聽。
  從傾聽中,父母能夠知道孩子在學校和老師、同學的相處情形,孩子在班上暗戀的對象是誰,哪個同學有欺負人的習慣,孩子最討厭哪門功課……
  鼓勵、說理代替責駡
  許多孩子總喜歡把懶得理你掛在嘴上,當孩子以這種態度對待父母時,其實他對父母的失望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了。因為,長久以來,孩子和父母溝通不良,乾脆免談
  為什麼溝通不良?也許以前孩子是很喜歡和父母聊天的,可是常常他才剛開口,馬上換來一頓罵,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想說了。
  親子溝通從談心、聊天開始,而良好的溝通除了由溫和的言語做起,一個微笑、一個擁抱,都是親子關係的潤滑劑。
                 
11招 善聽孩子的弦外之音(1)
  我是你的孩子,所以你要理解我所說的話。請不要笑,這不是讓你笑的,而是讓你聽懂的,否則我不原諒你。說這話的是一個小姑娘,她還在上幼稚園。
  這位小姑娘的話啟發父母們注意,在家庭教育中要善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明白孩子的真實意圖。而許多父母老是在那裡自以為是地評價,孩子的話就總是被打斷,使他根本無法完整地表達一件事。更何況,父母的評價總是站在一個成人的立場上,有些評價對孩子來說也許不太適合。
   父母應該做的應該是:認真聽完孩子的話。這不僅是在對孩子進行平等做人、平等對待別人、平等對待自己的教育,也是走進孩子心靈的有效手段。然而做孩子忠 實的傾聽者,是需要付出時間和耐心的。作為孩子的父母,只有真正換位思考,對孩子的訴說才會認真聽下去,才能產生交流中的互動。否則,沒等孩子說完兩句 話,就不耐煩了,那就會傷了孩子的自尊心。
  因此,作為一個稱職的父母應學會傾聽、樂於傾聽,並善於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才能真正學會從孩子的 傾訴中真切地感受和把握孩子的喜怒哀樂,真正瞭解孩子在想些什麼,要求什麼,希望什麼;才能真正領會孩子的思想意圖,分享孩子的快樂,真誠地為孩子的進步 而高興,為孩子的成功而喝彩;才能有效地用父母的體貼去化解孩子的煩惱,營造出充滿愛意的溫馨家庭環境;也才能贏得與孩子的真誠友誼。
  因此,作為父母千萬不能忽視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唯有如此,父母們做孩子的思想工作才能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才能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品質和水準。
  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的最主要目的在於建立親密關係,幫助孩子發展健全的性格。
   親子關係品質的加強要依賴傾聽,除了建立親密關係外,還能提供良好的素材,孩子在人生旅途中會發展成什麼樣與父母親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可以深刻影響孩子 的身影,但父母親很難去決定孩子這一生會走的方向,影響層面何在?在於父母們提供了什麼素材與對待他的方式。所以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有兩種目的:一方面讓 孩子發展健康性格;另一方面幫助孩子發展人生腳本
  在一個悶熱的下午,李心潔渾身是汗地騎著自行車在人流車流中艱難地行進。女兒坐在李心潔的車後,向她講著在班裡與同學鬧彆扭的事,勞累疲憊、心裡正煩的她毫無反應地聽著。
   漸漸地,女兒的聲音弱了下來。突然,她小聲說:媽媽,我差點兒忘了,老師讓買一盒橡皮泥。李心潔不耐煩地說:早幹嘛去了,剛才路過文具店為什麼不 說!誰知當她極不情願地帶著孩子返回文具店時,女兒竟然氣鼓鼓地自己跳下車,恨恨地說:不買了,回家!說完,頭也不回地徑直往家走。
  一 進家門,李心潔就沖到女兒面前質問她為什麼這麼不聽話。女兒眼淚汪汪地望著她說:媽媽,你知道嗎,我們小孩兒也很可憐!李心潔一下子愣住了,像遭到重 重的一擊。女兒的小臉通紅,哽咽著:媽媽,你們父母心煩的時候,可以對父母們小孩兒發火;我們小孩兒心煩的時候,找誰發火呢?你知不知道,我們有時也很 難受……”孩子的話使李心潔的內心長時間無法平靜下來。
  李心潔說,我們曾經也是孩子,也曾因為父母拒絕了我們的正當要求,因為一次誤解而遭斥責……這種傷害往往留下難以撫平的傷痕,有時甚至會伴隨我們一生。今天,做了母親的我,卻因為工作、生活的壓力和煩惱而把不良情緒發洩到孩子身上,全然不顧孩子的心理變化和承受能力。
   我們小孩兒也很可憐,這句話使李心潔猛醒,她知道,自己粗暴的態度已經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望子成龍的殷殷期望、缺乏兄弟姐妹的親情溝通、繁重的 學習壓力……他們太需要心的交流和溝通。許多父母常常忽視了這一點,而只關注孩子的學習,只看重每次考試的分數,卻不知道這樣做會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成 長。所以,許多的孩子便變得不願和父母說話。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又怎麼不會和父母產生代溝,又怎麼不會心生隔膜呢?
  從這以後,李心潔就開始有意識地給自己的心靈留出一塊空間,讓她去容納孩子的喜怒哀樂。她知道不僅應該在學習和生活上關心孩子,更應該悉心去體味孩子那一顆渴望得到理解的心。
  從此,她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密切,代溝這堵牆在她們的身上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有人說,教育就是不斷消除誤解的過程。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父母們都應學會傾聽,傾聽他們的話語,傾聽他們的心聲,傾聽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對未來的夢想。
   父母們都想保護孩子,以免他們失望、受挫或與別人發生衝突,但父母不能將他們永遠地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父母能夠做的就是幫助他們理解並處理不愉快經歷 的感受。通過與父母共同分擔不愉快的感受,孩子將會減少傷害和壓力,同時也逐漸增強了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在面對挑戰和日常生活中的失意時,他將會作出 較好的選擇。
  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傾聽孩子的弦外之音呢?下面介紹的幾種方法,不妨作為父母們的參考。
                 
11招 善聽孩子的弦外之音(2)
  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孩子向父母訴說時,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不必接受孩子的所有行為表現,而只是接受他的感受。例如,孩子告訴父母他對小夥伴有多生氣,但父母不能允許孩子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生氣。
  向孩子顯示你正在聽他講話
  孩子向父母訴說時,父母的關注表示父母對孩子的尊重和表示父母願意分離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當孩子開口向父母講話時,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轉向他,保持目光接觸,並仔細地聽。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或不時地……,是的……”等來顯示父母對他的注意。
  告訴孩子你所聽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時地總結、重述或複述孩子所講的關鍵內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生的情境原因。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作出反應。但儘量不要逐字地重複孩子的話,應使用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對孩子的感受進行確認
  在仔細聽取孩子的訴說並觀察其面部表情後,對他的感受進行猜測並試著確認。如果第一次的猜測不正確,再試一次。講話時要尊重孩子,保持冷靜,且語速要緩慢。當猜測不正確時,應鼓勵孩子幫助父母糾正。
  只有在幫助孩子確認其感受之後,父母才能給他提供忠告、建議或教他以不同的方式看待情境。如果父母先給予這些幫助,那將會妨礙孩子努力去表達和理解自己的感受。
  總之,只有當父母真正理解孩子的表達時,才能和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尊敬的網友們,本書已選擇精華部分供您閱讀。簡單閱讀,同樣精彩!
12招 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講話
   家庭教育專家盧勤女士認為,成人世界孩子世界溝通的鑰匙,不僅僅掌握在孩子手中,而是父母和孩子每個人手中都有一把,最重要的是父母手中的鑰 匙。父母要想和孩子溝通,需要學會一件事——經常從孩子的觀點上來思考,從孩子的角度來觀察、決定事情,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尊重。她說:與其用命令的方式 對孩子指東指西,不如蹲下來好好和孩子說話。
  父母能在家庭中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的空氣,這是孩子的幸運。在這樣的家庭裡,孩子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無數事實也表明,父母以居高臨下的 命令姿態來跟孩子說話,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轉變姿態,不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
  羅美娟就是個聰明的媽媽,她對這一點就深有體會。
  有一天,女兒莉莉回家晚了,羅美娟幫女兒拿下肩上的書包,陪女兒吃飯,告訴女兒這是特意為她準備的。羅美娟告訴女兒,她已在窗口看了很多次,盼著莉莉回來。莉莉說,她陪同學買東西去了,所以回來晚了,並向媽媽道歉。
  羅美娟說:孩子,媽媽知道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好孩子,相信你不會惹麻煩,但媽媽牽掛你,擔心遇到交通方面的問題或別的什麼事情。以後,最好先打電話回來說一下。
  莉莉高興地親了一下羅美娟:媽媽,你真好!
  羅美娟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待孩子的過失,使孩子能感受到父母對她人格的尊重,感受到她與父母在地位上的平等。在我們周圍,有許多父母喜歡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喜歡用命令的方式和孩子講話,這是不科學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和尊重。
  平等地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
   有的父母在家裡總愛擺擺為人父母的架子,對孩子呼來喚去,常用命令的語氣對孩子說:把我的眼鏡拿來!”“不要動那本書!”“今天晚上不准出去玩!”當 時倒是夠威風、夠痛快的,可是這些父母逐漸地會發現,孩子們慢慢地不吃這一套了,而是常將父母的一道又一道的命令當耳旁風。
  經常用命令的口氣對孩子說話的父母,應該瞭解:命令並不是一種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
  命令並不比積極的暗示對孩子更有效
  著名孩子教育家陳鶴琴在其名著《家庭教育》一書中舉過這樣一個例子:
   一天,陳鶴琴的兒子拿了一塊破爛的棉絮裹著身體玩。陳鶴琴看見後,就考慮是立刻把破棉絮奪去呢,還是讓他在玩弄中得著一種經驗;或者命令他將棉絮丟掉, 而以其他東西替代。思考了一下,陳鶴琴覺得還是用積極的暗示去指導為好,就對孩子說:“這是很髒的、有氣味的,我想你一定不要的,你要一塊乾淨的,去拿一 塊乾淨的吧。孩子聽了,果然很高興地跑去了。
  陳鶴琴事後總結說:“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過,是很容易的;受責駡而改過,比較的是不大容易 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歡聽好話,更不喜歡聽惡言。大多數做父母的看見小孩子玩骯髒的東西,就不期然而然的去把他奪過來,而且還要罵他,甚至於還要打他。其結 果,小孩子改過的少,而怨恨父母的多;即使不怨恨父母,至少也一定不喜歡父母了!”
  可見粗暴命令的方式,還易於形成父母與孩子間的對立。
  命令讓父母的教育行動不能留下迴旋餘地
   例如:父母命令孩子去睡覺,偏偏孩子是置若周聞,只管自己玩自己的,而父母一時也拿這些小淘氣沒辦法。這樣次數多了,孩子就覺得不聽父母的命令也沒什 麼,那下次也就更不會聽了。如果父母明白孩子的心理,這樣對孩子說:“呀,這東西真好玩呀!可惜時間不早了,乖孩子應去睡覺了。要不你再玩5分鐘,就去睡 覺,好嗎?”這樣既誇孩子乖,又是用徵詢的口氣同他說話,孩子感到受到了尊重,也許到不了5分鐘就乖乖地睡覺去了。而且這樣為父母留下了餘地,即使孩子暫 時不聽話,也不至於激得父母為了自己的威嚴而去與孩子大動肝火。但父母一旦向孩子發出了命令,那是一定得讓孩子服從的,不然不利於以後的教育。
  對孩子使用命令不利於孩子人格的發展
  父母老對孩子用命令的方式支配來支配去,孩子處於被動服從的地位,時間長了,就會形成退縮的性格,依賴性強,缺乏主動性;也有可能走上另一個極端,孩子經常與父母頂牛,逆反心理增強,走入社會後也會具有反社會性。
  所以,父母對孩子一定要注意說話的語氣,千萬不要用命令的方式。
  在具體的家教實踐中,父母首先要對孩子的心理進行一番研究,然後想想自己在孩子這樣的年齡,遇到同樣的事時是怎樣想的、怎樣做的。這樣就可心發自內心地理解孩子,從而從更高的角度看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會得到改善。
                 
13招 尊重孩子的秘密和個人隱私(1)
  世界著名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說: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若失去了自尊心,一個人的品德就會瓦解。自尊心,每個人都有。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同樣也具有自己敏感的自尊心。
  孩子渴望被尊重,被承認。千萬不要以為請勿打擾這四個字只會出現在賓館門把手上。實際上,很多孩子也會在自己房間的門把上留下這類話語:請勿打擾。有事請先敲三下,允許,方可進入。
  有一位父親有一次未敲門就進入兒子的房間,兒子竟惱怒地大聲問道:有什麼事?為什麼不敲門進來!這位父親十分傷心:白養這麼大了,怎麼這樣對待我。
  可是兒子在自己的日記中卻這樣寫道:我看書寫作業時,有時學著學著,感到背後喘氣聲,猛一回頭,發現爸爸正在偷偷地看我。每當這時,我就覺得自己像做錯了事,氣得跟他們吵。對他們不敲門進房間我特反感,每個人都要尊重別人的想法,父母也不例外。
  著孩子學習,引起孩子的反感。這件事情表明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他們也有自尊。這種現象極為普遍。父母與孩子交流方面的衝突日漸突出。
  隨著孩子的長大,許多父母對孩子的擔心,慢慢轉變為不放心和不信任。於是一些父母偷聽電話、偷看日記,甚至用雇私人偵探跟蹤干涉孩子的生活。
  孩子之所以要求父母請勿打擾,根本原因在於父母無視孩子的存在,不尊重孩子的人格與自尊。
  一個女孩子在傾吐成長的煩惱時,在寫給某青少年心理諮詢所的信中寫道:
  老師,我是一名初二學生,我有一個很大的煩惱,那就是媽媽老是要私拆我的信件。
   我有不少朋友,比如小學裡的、外面輔導班裡認識的、一起排練節目的等等。平時學習太緊張了,我們就寫信聯繫。可是信一寄到家,我媽媽就要拆開來,先看 看,然後才肯給我。我說了她好幾次,她就是不聽。我感到自己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小孩子了,應當擁有自己的交友領域了,所以我感到媽媽這樣做是不尊重我。
  那天,媽媽拆看了我的來信後,一邊把信扔給我,一邊說:哼,你現在什麼也不告訴我了,我看你瞞得了我。天哪!我有什麼東西要瞞著她呀!老師,你說我媽媽這樣做,我該怎麼辦?
  處於十四五歲花季的孩子,為什麼十分反感父母偷看他們的日記、私拆他們的信件,為什麼總愛在家中自己使用的抽屜上鎖上一把鎖?似乎有什麼不宜公開的秘密,或者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父母正是因此而擔心。
   其實,這是他們獨立意識和自尊意識的一種體現。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減少,獨立意識強烈,成人 化傾向明顯,希望別人尊重他們的自主性、獨立性;隨著生活領域的擴大,知識資訊的增多,他們的內心變得敏感起來,感情變得細膩起來,許多想法開始在內心翻 騰,原先敞開的心扉開始漸漸關閉,有了自己的隱私;而且,即使有不少話想說,但觀點已經與長輩不一致了,於是他們與父母的心理溝通明顯減少,轉而向心愛 的日記本大量傾訴內心的秘密,或者在信件中訴說內心的感受。
  因此,他們往往會把日記本視為不許別人染指的珍寶,並用勾畫出他人不 可隨意進入的內心世界的警戒線。這是獨立意識和自尊意識的體現,是孩子走向社會的前奏曲,對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孩子的身心健康關係重大。然而,有的父母 往往出於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千方百計地窺視、探測孩子的隱私,沒想到這種愛心卻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成為阻礙其心理健康成長的絆腳石。
  人本來就是群居動物,需要社會,需要與人交往。處於心理斷乳期的孩子,強烈需要有自己成長的空間,希望別人把他當成人看待。如果這時父母還把他當成孩子,就會引起他們的厭煩,產生對抗心理。
  有這樣一位父親,他處理兒子的異性交往問題就非常智慧。
  有一天,兒子跟父親說:爸,本人看上一個女生,漂亮、智慧、好心,我能跟她結婚嗎?
  父親說:好啊,你能看上她,她看上你了嗎?
  兒子自豪地說:她也看上我了。
   那很好,你能被一個女生看中,說明你很了不起;你能看中一個女生,說明你的眼界開闊了,如果你將來想在縣裡發展,你就跟她繼續交往下去;如果你想在市 裡發展,你將來就應該在市里去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想到省裡發展,你應該到省裡解決問題;如果你想到北京發展,你應該到北京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你想在世界 發展,你應該出國解決這個問題。
  兒子聽了說:那我就等等再說吧。
  這位元聰明的父親用幽默的方式給了兒子一個重要的人生忠告,而不是用跟蹤、調查等侵犯孩子隱私的手段。
   孩子大了,心中自然會有不願告訴他人的秘密。儘管孩子內心世界的秘密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東西,但畢竟是孩子成長成熟的表現,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 象。父母對此應該予以尊重,千萬不能因為子女不再像以往那樣和自己說心裡話、有事瞞著自己或給抽屜上鎖而心急、焦慮,更不要採取偷看之類的方法。
                 
13招 尊重孩子的秘密和個人隱私(2)
  否則,只會給青春期孩子的心靈蒙上沉重的陰影。因為青春期的孩子本來就敏感、自尊,很難忍受別人的誤解和偏見。試著去瞭解他們,與他們溝通、閒聊,加強家庭內部的民主、溫馨氣氛,才是減少子女對日記本的感情依賴,鼓勵他們與父母共用心靈的良好方法。
   當然,有許多父母其實是懷著一種矛盾的心情翻看孩子日記的——知道翻看日記本是不妥的,但又無可奈何,生怕孩子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學壞了。那麼,注 重平時的交流,特別是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與隱私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交流情感,循循善誘,讓孩子主動敞開心扉,恐怕是避免這種矛盾的最好辦法了。
  至於私拆孩子的信件,更是錯誤的。因為無論是《憲法》,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都明文規定,公民的通信自由不容侵犯,未經允許拆看他人信件,是違法的,不允許的。
  毫無疑問,保護孩子的隱秘世界是對孩子的尊重,父母也會因此贏得孩子的敬重和愛戴。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的隱私和秘密呢?
  用心瞭解,掌握孩子的蛛絲馬跡
  在目前複雜的社會環境中,許多不健康的因素都在悄悄地腐蝕著孩子的心靈。如養成抽煙喝酒的不良嗜好,結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晚間外出甚至徹夜不歸、早戀等,父母應及時觀察和掌握孩子的這些隱秘世界的蛛絲馬跡,以利於正確的引導。
  理解溝通,尊重孩子的自尊自由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獨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越來越強,如寫日記和書信,與同學交往和談話內容,都不願主動地向父母透露。這時的父母,可以經常主 動地找孩子交談,達到與孩子情感上的溝通,營造家庭中平等、民主、理解、寬鬆的行為模式,使孩子感到自己和父母之間不僅僅是血緣上的親子關係,更是生活中 可以信賴的朋友。這樣一來,孩子也會願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訴父母了。
  有的放矢,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儘管孩子的自主意識增強,但正 確的人生觀尚未形成,是非觀念不強,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正值成長的心理危險期,所以在處理諸如學業、情感、人際、生活等許多方面,還不可能把握好尺寸。 因而父母在細心觀察孩子的思想動態,掌握孩子內心隱秘的同時,要根據其性格、愛好等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培養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愛好、 理想甚至異性朋友時,更應循循善誘,加以引導。
  使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把握自己的思維、生理和內心隱秘,規範自己的品德和人格,使孩子學會如何 去辨別朋友、增進友誼、處理矛盾,並不斷排除和修正內心隱秘世界中非健康的因素。當然,父母還要允許孩子保密,內心的秘密是每個正常人具備的基本內 容,從這個意義上講,尊重孩子的隱私,就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父母要瞭解孩子對受人尊重的需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隱私和秘密。
                 
14招 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1)
  美國教育家斯賓塞曾經說過:身為父母,千萬不能太看重孩子的考試分數,而應該注重孩子思維能力、學習方法的培養,儘量留住孩子最寶貴的興趣與好奇心。絕對不能用考試分數去判斷一個孩子的優劣,更不能讓孩子有以此為榮辱的意識。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說過: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而且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
  我國童話大王鄭淵潔也說過:不要在孩子不感興趣,還沒有能力理解的時候,讓他做任何不感興趣的事情。當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時,他往往能夠全力以赴;相反,如果父母要求孩子放棄他極感興趣的事情,做一些孩子不喜歡做的事情,孩子必然會與父母發生衝突。
  人各有各自的興趣與喜愛,不能勉強,也不應勉強。千百年來這方面,我國有許多古訓。通俗的如人們常說的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就是說有的人喜歡吃蘿蔔,有的人喜歡吃白菜,彼此不要勉強。文雅一點的古訓有:人各有志。
   對於父母,這一點大家都認識得比較明確。但是對於孩子,有的人,也就是說有的父母在這一點上認識容易模糊了。他們多不願承認孩子,尤其是孩子也有自己獨 特的興趣與愛好。父母們所講到過的強迫坐不住的孩子彈琴,以致孩子只得砸斷自己的手指來作為反抗。不顧孩子的抗議,父母像催命一樣催促著孩子寫字畫畫。
   這是學習上的不同興趣與愛好。一個人的不同興趣愛好還可以表現生活上的諸多方面。在休息方面,有的人喜歡哼幾句戲曲和小調;有的喜歡下棋或玩牌等等。這 些都是客觀上存在的。你承認也好,不願承認也好。在今天我們改革開放的多彩多姿的生活裡,人的個性和興趣得到較充分的發展,在服飾等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 自由,更是五彩繽紛。這些事情有些父母也逐漸開始認識,但是在對待子女上,他們則常常喜歡用一個陳腐的尺度。那就是這只是父母的事情。小孩子不能有或不應 有。
  人們對有興趣的事情往往容易全身心投入,最易見成績;反之,則難得成就。人最可悲的是一生對什麼都沒有特殊興趣和愛好,孩子最不幸的是父母憑主觀意志扼殺其興趣和愛好。
  然而,生活中總有許多的父母無視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強行剝奪孩子的興趣,其結果必然會束縛孩子的發展。下面的這個案例或許正好說明這一點。
  王明是一個喜歡足球的男孩,在上小學時就迷上了足球,初中以後,他還參加了校園足球隊,可王明的爸爸硬是不讓他去活動,說是怕影響學習,怕考不上高中,怕……一天,王明決心要說服爸爸,他希望走自己的路。於是王明找出各種理由進行辯解。
  不行,不許去!爸爸不軟不硬的聲音傳來,王明立即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倒在椅子上。拿起書本,他真想大聲叫喊:什麼柳宗元、陶淵明,什麼電流、電阻我都不要!我要踢球!哼!不讓我去,我在家裡也一樣踢。於是王明在家的門廳裡踢起足球來。
   這一招果然靈驗,媽媽急匆匆地趕來:哎呀,你這個孩子,你就不想想,爸爸不是為你好嗎?你不好好學習怎麼考高中,考不上高中怎麼考大學。不上大學…… 不上大學哪有好工作……” 王明大聲地說著:媽媽你怎麼就只知道讓我考大學,不知道成功的路不止一條。再說,我的學習也不錯啊。一星期一次就三個小時,我也應該輕鬆一會兒啊。可 他爸爸卻在一旁說:一星期三個小時,一個學期下來就是多少小時啊!
  王明終於無可奈何了,淚水充滿了眼眶,委屈地說:爸媽你們從來都不理解我。初中以來,我就沒有出去看過電影、逛過公園,唯一的愛好——足球也不讓踢了,我的近視就是這麼一天一天地學出來的。
   看著滿桌子的參考書,王明的淚水再也止不住了,摘下眼鏡,狠狠地扔在床上。爸媽這時似乎被他的話打動了,不再說什麼。王明趁機講下去:就算我去考大 學,人家也要多方面的人才,誰要我們這些戴著深度近視眼鏡、榆木腦袋的書呆子呀!再說,也只有加強身體鍛煉,才能適應充滿競爭的快節奏學習和生活。爸爸放下手中的活,終於開口了:好吧!以後每星期六可以去踢球,但不能超過3小時。
  這一天王明等了多久啊!他心裡想:對於父母以前那些善良的管制,我應當感謝而不能接受,因為,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成功地道路不止一條。我的道路需要自己去走,這樣我才能自豪地說:我是幸福的,我擁有了自己的生活。
  可見,孩子的發展應當是全面的。父母培養孩子首先要發現孩子的特長與愛好,不能使每一個孩子都變成一個學習的機器,而應當使他得到全面的發展。
  有的父母也想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但往往不知道該如何做才能尊重孩子的興趣。那麼,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來做做看。
  承認孩子有愛好的權利
  在遇到這種問題時,做父母的就是要承認每個人可以有個人的喜愛和興趣。作為孩子,他們也有自己愛好和興趣的權利,自己不應該隨便干涉。
  尊重孩子的喜愛和興趣
   在今天多彩多姿的生活裡,人的個性和興趣得到較充分的發展,在服飾等各方面,都有了較大的自由,更是五彩繽紛。髮型、服裝只要不是極為怪異,音樂不是下 流低級,就應該允許孩子自己選擇,當然在承認與尊重的前提下,父母還是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培養孩子高尚的趣味和情操。
                 
14招 尊重孩子的個人興趣(2)
  不要隨便干涉孩子的愛好
   父母在準備干涉孩子的興趣愛好之前,不妨先聽聽孩子的意見,尊重他的選擇。現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那麼,如果讓孩子 學,一定要仔細觀察,再選擇一種比較適合孩子性情及興趣的才藝。千萬不要讓孩子一下子接觸太多,或強迫孩子學習沒有興趣的東西,破壞了孩子以後學習的信心 和欲望。
  總之,父母要尊重每個孩子的個人興趣。要務必記住,孩子的興趣之苗一旦破土而出,就一定要精心呵護,而不要讓其因雜草淹沒而枯萎,更不要隨意破壞。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使孩子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最持久的發揮。
                 
15招 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1)
  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孩子也是如此。
  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指出:應當像尊敬上帝一樣尊敬孩子。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一個人不能認可自己的存在,就不能在自己心靈裡成為主宰者,就不能在生活中確立自己的地位,就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自豪地抬起頭來走路。
  因此,尊重孩子已經成為許多教育組織的一種倡議。
  世界學前教育組織在《童年憲章》中指出:
  所有的孩子都不應該受成人剝削,他們的心、腦和身體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不能分割。
  所有的孩子都有權在安全並有激勵性的環境裡遊玩、成長和學習,不受傷害和煩惱。
  所有的孩子都享有他們所需要的一切來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從而使他們的頭腦、身體和情感都得到健康的成長和發展。
  尊重孩子,按照《世界未成年人權利保護公約》所說,就是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以及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
  一個孩子的普通想法和意願,應該得到父母的尊重,而孩子的理想和追求,更應得到父母的尊重。
   現實生活中,父母往往喜歡為孩子設計理想。從上小學開始,就為了孩子的理想一步步規劃好了,甚至想到了孩子以後要上哪所大學的什麼專業。為此,父母不顧 孩子的愛好和理想,強迫孩子按自己設計的軌道發展,如果孩子有一點沒有符合自己的意願,就對孩子的所有努力和成績全盤否定,甚至打罵孩子。
  作為父母,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無可厚非,但是為了孩子能有一個好的前途,而給孩子過大的壓力,結果讓孩子不堪重負而走向極端,這就太讓人遺憾了。
   所謂尊重孩子,就應該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父母在培養孩子時,必須徵求孩子的意見,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進而理解孩子的理想、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 即使孩子的理想與父母的設計產生偏差,也要平靜地與孩子溝通,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基礎上,通過商量探討,讓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想法,然後把選擇權交給 孩子。
  父母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時候,還要注意一個問題: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和警示,這樣很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輕易放棄自己的理想。正確的做法是鼓勵孩子樹立理想,並為理想而努力。
  我國南北朝時期南朝的科學家祖沖之小時經常受到父親的責駡。
  祖沖之的父親祖朔之是一位小官員,他望子成龍心切,總是希望祖沖之出人頭地。祖沖之不到9歲,父親就逼迫祖沖之去背誦深奧難懂的《論語》。兩個月過去了,祖沖之只能背誦十多行,父親氣得把書摔在地上,怒氣衝衝地罵道:你真是一個大笨蛋啊!
  幾天後,父親又把祖沖之叫來,對他說:你要用心讀經書,將來就可以做大官;不然,就沒有出息。現在,我再教你,你再不努力,就決不饒你。
  但是,祖沖之依然非常不喜歡讀經書。他對父親說:這經書我是說什麼也不讀了。
  父親聽了祖沖之的話,氣得伸手打了他兩巴掌。祖沖之就大哭起來。
  這時,祖沖之的祖父來了,當他得知事情的真相後,對祖沖之的父親說:如果祖家真是出了笨蛋,你狠狠打他一頓,就會變聰明嗎?孩子是打不聰明的,只會越打越笨。接著,祖父又說:經常打孩子,不僅不能起到任何好的作用,而且還會使孩子變得粗野無禮。
  祖朔之無奈地說:我也是為他好啊!他不讀經書,這樣下去,有什麼出息?
  經書讀得多就有出息,讀得少就沒有出息?我看不一定吧。有人滿肚子經書,只會之乎者也,卻什麼事也不會做!祖沖之的祖父批評說。
  他不讀經書怎麼辦?
  不能硬趕鴨子上架。做父母的,首先要明白孩子的理想和追求,不要阻撓,加以引導,孩子才可能成才。
  聽了祖沖之祖父的話,祖朔之同意不再把祖沖之關在書房裡念書,還讓祖沖之跟著祖父到建築工地上去開開眼界,長長見識。
  祖沖之不用再讀經書了,他感到非常高興。
  有一次,祖沖之對祖父說,對天文感興趣,將來想做個天文學家,祖父對祖沖之說:孩子,我支持你。正好,咱們家裡的天文曆法書多得很,我找幾本你先看一看,不懂的地方就問我。
  就這樣,祖沖之在祖父支持下,父親祖朔之也改變了對兒子的看法。從此,父親不教祖沖之學習經書,祖沖之對天文曆法越來越有興趣。後來,成為一名科學家。
  對孩子的理想,父母如果覺得是合理的,就應給予支持。但支持是講究方法的,應該充分考慮孩子的心理準備和接受能力為前提。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的確需要有一個漸進的過程,即從有一個初步設想到牢固樹立的過程。在它的萌發之初,需要點撥和引導,需要精心呵護,對孩 子的理想,不理不睬是錯誤的,揠苗助長也是錯誤的。對孩子剛剛萌發的理想之苗,動輒苛以參天大樹般的要求,這無異於揠苗助長。如果父母們都用這樣的態度來 對待孩子的理想之苗,那麼,也許孩子永遠也不可能樹立穩固理想。
                 
15招 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2)
   真正的支持應該建立在對孩子的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之上,必須以孩子的現實準備為前提,然後進行適當的啟發和誘導,不是說教,不是命令,也不是趁機提條 件。比如,當孩子提出以後想當律師時,你不妨這樣說:看來,當律師倒是很不錯的。孩子,你說,律師為什麼那麼好,讓那麼多人都敬歎不已?不知道他小時候 讀書怎樣?讓孩子自己去思索;或者也可以這樣說:想不到你想當律師,這個理想好!我支持。孩子,你想想,當律師需要什麼才能?
  很多父母也想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辦?那麼,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來做做看。
  當孩子對父母的安排表示反感的時候,父母應該充分考慮到孩子的愛好和興趣。你可以說:告訴媽媽你喜歡哪項活動?
  當孩子對父母表達自己的愛好和理想的時候,應該告訴孩子:你的理想真不錯,我支持你,相信通過你的努力一定會實現的!
  總之,對孩子的理想之苗,父母要一點點地培養扶持,要細心澆灌滋潤,不要一見小苗,就立即傾盆大雨,或者恨不得讓它明天就成為一棵大樹, 這都是不切實際的。
                 
16招 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1)
  孩子懂事以後,便開始思考這個世界,思考他所遇到的每一件事,並逐漸產生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父母和孩子的世界確實不同,但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卻一直在向父母靠近。他們對父母世界的事情發表意見和想法,說明他們有了獨立的思考意識,這是非常可貴的。
   這時,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心情、傾聽孩子的訴說,在孩子想要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時,給予積極的賞識和尊重。賞識和尊重孩子的想法,不 僅可以進一步鍛煉孩子的思考意識和表達能力,而且可以通過傾聽孩子的觀點,發現和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從而糾正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些錯誤思想。
  父母千萬不要忽略和壓制孩子的想法,即使他們說得不對,即使他們的想法幼稚可笑,也不能嘲笑和打擊他們;不要總是以父母的思維來要求孩子,而應該讓孩子說下去,允許孩子把自己的意願和想法表達出來。
  美國總統佛蘭克林出生在一個民主的家庭中,他們住在紐約美麗的哈德遜河谷的海德莊園裡。小時候的佛蘭克林與外界沒什麼接觸,但是,他卻在莊園裡玩得很開心。
  幼年的佛蘭克林非常幸運,媽媽總是非常尊重他的意願和想法。在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上,媽媽只是給佛蘭克林提些建議,她完全尊重佛蘭克林自己的意願和想法。這不僅促進了佛蘭克林與媽媽之間的關係,而且使佛蘭克林從小就非常有主見。
  母親薩拉在佛蘭克林出世後不久就開始記日記,20年來從未停止。
  在日記上,薩拉記錄了佛蘭克林2歲半時的一件事情:
  有一天,一家人圍在餐桌邊吃飯。調皮的佛蘭克林把盛牛奶的玻璃杯邊沿咬掉了一大塊,我立即將他推出餐廳,從他嘴裡掏出碎玻璃片,並嚴厲地教訓了他一通。
  當我覺得他已經認錯了才讓他回到餐桌上來。可是一會兒,他又拿起剛換上來的高腳玻璃杯,閃著調皮的目光假裝再去咬它。佛蘭克林!你的順從哪裡去了?佛蘭克林莊嚴地答道:我的順從已經上樓去了。’”
  薩拉經常自豪地對周圍的人說:我的兒子是德拉諾家族的人,根本不是羅斯福家族的人。
  幼年的佛蘭克林長著碧藍的大眼睛,鼻樑挺拔端正,一頭金色的卷髮,顯得英俊、神氣,很招人喜愛。媽媽很喜歡佛蘭克林這頭漂亮的卷髮,並喜歡用各種服裝來打扮年幼的佛蘭克林。但是,媽媽為他選擇的衣服,佛蘭克林卻並不喜歡。
  有一次,媽媽想給佛蘭克林穿帶花邊的套裝,佛蘭克林大膽地說出了自己的不滿。
  還有一次,媽媽想說服佛蘭克林穿蘇格蘭短衫,佛蘭克林又拒絕了媽媽的好意。最後,佛蘭克林和媽媽一致同意穿水手服。
  關於這段故事,薩拉在她的《我的兒子佛蘭克林》一書中這樣寫道:父母們對於衣飾的品味雖然高雅,可是父母們執拗的兒女卻並不喜愛。可敬的是,佛蘭克林的媽媽並沒有強迫孩子聽從自己的意願和想法,而是非常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
  薩拉是這樣解釋的:我們從來不曾試圖對他施加影響,來反對他的喜好,或者按我們的模式規定他的人生道路。事實上,佛蘭克林在這方面確實有很大的自主權。
  在5歲的時候,佛蘭克林憂鬱地對媽媽說:媽媽,我不快樂,因為我並不自由。薩拉想是不是對孩子太嚴格了,導致孩子反抗對他的管制。於是,薩拉決定多給孩子一些自由。
  第二天,薩拉就開始這樣做了,她對兒子的日常生活不作規定,讓佛蘭克林自由地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佛蘭克林似乎很高興,並開始了他的自由生活。結果,佛蘭克林發現,受人忽視的自由其實一點都不好玩,後來,他又開始了讓媽媽安排日常的生活。
  事後,薩拉是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的:他對我們置之不理,以此證明他對自由的渴望。那天晚上,他成了一個疲憊不堪的髒小孩,累得拖著腳回了家。我們也不問他去了哪裡或是幹了什麼。第二天,他自願地按平時的日程作息,並且覺得心滿意足。
  正是因為薩拉尊重佛蘭克林的意願和想法,才使這場母子之間的戰爭沒有爆發,這無疑是薩拉教育的成功之處。
  後來,漸漸長大的佛蘭克林想把自己的卷髮剪掉,儘管薩拉非常喜歡兒子的卷髮,但是她還是同意了佛蘭克林的請求,把他的卷髮剪掉了。
  薩拉說:我們想培養他具有獨立精神與責任感,而波浪似的卷髮確實與這些品質不配。薩拉非常理解兒子的心情,幫助兒子實現了走向成熟的一步。但是,薩拉保留了兒子的幾縷卷髮,並把它們與佛蘭克林幼年時期的其他紀念品放在一起珍藏著。
  佛蘭克林的母親知道怎樣尊重孩子意願和想法,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使孩子在無拘無束中鬆弛一下,盡情地享受童年的歡樂,這對佛蘭克林個性的發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處的。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在與孩子溝通的過程中,不要總是對孩子說:你這樣不行!”“我說的話沒錯,你得聽我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而是要經常 對孩子說:我認為……你覺得呢?”“我覺得這樣不太好,因為……”“這件事,媽媽的意見……”這種溝通方法能夠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把孩子 置於平等的地位。
                 
16招 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2)
  許多父母也想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但往往不知道怎樣做才能更好地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那麼,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來做做看。
  首先,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意願和想法,給孩子一個自主決定的機會。尊重孩子的權利,就是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並且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予引導,這也是民主家庭中父母為孩子應當負起的一個責任。
   其次,父母在決定之前,不妨先聽聽孩子的意願和想法,尊重他的選擇。現在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藝,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那麼,如果讓孩子學,一 定要仔細觀察,再選擇一種比較適合孩子性情及興趣的才藝。千萬不要讓他一下子接觸太多,或強迫他學習沒有興趣的東西,破壞了他以後學習的信心和欲望。
  賞識孩子,就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當孩子想要向父母表達他的想法和觀點時,父母給他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耐心傾聽孩子的話語。
  當孩子在父母和客人談話時突然想要發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要打擊和壓制他們。而應該說:好吧孩子,你也來說說你的觀點!
  當孩子主動和父母談起他對某件事情的意願和想法,也不要不耐煩地敷衍了事,而應該對孩子說:孩子,來,我們一起聊聊。
                 
17招 尊重孩子的各種權利(1)
  當父母尊重孩子的權利,並引導孩子珍惜自己的權利時,真正有益的家庭教育才能開始。
  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獲得自尊,並可能學會尊重別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首要條件。由於孩子還不成熟,自尊意識往往處於萌芽狀態,所以,特別容易受到傷害。
  所以,父母更應當具有保護孩子權利的意識,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可以說,是否尊重孩子,將對孩子一生的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父母們應該給予特別關注。
   按照聯合國《未成年人權利公約》的規定,未成年人是指18周歲以下的任何個體。父母說要尊重孩子的權利,是因為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並 且是一個權利的主體。他們不是父母的附屬物,他們的人格、尊嚴受到國際、國家和地方各種法律法規的保護。不是因為孩子長大了,有能力了才需要給孩子以尊 重。
  孩子的隱私權、行使民主生活的權利等等,都屬於應受到保護的孩子的權利範圍。孩子的權利範圍是很廣泛的,其中生存權、發展權、受保護權、參與權是孩子的基本權利。
   談到孩子的生存權、受保護的權利,也許父母還比較容易接受,認為孩子當然應該受到成年人的保護,但若和一些成年人深入探討孩子的發展權、參與權的時候, 就會發現,許多成年人幾乎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要有隱私權、參與社會事務的權利、行使民主生活的權利等。在一些成年人眼裡,孩子生來就是被保護的,而他們作 為獨立個體所應該享有的尊重,成年人卻很難接納。
  傳統的觀點往往認為,孩子是父母的附屬物,你給他什麼就是什麼,孩子本身並不存在索取的理由。事實上並不是這樣,孩子有他應得的東西,比如,受教育的權利;比如,被尊重的權利。
   其實,好多時候,父母將成人間的那種處理問題的技巧和方法以及寬容的態度用到孩子身上,就很讓孩子感動了。因為成人間可能會容易尊重對方的各種權利,為 什麼對孩子卻不能夠呢?因為好多時候,父母對孩子沒有尊重意識,因為孩子在被責備後,大多不知道如何來捍衛自己的權利,孩子對父母的決定和誤判只能是承 受,不管你的決定是正確還是錯誤的。
  孩子的不加辯駁、不會辯駁,往往使父母忽視了他們應有的權利。因此,在現實生活中,時常發生孩子的權利受到侵犯的事件。也許有的父母會認為,給孩子那麼多的權利,孩子還怎麼管呢?不是無法無天了嗎?
  其實,這些擔心是不必要的。一個懂得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比一個不珍惜自己權利的人更容易教育,因為這說明孩子在成長。而且,孩子的權利是在教育孩子怎樣更好地做人,而不是教育孩子逃避父母的幫助和指教。
  一年夏天,某學校的校長對王豔說,暑期有一個國際海洋夏令營,給她女兒一次參與的機會。校長如此關照,學生父母能不千恩萬謝嗎?事情就這麼定下來,雖然女兒知道後反應平淡。
  不久,開始辦理夏令營手續。6天活動,交費1600元。在當時,王豔知道價格偏高,可還能去砍價嗎?只能乖乖如數交錢。
  誰知,女兒參加夏令營的事前培訓之後,回家宣佈:
  這個夏令營是騙人的!6天改5天,又沒有多少海洋活動,我不去了!”
  錢都交了,怎麼能不去呢?”
  退錢唄,有什麼了不起的!
  女兒態度挺堅決。
  這件事讓王豔有些犯愁。校長給的機會,怎麼好意思退?再說,多一天少一天有什麼大區別?去了就會有收穫嘛。
  這種慣性的理由在王豔心中上升的時候,王豔突然意識到,女兒的態度是有道理的,而一味忍讓的態度不應讓孩子接受,為什麼不就勢給孩子一次機會呢?
  王豔調整了一下心態,平靜地說:
  去不去參加夏令營是你的權利。如果決定不去,你要負責向有關老師解釋清楚,並辦好退營的手續,行嗎?”
  做父母的人都明白,退營是一件挺麻煩的事,誰辦夏令營願意參加者退出呢?況且,這一次是區校兩級參與,又已經到了出發前的培訓階段。不料,女兒卻毫不猶豫,一口答應下來。
  第二天,女兒辦妥了全部退營手續,1600元錢如數交回。
  孩子對自己的權利的意識在幼年時期處於萌芽狀態,父母肩負著喚醒孩子權利意識的任務,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權利,並且指導孩子這是你的權利你可以決定這件事情。久而久之,孩子的權利意識就會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就會知道捍衛自己的權利。
  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權利,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讓孩子得到健康發展?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來做做看。
  給孩子自主的機會
  尊重孩子的每一個選擇,給孩子自主決定的機會。尊重孩子的權利,就是孩子的事情要征得孩子的同意,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並且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給予引導。
  平等地對待孩子
  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不管他是怎樣的孩子,都應該以一顆愛心去寬容地接納他。不要歧視孩子,以免給孩子的心靈帶來傷害。
  尊重孩子的隱私
  父母不要總希望控制孩子的一舉一動,要真正瞭解孩子,必須首先給孩子尊重,承認孩子應該有自己的秘密。很多父母抱著傳統的觀念,把父母擺在權威的角色。這種不把孩子當一個擁有完整權利個體的錯誤觀念,導致個人和社會的很多不良的後果。
                 
17招 尊重孩子的各種權利(2)
  父母進入孩子房間應該先敲門、不要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等等,把他當一個成人一樣尊重。
  喚醒孩子的權利意識
  父母的責任是喚醒孩子們的權利意識,而不是將它扼殺在萌芽的狀態。一個明確自己的權利的孩子才會懂得捍衛自己的權益。
  總之,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學會尊重孩子童真的天性,尊重孩子的權利,才能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18招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
  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便學會尊重他人。在家裡,父母要從小就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這樣培育出的孩子,走上社會就能夠成為獨立的社會人。
  許多父母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理解,小小的孩子有什麼人格呢?其實小孩子也渴望尊重,怎麼會沒有人格呢?所以,認為孩子沒有人格的父母,就不會尊重孩子的人格,也就不容易把孩子教育好。
  所謂人格是人能作為權利、義務主體的資格。不尊重他人人格就是不尊重他人的權利和義務,也就是父母必須認識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多父母常以自己的權威威懾孩子,甚至動之以武,有時讓孩子當眾出醜。有時稍不隨心,就在孩子身體上烙上自己的手印。
  不可否認,父母的願望是好的,是為了教育孩子成材。但有一個事實父母必須明白:你傷害了孩子,讓孩子的人格遭到侮辱,孩子對父母失去了尊重和信任,教育的效果就降低了。
  教育專家認為,尊重孩子,同時也是尊重自己。因為只有尊重別人的人,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尊重。這樣孩子才會尊重父母的人格,在相互尊重中,教育的效果才會明顯。
   孩子是需要教育的,不經過長期的科學的教育,孩子不能成為合格的人才。然而,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維護尊嚴、保證權利的前提下進行,才可能培養出人 才來。對孩子人格的尊重,會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強。凡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是失去了自尊,為什麼失去自尊,因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在此,列出某些父母不尊重孩子獨立人格的幾種表現,以期引起父母重視。
  居高臨下,指揮一切
  父母高高在上,一副威嚴的面孔,指揮孩子的一切,例如:你必須好好念書,給我考大學;你必須給我上××班,不愛上也得上,沒商量;你的前途,服從我的設計……這樣指揮,已經把孩子當成一架小機器
  寵愛篤深,呵護備至
  愛需要理智,寵愛往往走偏。視孩子為掌上明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要高檔,穿要名牌。只要求念書,什麼活也不用幹,即使孩子該幹、能幹的事情,也一律由父母包辦代替……在這種狀態下,孩子還能學會過正常的人的生活嗎?孩子做人的尊嚴在父母篤深的寵愛中被抹殺了。
  訓字當頭,不許發言
  有的父母誤把當教育,天天訓孩子,有事沒事訓幾句。最令人遺憾的是,不允許孩子解釋,更不許提出不同意見,不能表態:懂了我改。這種情況下,孩子也沒有了尊嚴,沒有了權利。
  濫施懲罰,不顧後果
   有的父母不只口頭上對孩子進行精神虐待,還濫用懲罰。調查發現,從城市到農村,有8%—12%的父母對孩子常常採取打罵的教育方法。挨打的孩子,往往開 始害怕,過一段時間就被打了,更難教育。觸及皮肉的結果,可能造成靈魂麻木,或者造成怨恨反抗心理,孩子的人格就會扭曲。
  以上列出的幾種現象,都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針對以上現象,父母需要認真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施教言行,認真想想教育者必先受教育的道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者只有關心人的尊嚴感,才能使被教育者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質而言,就是讓被教育者始終體驗到自己的尊嚴感。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私有財產。
  把孩子當,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尊嚴,父母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清除頭腦中的封建家長制餘毒,改變我說你聽我打你受那種支配一切、指揮一切的錯誤觀念。孩子必須管教,但又必須把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個平 等成員。父母與孩子, 既有領導關係,又有同志關係。在施教中,要時刻提醒自己聽一聽孩子的想法。孩子年幼無知,認識可能片面,可能錯誤。父母瞭解了,才好有針對性地實 施教育。
  其次,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緒。父母對孩子的愛,天經地義,但是決不能信馬由僵,走向極端。任何事情,物極必反。面對孩子,父母應有一種自控意識,保持理智清醒的頭腦。即使在孩子令自己特別生氣的情況下,也要暗示自己;我如果失控,教育就會失敗。
  總之,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是每個父母的責任。不論孩子的大小,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一個人,這就是說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孩子平等相待,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性的話語去真誠而積極地評價孩子。
   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父母要鼓勵孩子去承擔一定的任務,讓孩子擁有自主權、選擇權,獨立去完成。當預見到任務中可能出現的困難時,父母可先讓孩子想辦法 解決;若完成任務確有困難,父母要採取幫助而不是替代的態度,去幫助解決。這對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創造性、不畏困難的精神、健康自我意識等良好個性, 有著積極的作用。
                 
19招 尊重孩子的朋友(1)
  作為成年人,父母都有一種體會:回 憶起童年生活時總感覺非常興奮,對兒時的朋友更是感到特別親密,說起與童年朋友一起做的各種趣事,如數家珍。父母自身的經歷說明:孩子需要朋友,孩童時代 的友誼是非常珍貴的。朋友的缺失不僅使孩子的童年極為孤獨,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因此,父母應該珍視孩子的朋友,通過賞識和尊重孩子的朋友,培養孩子團結友愛、協作互助的良好習慣和健康心靈。
  有這樣一個案例:
   春萍的好朋友靜靜,經常到春萍家玩。可是,每次靜靜走後,家裡都會變得一片狼藉,玩具扔得到處都是。一次,爸爸對春萍說:千萬不要向靜靜學,你看家裡 被她弄得多亂,這種孩子沒有人會喜歡的。聽了爸爸的話,春萍非常不高興,噘著小嘴對爸爸說:不許你這樣說我的朋友!說完就悶悶不樂地進了房間。
  幾天後,靜靜又來找春萍玩。爸爸立即將靜靜擋在門外,不許靜靜進他們的家門。靜靜委屈的走了,從此再也不和春萍一起玩了。
  春萍為了這件事情哭了好多次,還好長時間沒有和爸爸說話
  還有一個案例:
  孫皓有一個壞毛病,就是自己的東西總亂扔一氣,結果到用的時候卻怎麼都找不到。後來,他認識鄰居家一個叫芊芊的小女孩,兩個人經常在一起玩兒。孫皓的媽媽發現芊芊非常愛乾淨,自己的東西也從來都是整理得井井有條。
  於是,媽媽問孫皓:你和芊芊是好朋友嗎?”“當然是啊!孫皓回答媽媽。好朋友就應該互相學習,你看芊芊多愛乾淨,總是把自己的東西收拾得整整齊齊,你能做到嗎?如果你做不到,芊芊可能就不會和你做好朋友嘍。
  後來,孫皓果然改掉了亂扔東西的壞習慣,自己的東西也收拾得整齊多了。
  從上面的兩個案例可知:賞識和尊重孩子,應該支持孩子的社會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賴父母,而且還可以促進孩子之間的友誼和交往,促使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
  尊重孩子的朋友對孩子的成長有諸多好處:
  首先,可以通過賞識孩子朋友的優點,讓孩子在與孩子的交往中主動學習,克服自己的缺點。
  其次,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勵孩子與孩子們交往,可以培養孩子的社會適應和交際能力。
   在孩子的遊戲中,常常通過手心、手背的方法決定由誰當皇帝當大將當解放軍當壞蛋”……這是一種簡單的機會均等的民主手段,卻可 以培養孩子少數服從多數的民主思想。孩子常在一起玩兒過家家的遊戲,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繹家庭生活中的各種事件,買菜、做飯、睡覺、掃地以及娶媳 婦、走親戚等等。這是成人社會現象在孩子社會中的折射,孩子在過家家中瞭解了很多社會知識,也鍛煉了初步社交能力。
  最後,鼓勵孩子在與孩 子的交往中培養群體意識,可以克服孩子過強的個體意識。朋友之間的群體生活可以克服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讓他們遵從群體活動規則,認識到每個人的權利 和義務。如果只顧自己,就會受到朋友們的排斥,其他孩子就會看不起他,不跟他玩兒,將會促使孩子最終向群體規範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品質和能力, 這是父母無法口授給孩子的。
  因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交朋友,當孩子有了朋友之後,應該通過賞識和尊重,促進孩子之間的交往。
  如果孩子已經交上了朋友,父母要及時給予肯定,比如對孩子說:真高興你有了自己的朋友,聽說你的朋友很棒,你們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或者說:聽說你交的朋友很出色,我很想見見他,你看可以嗎?
  如果孩子還沒有朋友,則應積極幫孩子尋找。比如鼓勵孩子與家附近的孩子一起玩,與同事或同學的孩子一起玩。並適時和孩子討論他們交往的情況,説明孩子分析並做出選擇。
   另外,要歡迎孩子的朋友到家裡來。把孩子的朋友當成自己的朋友一樣,採取熱情歡迎的態度。當孩子來家裡時,父母應該說:我們家來朋友啦,歡迎歡迎。或者真高興我的孩子有你這樣的朋友,你們能來太好了!而且要鼓勵孩子認真接待,讓孩子的朋友感覺到你對他們的支持和賞識。
  對於孩子和朋友的交往,父母也不能聽之任之,使孩子陷入不當的交際圈。而是要充分利用他們喜歡交往的心理,因勢利導,正確地引導和幫助他們建立純真的友誼。
   父母不能因噎廢食,還是要讓孩子積極參加各項有益的活動的,但必須得讓他們知道哪些朋友是不該交的。如果你對孩子的朋友某個方面很不滿意,就應該當著孩 子的面嚴肅地說出來。當孩子沖著你轉眼珠暗示別說時,你不必大喊大叫,而應堅持以清晰、嚴肅的態度告訴他,哪些行為是不被你所贊成的。
  怎樣才能做好引導孩子交到好朋友,並且尊重孩子的朋友呢?那麼,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來做做看。
  讓孩子學會選擇朋友
  父母要有意識地幫助孩子進行擇友引導。這樣孩子在交友的時候,有了一個大的原則和方向,從而避免陷入交往誤區。
                 
19招 尊重孩子的朋友(2)
  培養孩子交往的信心
  在現實生活中父母不難發現,當孩子在某些方面有了特長,就會為他結識新朋友提供機會,在交往中增強自信心。湯瑪斯·伯恩特說:友誼建立在共同興趣的基礎上。如果你的孩子朋友不多,那麼就努力培養他的多種興趣。這樣,在參加共同活動中,可以逐步建立朋友之間的友誼。
  指導孩子與朋友相處
   在孩子交朋友的過程中,父母要不斷地進行指導:對待朋友要真誠坦率,以誠相待,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每個人的性格、情趣各有不同,交往中就要儘量尊重朋 友的意願,主動尋找雙方都感興趣的事物進行交談。另外,由於每個朋友的心裡還都有心理敏感區,那就要在平時說話、玩笑裡,儘量避免刺激朋友心理敏感點,不 要刺痛朋友心靈的瘡疤
  尊重孩子的交往意願
  在孩子交往過程中,儘管需要父母的指導,但父母也要尊重他們的意願,讓他們有一定 的自主權。在選擇朋友方面,父母和孩子的意見常常會不一致,只要對方不是品行太差,還是儘量先尊重孩子的意見,然後在他們交往的過程中,進行積極的引導和 幫助。父母還應尊重孩子的朋友,歡迎孩子的朋友到家裡來做客。父母這樣做,既可以表示自己對孩子的尊重,也可以進一步密切與孩子的關係。
  總之,賞識和尊重孩子,應該支持孩子的社會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賴父母,而且還可以促進孩子之間的友誼和交往,促使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
                 
20招 發現和放大孩子的優點(1)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孫雲曉教授曾在浙江舉行的“‘忠告天下父母孫雲曉家庭教育報告會上為現場的父母們佈置了這樣一道家庭作業”—— “你今天回家去發現一個孩子的優點,能夠發現十個的,是優秀的父母;能夠發現五個的,是合格的父母;不能發現的,是不合格的父母。
  孫雲曉 還指出:成功父母與失敗父母的區別是,前者將孩子對的東西挑出來,把他的優點挑出來,而不明智的父母,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點。”“人有八種智慧,而學習 好的人,只是語言智慧和數學智慧較好,而不同人的優勢是不一樣的。只要父母用心觀察,就一定能夠發現孩子的優點。
  但是在生活中,父母總是慣于尋找、放大孩子的缺點,慣于拿孩子的缺點同其他孩子的優點相比較,常常說別人的孩子怎麼樣,怎麼樣,這樣好,那樣好。而自己的孩子,總是千瘡百孔,一無是處。
   還有很多父母望子成龍,總想著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因此,他們要求自己的孩子什麼都好,什麼都比別人的孩子強,對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優點熟視無睹, 對孩子的缺點卻是不依不饒。比如,當遇到孩子回答問題,對孩子答對的部分不在意,而對答錯的部分則非常敏感,甚至對孩子進行責駡。
  美國成功教育學家拿破崙·希爾曾經說過:每個孩子都有許多優點,而父母恰恰相反,他們總是盯著孩子的缺點,認為,管好孩子的缺點,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其實,這樣做就像蹩腳的工匠,是不可能造出完美瓷器的。
  其實,每個父母都應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在自信中成長。面對孩子,更需要竭力去找他們的閃光點,哪怕是沙裡淘金,哪怕是微不足道,都需要出自真心地去讚揚、鼓勵和引導。
  小龍是個聰明且調皮的男孩,經常會出現許多小問題,製造諸多麻煩
  這一天,媽媽剛剛回家,聽到爸爸正在生氣的指責小龍:沒收拾好自己的物品,就跑出去玩!說你多少次了,你怎麼老是愛擺個爛攤子啊?
  說到氣頭上,爸爸又開始批評小龍的其他諸多錯誤,如粗心、脾氣不好、貪吃等。
  媽媽瞧瞧小龍,正滿不在乎的嘟著嘴,滿臉的不服氣和不情願。為了緩和僵局,
  媽媽若有所思的說道:小龍身上是存在缺點,我想他自己知道那樣做不對。每個人都有缺點的,可每個人身上也是有優點的啊!
  爸爸領會了媽媽的意思,定神後說:是啊,有缺點不要緊,只要改正就好。其實小龍身上有許多優點,比如很愛勞動,喜歡主動幫助朋友。
  媽媽接著說:還有呢,做事情很認真,學本領很聰明呢。
  小龍本來以為媽媽也會批評自己,誰知竟然誇獎自己。他被爸爸媽媽誇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最後媽媽說:小龍有這麼多優點我們也很為你驕傲,如果能將自己的缺點改掉變成優點,那麼小龍會是個了不起的人,大家會對你另眼相看的。
  聽了媽媽的一席話,小龍輕輕點點頭,仿佛若有所思。
  從此之後,小龍的很多毛病果然都改掉了。
  這個真實的案例說明:孩子渴望賞識就像人需要陽光和氧氣一樣強烈。小孩子認不清自己,需要靠成年人的表揚來認識自我、增強自信。
   所以,父母應該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讓孩子在自信中成長。充分發揮正面、有效的教育作用。面對孩子,竭力發現和放大他們的優點、閃光點,並進行真心地贊 揚,引導其成為改掉不良行為的動力,使孩子建立自信,邁向成功。每一個漸漸長大的孩子,如果父母愛她,他也會認為自己是可愛的。他會感覺到自己是天地間的 寶貝,他的生命的存在就是一個大優點。假若父母打他,奚落他,那脆弱的生靈,就會被利剪截斷雙翅,從此萎靡不振,或許跌落塵埃一蹶不振
  很多父母也想表揚孩子,但往往覺得找不到值得表揚的優點,這該怎麼辦?那麼,你不妨按照下面的方法來做做看。
  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只是盯著學習成績一個方面。孩子的性格,孩子的文明禮貌,孩子的勞動表現,孩子的交往情況,孩子的文體才能,孩子的興趣愛好,孩子的動手能力,孩子的衛生習慣等等,當然還有孩子的學習,都是評價孩子的因素。父母考慮的面寬了,就不難找到值得表揚的內容。
   即使對學習本身也應全面地去分析,不能只看分數。學習認真程度,預習複習情況,各門功課情況,寫字是否工整,卷面是否乾淨,會不會使用工具書,願不願向 老師請教,有沒有自己檢查作業的習慣等等,都應思考一下,也會找出優點。總之,父母不可對孩子只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不要把孩子看了。只要細心觀察孩子,就會發現孩子有進步的地方。可能對問題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增強,可能某方面科學文化知識增加,可能一次 作業進步或者一次考試進步,可能在勞動或公益活動方面表現較好,可能文藝、體育取得好成績,可能有什麼小發明、小製作等等。
  關鍵的總是要拿孩子的今天比昨天,比前天,而不是跟別的孩子比,哪怕發現一點微小的進步,也應及時肯定。不應該由於橫著比或高標準要求而看著不起眼兒,認為不值得一提就把點滴進步漠視、忽略過去。應該想到優點是一步步發展的。
                 
20招 發現和放大孩子的優點(2)
  對孩子要具體事情具體分析
  事物都是多因素的,看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應從盡可能多的角度去瞭解分析,避免以偏概全,籠統否定。
   比如說孩子的某次作業沒做好,錯誤較多,應該看看哪些題錯了,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因為馬虎不認真,還是根本不懂。如果不懂,是老師講解時沒聽清楚,還是做 作業前沒有複習。還有的孩子抄錯了題,抄錯了答案。這樣從不同角度、不同因素一分析,就會找到問題的根兒,也就有了解決的辦法。在分析過程中,該肯定什 麼,就肯定什麼,該否定什麼,就否定什麼。表揚與批評是從實際發出的,孩子服氣。
  誇孩子優點要講究科學方法
  關於表揚,父母應該注 意要中肯、適度,不過分誇大,也不無端縮小;要有分析地表揚,不能太籠統,讓孩子清楚表揚的是哪一點,為什麼表揚;要注意時間、場合,根據孩子個性特點和 年齡特點,宜及時講的及時講,宜階段講的階段講;宜當面表揚的當面表揚,宜採用暗示的就採用暗示,該向老師彙報的就告訴老師;對有驕傲情緒的孩子應適當減 少表揚的頻度,提高要求;對缺乏自信、有自卑感的孩子要通過肯定點滴進步培養孩子的自信;要講究表揚的方式、方法,口頭表揚,手勢動作表揚,書信表揚,慶 賀式表揚,物質鼓勵,依孩子特點和該表揚內容而定。
  總之,父母需要用放大鏡去觀察孩子,當父母為孩子的缺點煩惱時,不妨靜下心來,從頭到尾,認真回味一下孩子身上至少不會令你煩惱的地方,你總會發現孩子身上的可愛之處。或許,孩子的一個小動作,或許一個微笑,都可能打動你的心。
  父母們請務必記住,對待任何一個孩子,往往是表揚越多優點越多,訓斥越多毛病越多。
  讚美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父母越是能夠發現和放大孩子的優點,孩子就會具有更多的優點,就會變得更加的優秀。
                 
21招 永遠別說傷害孩子的話
  也許你從來沒想到過,自己隨便說出來的一句話,會對孩子的心靈產生多麼重大的影響。你所使用的語句可能讓孩子更加樂於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們感到挫敗和失去信心。
  因此,作為父母應該多說能解決問題並讓孩子快樂的話語,而應該永遠拒絕哪些傷害孩子的話溜出自己的嘴唇。
   提起對孩子的傷害事件,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被人搶劫、勒索、欺負、性侵害以及被父母或教師體罰等等。但是對孩子而言,他們怕的傷害遠勝過這些傷害,在他們的心中,排在第一位的是軟性的語言傷害中國少年平安行動組委會曾公佈了一項內容為你認為最急迫需要解決的家庭傷害的專項調查,結果顯示:8145%的被訪孩子認為家庭語言傷害是 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經常遭受語言傷害,孩子的心靈就會扭曲,即使成年之後也會出現較多的行為障礙和個性弱點,難以適應社會。為了孩子健康 成長,父母要對不良語言的嚴重後果予以高度關注,不要以為區區幾句過頭話不會對孩子造成多大危害,氣急之下就口不擇言地說許多刺激孩子的話,對孩子造成了 心理傷害,卻渾然不知。
  要知道這種心靈的傷害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嚴重。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最親近的朋友,切不可成為這樣的傷害者,讓孩子感覺最親近我的人傷我最深,因而疏遠、躲避父母。
  作為一位母親和祖母,曹麗枚也面對過這樣的尷尬和衝突。
  有一次,她和女兒帶著6歲的外孫到西班牙度假。在一家商店裡,外孫非要買滑板,但媽媽說:你已經有兩個了,不能再買了。你這個人,怎麼這樣貪得無厭啊!
  小男孩一下就躺在地上尖叫起來:我就要,現在就要!
  曹麗枚說:作為一個孩子精神心理專家,我感到十分羞愧,我就走出去了。
  在外面站了一會兒,曹麗枚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就進去對外孫說:我知道你很傷心,很生氣,有的時候生活就是這麼讓人沮喪。不過我有個好主意,你願意試試嗎?
  小男孩覺得外婆理解他,又想盡力幫自己,就停止了尖叫。
  曹麗枚說:你想要滑板,可我和你媽媽都不願意給你買。我們可以到別的商店看看,有沒有商店願意把它作為禮物送給你。
  小男孩高高興興拉著外婆的手來到另一家商店,外婆把他介紹給售貨員,問是否能滿足孩子。售貨員說不,我們沒有。
  兩人走了四家商店都碰了釘子,到了第五家,小男孩說:我不買滑板了,我還是玩家裡的那個吧。
  遇到上述案例中的情況,通常情況下,父母的反應都是會說你不應該尖叫不許哭。但是作為一個人,出現這些情緒是正常的。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情感,允許他們表達,否則,就會造成對孩子心靈和情感的傷害。
  怎樣才能避免對孩子造成情感傷害呢?很多時候,孩子的行為讓父母頭疼,而且也是不對的。父母要避免對孩子的語言傷害,並不是件難事。下面的建議,不妨作為父母的參考。
  首先,要清醒認識到語言傷害的嚴重程度,在思想上高度重視。
  其次,要多鼓勵孩子,採用積極性語言教育孩子,時時刻刻注意不對孩子說傷害他們的話,尤其是在恨鐵不成鋼或氣急的種種情況下,更要保持理智,控制好情緒,努力做到和風細雨、循循善誘。
  再次,講究批評的藝術,要以提醒、啟發來代替指責、訓斥。如用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鼓勵孩子有更努力的動機,用沒關係,慢慢來,盡力而為幫助孩子調整焦慮、緊張的情緒,等等。
   第四,要做好自我調整,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材施教。避免說出諸如:你怎麼越大越……”你都這麼大的人了,竟然 還……你怎麼就不能像人家……那樣呢?我剛才是怎麼跟你說的?之類的話。這些話語都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和心靈。
  總之,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同樣是語言,功效卻截然不同。父母們若要科學地教育孩子、關愛孩子,就該多用良言,禁用惡語,以免對孩子造成語言傷害,釀成無法挽回的過錯。作為父母,為了孩子,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吧。
                 
22招 不在孩子面前嘮叨個不停(1)
  教育專家認為,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完人的,沒有十全十美的孩子,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父母。如果父母在批評孩子犯錯誤的同時,苛求完美,就會變成碎嘴婆子,嘮嘮叨叨,沒完沒了,讓孩子心煩意亂,結果父母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
   有一位母親怕孩子不用心學習,不僅在家從早到晚提醒學習的事,而且和孩子一起上街時也不忘隨時隨地地進行現場教育。看見掃大街的環衛工人,告訴孩子你將 來不好好學習就連這樣的工作都找不著,掏廁所也要用機器,你也幹不了;看見乞討的,你不好好學習,將來也會這樣。害的孩子以後不願在與她一同上街,而且越 來越自卑。孩子本想主動學習,但母親越說越不想學,家也成了讓他頭痛的地方。
  由此可知:對於孩子的教育,嘮嘮叨叨只會令孩子討厭,老調重彈不會起到任何教育作用。
  常有父母抱怨:我家孩子老是不聽人說,真讓人操心。同樣的事要說幾遍才聽得進去。究竟是孩子不聽話,同樣的事要說幾遍,還是同樣的事要說幾遍,孩子才不聽話?既然那些話隨時都能聽到父母講,今天沒注意,明天還可以再聽,當然也就心不在焉了。
  還有的父母發牢騷說:那孩子,不管你說多少遍,他根本理都不理,跟沒聽見似的。做父母的不覺得自己很多時候是說過了頭嗎?天天在孩子耳邊嘮叨同一個問題,他不煩才怪呢。任誰也受不了啊。
  心理學研究證明:老調重彈,反反復複說同樣的話,會讓人產生一種習慣性的模糊聽覺,也就是明明在聽,卻根本不入心裡去。這是長期重複聽同樣的聲音而產生的一種心理上的不在乎。所以,做父母的,不要老是只怪孩子不聽話,也該靜下心來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嘮叨了。
  如果父母不給孩子重複交代某些事情,那麼,怎樣才能有效的進入孩子的心靈呢?
  和孩子一起參加有意義的活動
  與其喋喋不休地向孩子強調一些大道理,不如選擇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孩子去參加,通過活動來尋找更合適的溝通話題,加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
  《沒有孩子是差生》的作者清澈小舟說:很多時候我們喜歡頭疼治頭,腳疼治腳。孩子學習不好,就拼命地補課。其實,活動往往會使大腦動起來,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找到孩子的興奮點。
  在清澈小舟的班裡,有4個學習成績比較差的孩子,姜和、亞東、田威和袁源。為了使孩子們能夠在活動中得到一些啟發,清澈小舟專門在週末帶他們去溜冰場。
  到了溜冰場,孩子們一下子興奮起來,他們或是講自己的溜冰故事,或是表演自己的溜冰技術,或是練習如何溜冰,場面非常活躍,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在回家的路上,清澈小舟問孩子們有什麼收穫。孩子們的話題一下子多了起來。
  薑和說:原來溜冰這麼鍛煉身體啊,我滿身是汗,感覺還很開心。
  亞東說:我今天明白了什麼是王者風範。真的,在溜冰場上,看到你們不會而我滑得那麼好的時候,內心真的很驕傲,平添了一份自信,感覺自己原來也可以把事情做得那麼好。
  田威說:今天是我第一次學溜冰,在溜冰的過程中,我真的是一點也不敢懈怠,可以說是全神貫注呀!如果做其他事情也能這樣認真,沒有做不好的。
  袁源作了總結性發言:最大的收穫是在玩中學,大家快樂地學習溜冰,還領悟到了老師今天帶咱們玩的深意。
  噢,我帶你們來有什麼深意呢?不就是玩玩嗎?清澈小舟問道。
  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老師的意思是讓我們通過學習溜冰,知道學習也可以像溜冰一樣,跌倒了,爬起來,站直了,不趴下,讓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品嘗到一點點進步的滋味;讓我們學習的時候,也能像學溜冰一樣集中精力,全力以赴。
  瞧,這就是活動的魅力,在活動中,孩子們自己體會到了該怎麼做,一點都不用他人再提醒。正如清澈小舟所說:孩子們能體會到我的用意,我真是很欣慰。
  切實地提供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
   父母應該該給孩子自由選擇的空間,不應該給孩子下達硬性指令,然後靠不停地嘮叨來督促孩子,那樣的效果往往並不好。例如:想讓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間,對孩 子說:晚飯前必須把你的豬窩收拾乾淨!這樣的硬性指令,孩子多半是不會聽得,而父母見孩子不聽自己的話,就不斷的反復催促,結果就可想而知。但是如果 換一種說法——“孩子,如果晚飯前你有空,就把你的的房間收拾一下吧。這樣的說法,則能給孩子以喘息的空間,不會惹孩子反感,反而多半會達到預期的效 果。給孩子一些喘息的空間,給孩子一些選擇權,孩子的感覺就會好很多。
  嘮叨無效時,不能隨意懲罰孩子
  在對孩子嘮叨無效時,父母就要小心地運用懲罰。因為孩子處在被懲罰的階段,很自然地父母和孩子會變成敵對狀態。
   對年紀較小的孩子,等時間快到了,他卻什麼都還沒做,再平靜地說出處罰的方式,但是要用正面的說法:“等你洗完澡才可以看電視。這種說法比除非你洗 好澡,否則不准看電視好得多。立即對年紀較小的孩子說出罰則要說這是我希望你做的事,但是我想你不會做,所以這就是你不做的後果這樣的話。
                 
22招 不在孩子面前嘮叨個不停(2)
  對年長的孩子應該解釋為何必須去做此事,草坪早上必須澆水,否則會被太陽曬枯或是你必須在8點去洗澡,因為你需要時間選擇書籍,然後讀一會兒再睡覺。孩子認為父母只想嘮叨他們,假如父母可以解釋,就能降低雙方之間的緊張度。
                 
23蹲下來和孩子說話(1)
  在教育孩子時,父母們早已習慣了站著說話,對孩子發號施令,把自己的思維和主觀願望強加到孩子身上,而很少考慮到孩子內心的想法。當自己的願望與孩子的想法產生碰撞的時候,父母就會對孩子大失所望,然後強制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行事,根本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
  如果父母蹲下來,蹲到和孩子一般高時再開口說話,情況又會怎樣呢?
  至少,孩子肯定會認真地聽你說話,這一點非常重要。倘若你在說話,而他心不在焉,那麼即使你說得再多,道理再正確,又有什麼用呢?
   蹲下來吧,只有蹲下來,不再居高臨下,與孩子完全處於平等時,孩子才會把他的真實想法告訴你——這就是孩子為什麼喜歡把心裡話對自己的朋友說, 卻不願與父母說的原因。蹲下來,這一步很關鍵,因為不管孩子的想法對還是不對、有無道理,你只有在瞭解了孩子的真實想法之後,才可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孩 子……
  父母能在家庭中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的空氣,這是孩子的幸運。在這樣的家庭,孩子會覺得父母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
   美國精神病學家威廉·哥德法勃曾經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無數事實也表明,父母以居高臨 下的姿態來關心孩子,反而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只有父母轉變姿態,像對待朋友那樣去關愛孩子,才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平等。
  一天,劉芳接到學校老師的電話,說兒子在學校和人打架了,被扣在學校,老師讓家長到學校領人。劉芳聽完電話當即火冒三丈,決定這次一定要狠狠教訓一頓這個調皮鬼。
  於是在去學校的路上,劉芳忽然產生了一個想法:如果我打兒子一頓,難道就真的能收到預想的教育效果,保證兒子以後不再打架了嗎?有了這樣的念頭,在學校見到兒子之後,劉芳沒有發作,而是平靜地將兒子帶回了家。
   回家之後,劉芳也沒有發作,而是耐心地幫兒子在傷口上貼上創可貼,並且下廚為兒子做了可口的飯菜。當兒子一口口吃著飯菜時,劉芳才開口述說,述說自己是 如何擔心兒子,自己是如何盼望兒子早點回家。聽著聽著,兒子的聲音哽咽了,哭著撲進劉芳懷裡,說自己錯了,對不起媽媽,以後再也不打架了,再也不讓媽媽擔 心了。
  聽了兒子的承諾,劉芳會心地笑了。
  劉芳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看待孩子的過失,使孩子能感受到母親對他人格的尊重,感受到他與母親在地位上的平等。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父母喜歡用成人的思維方式來看待孩子的行為,孩子稍有失誤,就對孩子進行指責和批評,這是不正確的。
  孩子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他們都希望父母能夠給予他們尊重和平等。父母只有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線上,孩子才有可能感受到平等。
  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
  父母不要再居高臨下,甚至死抱著某些封建殘餘意識不放;也不要總是以責備、教訓的口吻同孩子交談;更不要總是認為作為長輩,面子是萬萬不能沒有的,其實有句俗話叫死要面子活受罪,何況面子確實會影響父母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
  父母應該順應這個時代的發展,真正同孩子建立一種平等尊重的朋友關係,才能使彼此拉近代溝,相互敞開心扉,更好地進行溝通和交流。
  無論孩子的想法多麼幼稚,也無論聽起來多麼沒有道理,父母也要學會耐心傾聽,讓孩子盡情傾訴。父母還應該再學會多問一些為什麼,比如孩子為什麼會產生這樣那樣的想法,孩子為什麼會認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孩子為什麼不贊同父母的看法等等。
   只要這樣做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才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通暢。也只有這樣,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才會越來越容易,父母同孩子之間的緊張關係才會越來 越改善,家庭才會越來越和睦。有句話叫家是休息的港灣,這句話不僅針對夫妻如此,針對父母如此,同樣對於孩子們也是如此。
  那麼父母如果真心實意地願意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同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有沒有什麼捷徑或者最佳方式呢?以下,是一些教育專家的意見,不妨參照一下試試。
  忌用過激的語言
  好的意識還得用好的語言來表達才行。父母的感情和孩子的幸福緊密相連,自然沒有哪位父母任何時候都沉得住氣。越是激動的時候,越有可能把不該說的話說出來。
  跟孩子說話不宜囉嗦
   有些父母教育費盡心力,但是效果並不理想。表面上看來,他們是在與孩子公開交談,殊不知他們的某些話,恰恰是堵住了孩子的嘴巴和耳朵。最常見的弊病就是 某些父母那種教條似的長篇獨白,一開始就是:當我和你一樣年紀的時候。絕大多數的孩子對父母的這種表演評論說:這種說教式的談話,我們不喜歡。其 效果可想而知。
  語言一定要發自真心
  凡是關係融洽的家庭,家人之間交談時,語言都充滿著愛心和親切感,態度和藹。而那種直來直去,不講究方式的語言,用意雖好,也會得到相反的效果。具體的語言方式,因人而異。
                 
23蹲下來和孩子說話(2)
  尊重孩子的個人意見
  在討論一般的普通家事時,不妨也讓孩子參政一下。不管最後是否採納了他的意見,也讓他感受他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是家庭一員。如此,他們也會尊重長輩的。
  總之,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是增強孩子獨立意識的有效方式。蹲下來說話,不僅僅是一種行為的表現,還是一種教育觀的體現。只有懷著崇高的責任心和熱切的期望才能蹲下來;只有把孩子看作是平等的個體才能蹲下來
  只有蹲下來,父母才能平視孩子,才能獲得和孩子真正交流的機會,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們行為的真正動機。
                 
24招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父母只有放下架子,在生活中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孩子,才能與孩子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才能實現成功的親子溝通。
  孩子往往喜歡與家庭以外的成人交往,因為那些成人對待他們很像同輩,而孩子在家庭中往往就感受不到這種氣氛。
  有些父母對孩子,總像是上級對下級那樣,並強調他們自己的觀點與尊嚴,而不顧及孩子的想法,父母從來都是對的,而孩子從來都是錯的。這樣做,不僅得不到孩子的認同,還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破壞父母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因而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其實,父母和孩子的交往,應該是平等和民主的,而不是獨斷的。首先在家庭中,在教育過程中要尊重孩子。孩子在家庭中扮演的雖然是子女的角色,但與父母一 樣,他們的價值和尊嚴,應該受到尊重。總之,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父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平等的角度來與孩子交往,才能在教育孩子時,讓孩子對自己更加信 服。
  但是父母還應看到,在生活中,光有父母對孩子的尊重是不夠的,還要與孩子建立相互的信任,讓父母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而建立和孩子之間相互信任的最佳手段,也莫過於把自己放到孩子的位置上,站到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
  蔡儀琳的女兒林達放學回家後抱怨老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向她大聲斥責。蔡儀琳聽後把腰一叉,用質問的口氣說:你是幹什麼壞事了?林達瞪起眼,很生氣地說:我什麼也沒幹。”“不會吧,老師不會無緣無故地斥責學生。
  林達重重地坐在椅子上,一副不開心的樣子盯著媽媽。蔡儀琳繼續責問:那麼你打算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林達很倔強地說:什麼也不做。如果這樣再問下去,母女之間一定會對立起來,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此時,蔡儀琳改變了她的態度,用一種友好的語調說:我肯定你當時覺得很尷尬,因為老師在全班同學面前斥責你。林達有些懷疑地抬頭看了媽媽一眼,媽媽 接著講:我記得我上四年級時,同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其實我只是在算術考試時站起來借了一支鉛筆,老師就讓我下不了臺,我感到十分尷尬,也很氣憤。
   林達露出輕鬆的樣子,很感興趣了:真的?我也只是在上課時要求借一支鉛筆,因為我沒有足夠的鉛筆,我真的覺得為這麼簡單的事,老師教訓我,不公平。” “是這樣。但你能不能想出辦法,今後可以避免這種尷尬的局面呢?”“我可以多準備一支鉛筆,那就不用打斷老師講課而向別人去借。”“這個主意不錯。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信任是他們關係的重要方面,因為不信任會使現實關係中出現抵觸現象和直接影響教育品質。因此,作為合格的父母,必須尊重和信任孩子,必須要能夠站到孩子的角度,和孩子一齊看待問題和處理問題。
  父母想要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就應該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就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對待孩子應該真誠
  在與孩子的交往中,沒有任何虛假。要求父母能客觀地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感受什麼以及做什麼。除了自我意識,真誠還意味著向孩子敞開你的思想和感受。當你的工作沒有做好時,你可以說你很灰心。如果對孩子很生氣,直接對他表露這種感受比用隱諱的方式更好。
  放棄大人的成見
  父母應該明白,大人的世界是大人的世界,孩子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這兩個世界是不一樣的。如果父母硬要用大人世界的要求來對待孩子,勢必會發生許多親子關係上的問題和不愉快。因此,父母應該學會放下自己的成見,試著用孩子世界的眼光來瞭解和認識孩子。
  學會換位思考
   站在不同的位置會看到不同的風景,處於不同的立場會產生不同的觀念。作為父母應該學會換位思考的方法和技巧,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能夠迅速以孩子的位置和 角度來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不僅如此,換位思考,還是一種瞭解孩子真實想法,快速拉近和孩子心靈距離的有效方法。
  總之,父母和孩子之間不是主人與奴隸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尊重、關心和信任的友誼關係,要尊重與理解孩子,要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與友誼。
                 
25招 用溝通走入孩子的內心世界
  教育專家指出:孩子有意見得不到及時交流,主要責任在於父母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或掌握不好溝通的火候,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對孩子嘮叨一頓就是溝通,結果卻適得其反。
   父母經常會這樣抱怨:孩子什麼事也不願和我講。而孩子卻訴苦說:父母不理解我們的需要,他們想說的就說個沒完,而我說時他們卻心不在焉。這種情 況是比較普遍的。其實孩子有許多事情、感受是很想跟父母說的。他們有歡樂、有苦惱、有意見沒有得到及時的交流,主要責任還在於父母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沒 有認真地或不善於傾聽孩子的意見和感受。如何聽取孩子的意見和感受,實質上是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有問題。
  不願聽孩子講話、不和孩子談心,你怎麼瞭解孩子?不瞭解孩子,你又怎麼可能幫助教育孩子?孩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員.父母應該以平等的態度敞開心懷和孩子談看法、講見聞、說願望、道歡樂、訴苦衷,共同營造一個民主對話的家庭氣氛。
  有一個13歲的男孩子,由於母親不再給他零花錢了。沒錢去打遊戲機,所以對母親很反感。母親說什麼他都不聽,事事與母親對著幹。這位母親說,為了孩子學習、生活得愉快,我經受的艱辛都不讓孩子知道,沒想到他現在這樣對待我。
  後來,在外地做工的父親回來了,他把自己的艱辛和經歷都告訴孩子,不久之後,媽媽發現孩子竟然變乖了許多,問孩子的爸爸是怎麼回事。孩子的爸爸說:小孩子也是人啊,很多問題,你只要去跟他溝通,他就會明白了,你以前缺乏和孩子溝通啊!
  母親聽了恍然大悟,以後特別注意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結果,孩子身上許多逆反的行為,都消失不見了。
  如果這位母親以前就能與孩子有良好的溝通,讓孩子瞭解自己工作的忙碌和生活的艱辛,那麼,孩子就會理解母親,改變自己對母親的錯誤態度。
  那麼,父母們應當怎樣與孩子溝通呢?
  要消除對孩子負評價的心理定勢
  父母對孩子過去的表現所形成的看法會影響現在對孩子所說話的理解,甚至誤解和歪曲。不是一好百好,愛屋及烏;也不是一壞全壞,以偏概全。孩子是發展變化的,父母要排除主觀偏見,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一定要認真聽孩子講話
  對於孩子的話,父母應表現出熱情和興趣,並表現出很高興和孩子溝通。孩子講話時不打斷、不批評,並能從孩子的立場去理解他說話的內容,使孩子感到他被理解、重視和接納。
  重視孩子的內心感受
  父母要注意孩子內心的需要與感受,體會他的心聲、苦惱和心理矛盾,鼓勵他坦誠地表明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父母不贊同他的某些行為,並不表示對他的感受不理解、不認同。父母對孩子的感受認真加以理解和評價,將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
  言語要切合實際,合乎情理
   父母與孩子交流思想情感要實事求是。無論是批評、表揚和評價,也無論是談論家庭和社會問題,都要切合實際,有理有節。不能跟著感覺走,隨著性子說。比 如,你批評孩子一件事情沒有做好,你不應這樣說:笨蛋,我已經說過一千次了,為什麼還不改。這就是誇大其詞,於事無補。
  經常運用切合實際、合情合理的溝通方法可以培養孩子的理智感、自信心,增強教育效果。父母可親可敬、可以依靠和求教的形象就會在孩子心目中樹立起來。
  溝通時言語要清楚、具體、明確
   好吧,你玩一會兒,就回來做作業。一會兒是多長時間,孩子有他的打算,父母有自己的要求,兩者不一致,結果產生衝突是必然的。同樣也不能接受 孩子言語不詳的話,否則也會帶來麻煩。如孩子說:媽媽,這個雙休日我們幾個同學到盤山去玩玩行不?”你不能馬上明確表態。因為孩子和幾個什麼樣的同學 去,具體怎麼安排的,什麼時間回來都不清楚。父母與孩子間產生的許多問題和矛盾,往往是由於言語不祥、語義不清、模棱兩可、似是而非造成的。所以,溝通要 成功、有效,言語就要清楚具體。
  孩子在不明原因的情況下不會有自覺性,你不說明原因,只是我說你做,會有強迫命令之嫌,孩子會認為你主觀,強加於人。所以對你的決定要說明原因。
  另外,當出現問題時,父母還應有自我批評精神,把屬於自己的問題說清楚,不能把自己的毛病、問題模糊地敷衍帶過,卻去具體指責孩子的不對,那樣孩子會認為你沒有責任心,是不可信賴的父母。
  所以,與孩子交流時時刻刻都要抱有信任、友善、尊重的態度,口氣不應有煩人、生氣、責備或警告之意。
                 
26招 與孩子交流時多聽少說(1)
  父母多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的感受,不但可增進親子溝通的感情,也可以令孩子明白,當遇到有任何煩惱時,回到家裡都會得到父母的體諒和支持。這會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而安全感便可使孩子的創造力和理解力得以全面地發揮。
  父母多聽少說,是親子溝通的重要的一環。
  瞭解孩子沒有說出來的思想感情、內心活動時,父母應加強對孩子的內部情感的直覺,而這種直覺的建立,最重要的途徑。便是聆聽孩子的說話和促使孩子的表達。
  與孩子溝通,要注意讓孩子說出來自己的思想感情,要學會聆聽和促使孩子說話。
  細心的父母可以發現孩子微妙的變化,弄清孩子沒有明說的思想感情。這裡所需要的技巧是及時抓住孩子隱藏在內心的思想感情的微小、微妙的線索,如同在閱讀時注意字裡行間的含意所需要的技巧一樣。
   劉梅曾經是一位苦惱的媽媽。她有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女兒,有一段時間和劉梅講話時,態度很不好,比如說有一天女兒放學回家,劉梅問她:你到哪去?怎麼晚 了一個多鐘頭?女兒說:我和同學一起到張小葉家玩。劉梅很生氣地說:你知不知道,我很擔心!以後放學後就回家做功課;不要到處去野!女兒聽了臉 色很難看,然後不理劉梅就回房間去了。
  開始劉梅認為自己說的話和語氣不好,但是劉梅發現女兒愈大愈不聽話,劉梅擔心女兒現在有許多話不跟自己說,將來會發生什麼問題。於是劉梅去諮詢家庭教育專家,專家聽了劉梅的情況給她開了一個藥方: 多傾聽孩子的訴說。並交給了劉梅許多傾聽孩子心聲的技巧。
  從此劉梅不再對女兒的言行做價值判斷;即使當孩子不同意自己的看法時,也要承認女兒可以有自己想法的權利,並積極做個女兒的傾聽者。
   比如:一天女兒放學回來說:媽!我好難過,今天考試考壞了。劉梅聽了,不再是責怪,而是停下手邊的工作,坐下來對女兒說:願意說給我聽嗎?女兒 看了看媽媽,把自己考試考壞的情況給劉梅講了。劉梅聽後,和女兒一起分析了失敗的原因,併合女兒一起制定了相應的補救措施。
  聽完女兒的訴說,和女兒分析完情況,已經是深夜了。女兒感激地投入劉梅的懷抱說:媽媽你真好!那一刻,劉梅的嘴角也浮現出了幸福的笑容。
  有時候,出於自尊心或是別的一些原因,孩子並不願意或認為沒有必要用語言說出他們的思想感情,但他們又很想讓父母明白他們的意圖,這時,他們就會改用另一種表達方式對父母進行暗示。
  父母對孩子正處在苦惱時所表現出來的信號要敏感,很多孩子在想要父母知道他們需要什麼的時候,只是悄悄地說。如果父母不注意聽這種不顯著的信號,這種悄悄話將會聽不見。
   如果父母的注意不靈敏,就應該試著努力去注意孩子反常的、細微的行為信號。比如,孩子衣服不正常的樣子,聲調、面部表情、動作、姿勢等。孩子講話時,除 了注意他的行為之外,還要傾聽他所講的字裡行間的意思,想一想孩子希望告訴我們什麼,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來識別或弄清孩子的動機或基本情緒。父母憑藉著 細緻與耐心,做到這些都是不困難的。
  父母還應特別注意孩子習慣行為的消失,這將是瞭解孩子內部情感的有價值的線索。明顯的表現是孩子不吃、不睡、不玩或精神不如平時集中。發現了許多線索之後,就應該試著去推測,或者去直接感覺孩子的情緒狀態反映了一些什麼。
  聆聽是瞭解孩子語言所代表的資訊的活動過程。
  常聽有的家庭成員抱怨說:沒有一個人真正聽我說話。孩子對這種情況更有特殊感受。
  親子溝通的關鍵,不在於父母說,而是在於父母學會聆聽。
  稱職的父母,一定要聆聽孩子的說話,用自己對孩子的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說話,用信任、尊重去促使孩子表達自己,從而與他們有所交流、有所溝通。在聆聽和促使孩子說話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問題:
  要對孩子表現出興趣
  如果你對孩子以及孩子的活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你和孩子之間不但打開了通路,而且會使他們感到自己是重要的。父母對孩子表示關心、照顧,讓他們談論有關自己的事,孩子便會感到與父母在一起很親密。
  要給孩子留出接觸的時間
   在孩子的生活中,有時需要母親或父親,特別是母親在他身邊聽他講話。當孩子經歷著內心的恐慌、創傷或有失望情緒時,他們特別需要溫情的安慰,孩子也很想 知道他們的父母在分享他們的好消息或愉快時的心情。所以,父母應當使孩子感到自己不是由於忙或急著做其他的事,無暇聽他們說話,而應當給孩子留出充分的接 觸的時間,給孩子創造訴說表達的機會。
  聽孩子講話要專心
  一個好的聆聽者,必須集中注意力。因此,父母和孩子交流時應選擇一天裡不 忙的時間和安靜的地點,這樣才能夠做到專心聽孩子說話。在這個時間,不要做飯、燙衣服和做別的一些家務活,關掉電視和忘掉電話及其他分心的事,用眼睛注視 著孩子,表示是真心在與他接觸。每天都要為孩子提供與他們單獨接觸的機會,哪怕只用幾分鐘,可以對孩子說:我們一起散會兒步,或者說:讓我們到小房 間去單獨在一起談談。
                 
26招 與孩子交流時多聽少說(2)
  耐心地鼓勵孩子談話
  開始和孩子交談時,需要向他們提出明確的要求。為了使孩子的談話持續下去,要用一些鼓勵的詞,如我懂了,也可以提一些簡單的問題進一步引導孩子。在結束談話之前,不要打斷孩子的話,讓孩子詳述某一問題的情景,儘量描述它的細節。
  注意自身的行為語言
   行為語言是父母向孩子傳達資訊的一種不用語言的方式。許多父母仍然不知道怎樣利用自己的行為向孩子表示我在聽著呢,我感興趣,我在注意。有幾種主要 信號可以表示對孩子的注意:一是正面向孩子;二是與孩子緊挨著坐;三是身體豎直或和孩子傾斜;四是眼睛互相接觸;五是用慈愛的目光注視著孩子。
  表示自己有同感
  一個善於聆聽的父母,最重要的技巧是擺脫自己對問題的思想和感情,設身處地想孩子在經歷著什麼。有了這種技巧就能敏感到孩子情緒的波動,並將自己符合實際的看法告訴孩子。
  幫助孩子弄明白,並說出自己的經驗
  聆聽,是父母幫助孩子對自己內心活動和感受的比較深入理解的過程。在聆聽過程中,通過父母的詞語對孩子的敘述加以解釋和說明,可以幫助他們弄清楚自己所表示的意思。在解釋時,要多運用詞彙,盡可能幫助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準確、清楚地表達出來。
  準確反映孩子的情感
   一個極為有效的聆聽技巧,是要使自己成為孩子感情的一面鏡子,用語言説明孩子反映他們的感受。當父母認為孩子的感情是正常的、合理的,回避評價他或回避 壓制他的感情時,父母可以幫助他承認而不是否認這種感情。當消極的感情得到承認和表達後,將會擺脫其強烈性,為更積極的情緒和建設性的解決方法開闢道路。 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應作出有意識的努力。
                 
27招 用溫和的建議走進孩子的心靈
  教育專家陳鶴琴認為,孩子幼小的心靈極易受到挫傷,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只有用溫和的方式,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為什麼教育孩子時最好要用溫和的建議呢?
   首先,溫和的建議能減緩孩子的心理壓力,多數孩子都害怕批評,這是一種潛在的心理負擔。一旦受到了父母的呵斥,這種負擔便會轉化為心理壓力,孩子會 因為考慮到父母將怎樣處置,而變得焦慮不安,精神緊張;同時,自我保護的本能,又會促使孩子作出心理防禦,以至於在父母面前不敢也不願道出真情。
  這時,倘若父母能用和藹的態度、溫和的建議開導、說服,孩子就會獲得心理上的寬慰。緊張的神經會漸漸鬆弛,情緒穩定了,父母的說教也就容易接受了。
   其次,溫和的建議減弱乃至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常有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過分嚴厲的斥責。可以說他們是伴著訓斥聲長大的。在這些孩子眼裡,父母不 可親近,而且令人憎恨。由於情緒的強烈對立,所以對父母的要求,往往一概拒絕。有時甚至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調皮搗蛋與父母對著幹。可見,嚴厲斥責只能使孩 子的對立心理更趨激化。
  溫和的建議,心平氣和地就事論事,會對孩子產生良性暗示,願意接受父母的教誨。如長期堅持這樣做,自然會消除逆反心理,而且自覺按照父母所講的道理去學習、生活和做人。
  再則,用溫和的建議與孩子談話,可以縮短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增進彼此的親密關係。相反,那些熱衷於保持父母的尊嚴,對孩子聲色俱厲的訓斥,往往會阻礙父母與孩子之間心理的溝通和感情的交流。
  總之,用溫和的建議與孩子溝通,比較合乎孩子的心理要求和特點,它有助於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感情的溝通,從而使孩子尊重父母、信賴父母,自覺自願地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
  如果父母用命令的口吻告誡孩子,孩子就會拒絕,因為他們感到對你的讓步,就意味著自己的軟弱和不自主。經常聽到有些父母高聲亮嗓地吼孩子:不要吵,不要亂喊亂叫!斥責孩子父母說話時別插嘴!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往往也會態度強硬起來,變得蠻不講理。
  其實,客氣地用溫和的語調徵求孩子的意見,他們會樂意去實現你的願望。如果你改換成溫和的口吻,表示重視孩子的意見,友好地問:你是怎樣想的?或者說:我想和你商量一下,你說怎麼辦才好?你就會看到孩子會很認真地考慮和關心你提出的問題。
  強強是個聰明的孩子,平時也很乖巧。但有一次,他跟父親到姑姑家去玩時,卻發生了點不和諧的小插曲
  到了姑姑家後,由於爸爸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姑姑了,所以難免和姑姑聊得時間長了點。本來強強和姑姑家的表弟玩得也很好。可是快到吃飯的時候,強強吵著要回家。爸爸正姑姑聊到興處,也沒有心情理強強,只是隨口說了句:去!去!去!……”
  沒想到強強一改往日的乖態,躺在地上撒起潑來。這還真讓爸爸下不來台,爸爸掄起巴掌就在強強的臉上留下了紀念。這下強強更不依了,姑姑只好讓他們父子打道回府,一頓好端端的相聚就這樣在不和諧的氣氛中收場了。
  其實如果爸爸能和強強說得好一點,或許就不會發生出現這種尷的局面。這是爸爸粗暴的結果。
  當孩子出現問題時,父母不妨先放下打罵粗暴的管教方式,不妨嘗試一下使用溫和的建議,或許真的能收到預料之外的良好效果呢。
  以體恤和寬容孩子為出發點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個不斷把錯誤和學習的過程。因此,面對孩子的問題,父母不能發脾氣或自我失控,而應該以理解,體恤和寬容孩子為出發點。唯有如此,才能夠做到理智、平靜地面對和處理孩子身上的問題。
  針對孩子情況提出建議
  有效的建議,都是有的放矢的。父母對孩子提出建議應該從孩子的實際情況出發,做到具有針對性和可行性,只有這樣才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否則,無效的建議提的太多了,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
  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願
  父母給孩子提建議是應該的,但千萬不能抱著孩子一定要聽取的想法,否則,一定要孩子聽取,那就不是建議,而是命令了。孩子也是人,他們有自己選擇的權力,對於父母的建議,他們聽取不聽取,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千萬不能採取壓制或脅迫手段。
  愛意融融,用溫情打動孩子
  對孩子的建議,要包含無限的真誠和濃濃的愛心,因此,只有這種溫情脈脈的建議,才能最有效地打開孩子的心靈,被孩子聽取。
  未成曲調先有情。教育孩子只有動之以情,才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當父母能夠用溫和的春光去照耀孩子的心,孩子就會在愉悅之中成長。
                 
28招 不用權威的口吻指責孩子
  家教專家指出:責備孩子的聲音越小,孩子聽得就越認真,教育的效果也就會越好。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時刻不忘自己的父母權威,動輒對孩子破口大駡,似乎只有這樣才能表現出自己的父母地位。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
  還有些父母批評孩子時表情嚴肅,聲音很大,以為嗓門越大,孩子越會記憶深刻,效果也就會越好。其實這是家庭教育的誤區,這樣不僅不能收到預期效果,還有可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結果是事與願違。
  據美國教育專家一項的研究結果顯示,與肉體處罰比較起來,父母對孩子動不動就破口大駡,更有可能在以後的歲月給他們造成心理傷害。
  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馬丁·H·泰切在6月號的《美國家教研究》雜誌上撰文指出:每個父母都不應該低估對孩子責駡產生的後果。泰切還表示,父母應該對孩子所遭受的各種不同的創傷給予細心的關注,因為與那些特定的身體上的虐待相比這或許更具嚴重性。
  泰切在報告中指出,一直以來缺乏對孩子遭受口頭責駡所造成的影響的研究。此前專家的研究只集中於身體或性虐待或目睹家庭暴力對孩子造成的長期性影響。
   泰切還發現:只經歷過情感虐待對孩子的心理影響和對那些只經歷過性虐待的孩子或只經歷過身體虐待孩子的影響是一樣的。與身體和性虐待相比,情感虐待對精 神分裂症狀的影響要更為強烈,而那些經歷辱駡和目睹過家庭暴力的孩子與那些經歷家庭性虐待的孩子相比會表現出更多的分裂症狀。經歷過的虐待類型越多,精神 病學方面的症狀也就越多。
  泰切最後得出結論表明:遭受責駡容易讓孩子產生壓力,心情緊張,這又影響了他們大腦中某些脆弱區域的正常發育,導致他們在精神病學方面出現許多嚴重後果。
   母親見女兒小博練小提琴的姿勢不對,就提醒女兒,誰知女兒很不服氣。可能因為情緒不是很好,母親就突然來氣,數落起小博來:上課時老師讓看老師的姿勢, 你的眼睛卻往別處看,結果總是不能正確模仿;學琴的人那麼多,可外面有人進來,只有你分神扭頭去看;說了她多少遍琴頭要抬高,還是拉不了半分鐘就低下去 了;很多事情並能做到可是偷懶不做……
  小博見母親責備也不吭聲,依然不緊不慢的練,但她眼裡含著的淚。和大部分在火氣中的父母一樣,小博如果 說一句讓母親覺得她自己做得不好的話,母親的火氣可能就會消了,可小博不吱聲。母親就覺得那是一種無聲的抗議,於是越發煩躁,想起最近小博的種種不聽話的 表現,順便就提起來責備小博了,火氣越來越旺。
  結果自然是小博沒心事練琴,效果不好,而母親也越來越覺得這樣控制不了情緒的責備有點過分,結果一個自己在責備孩子,一個自己在責備自己……最後小博哭了,母親也難受得流淚了。
  孩子容易犯錯,並經常犯同樣的錯誤,父母的批評指責是必要的。但態度一定要誠懇,倘若大聲訓斥,甚至拳打腳踢,結果收效甚微或適得其反。為此,責備孩子時要掌握好以下技巧:
  指責要適時和適度
  孩子有了缺點錯誤應及時給予責備,趁熱打鐵,不可拖拉。在責備孩子時,態度要嚴肅,語氣要平和,擺眼前事實,講錯在何處,不要翻老賬,拉三扯四地就會喧賓奪主。孩子聽了煩,當做耳邊風,會事與願違,達不到目的。
  以說明過失的後果代替責駡
   如果孩子不慎抓破了同伴的臉,有的父母開口便責駡孩子:誰讓你去抓人家的?看我不打你的手。這樣一來,反而強調了孩子的過失行為,孩子的注意力就會全部 集中在與你的責備相對抗上,根本不會想到反思自己的行為,也就達不到教育的目的。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可以用說明過失後果的方式來調動孩子的情緒體驗,比 如,可以對孩子說你把別人的臉都抓破了,流了血,如果是你是不是會很疼呢,從而喚起孩子的同情心,這樣他才能反思自己的過失行為,並逐漸改正。
  語速應緩慢,以低於平常的聲調責備
  有的父母一見孩子犯了錯誤,也不問青紅皂白自己先激動起來,連珠炮似地數落孩子,孩子往往因懼怕而一句也沒聽清楚,更沒聽進去,說了也白說。如果說話時的語速放慢些,低而有力,讓孩子聽清楚你所表達的態度,則更有利於孩子明白自己的錯誤所在。
  可以用表揚他人的方式來責備孩子
   對於孩子一些不構成直接損害的行為,用這種責備方式可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例如:孩子不愛起床,父母可以說:鄰居的明明已經在洗臉了,他好能幹喲,早早 起來,不遲到,也不會耽誤爸爸媽媽上班,這才是好孩子。孩子都有被表揚的欲望,這種向上的內驅力往往抵消了由於責備帶給孩子的自卑心理,對於年幼的孩子尤 為有效。
  要讓孩子知道你是愛他的
  有的父母責備孩子後,常常忽略了這一環節,把孩子冷落在一邊,常常使孩子將委屈的情緒轉嫁到父母 的責備上,而產生抵觸情緒。因此,父母應在孩子有悔過表現時,如:傷心、流淚、反省時,通過替孩子擦眼淚、摟抱、撫摸等舉動,告訴他你是為他好,是愛他 的,引導他說出對過失的認識。這樣,你的責備不僅使孩子認識到了錯誤,也增進了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29招 從生活細節上體貼孩子(1)
  世界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教育孩子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從觸及孩子的心靈開始。而走入孩子心靈的最好辦法,莫過於從生活細節上體貼孩子,關心孩子。
  從生活細節上體貼孩子,包括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每一次談話,細心觀察孩子的每一個眼神。也就是說,無論什麼樣的教育都應當體現出對孩子的人文關懷,這種關懷應從生活的細枝末節入手,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尊重、關愛,從而影響孩子的心靈。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父母或者由於工作忙,或者由於生活壓力大,或者由於疏忽,因而對孩子關心不夠。缺乏關愛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問題。
   13歲的小雪跟10歲的妹妹吵架,姑媽批評了她倆,小雪竟負氣離家出走,姑媽焦急地四處尋找,因小雪的父母都在外地經商,平時托她代為照顧兩個女兒。幸 好到了晚上,小雪的父親打電話說孩子去找他了,姑媽這才松了口氣,但卻產生了深深的擔憂。保姆告訴她,小雪平時就經常打妹妹,說家人更愛妹妹,對她卻很忽 視,小雪還說過幾次想跳樓。
  而實際上,平時無論是姑媽還是孩子的父母,對兩個孩子都是一視同仁、公平對待,並沒有偏向。更讓姑媽著急的是,當她對小雪的父親講起孩子的一些值得關注的表現時,孩子的父親卻總是不以為然,覺得小孩子能有什麼問題?
  父母給孩子一樣的玩具、一樣的美食,東西都平均分配,以為這樣就是對孩子的公平。事實上,這正是對孩子的不公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而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所需要的更不可能一樣,用物質衡量和代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有一位父母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記得去年兒子過生日的那天,一回家,他就興沖沖地告訴我:媽媽,今天我有一份最好的禮物,你猜猜是什麼?望著兒子有點發紅的笑臉,我說:一定是什 麼玩具了。”“不對,今天老師表揚我了,說我的作業做得非常好。聽了這話,我不由得心中一震,老師的一句表揚勝過我們的任何禮物,兒子長大了,不再是只 需要電動車、坦克玩具的小孩兒了。
  細細想來確實如此,由於平時對兒子的要求太高,在檢查他的作業時,做得好的只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不會對他 有所贊許;相反,做得不好的地方,則會橫加批評,甚至是訓斥。久而久之他感到的只是批評和訓斥,在媽媽的眼裡永遠是做不好的,老師的一句表揚讓他感到了對 自己的認可,感到了無窮的快樂,勝過了任何禮物。
  所以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會更多地考慮孩子的心理要求,看見兒子有進步的地方,我就會及時的加以表揚;做得不好的地方,及時加以糾正,使他逐漸找回以往的自信心。
  好惡分明是我兒子最大的特點。有興趣的事情,他非常願意做,而且也做得非常好;相反,沒興趣的事情他就會敷衍了事,甚至心裡有抵觸畏懼情緒,越做越不好,越不好就越沒興趣,久而久之形成了惡性循環,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數學。
   由於他比較粗心,所以作業經常有計算錯誤,時間長了,他就失去了興趣,每次做作業如臨大敵,要麼很快地做完,要麼就是不會,即使是做完的也是錯誤百出。 因此,我不時地告訴他,要相信自己,要多動腦,只要改掉粗心的毛病,就會得到老師的,並要求他把每一次的練習都當成考試,認真對待,不要放過任何一 次證明自己的機會。
  另外平時帶他出去買東西的時候,也不時地讓他幫我計算應付的錢、找回的錢以及可以用幾種方法把大面額的鈔票換成小面額的錢等等,抓住一切機會讓他懂得數學在我們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從中找到樂趣。
  相反,他對吹口琴非常感興趣,經常找時間自己琢磨,並總結了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有些曲目老師還沒教,他就已經會吹了,而且吹得也比較好。所以一看到兒子對數學失去興趣的時候,我就會用吹口琴的事情來鼓勵他,讓兒子感到有了興趣任何事情都會做好的。
  所以,我感到對孩子的教育首先要確立一個符合自己孩子實際的目標,在點滴的關愛中鼓起孩子的學習樂趣,使孩子不斷進步。
  從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體貼孩子,多參與,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這樣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成長相當重要。
  孩子需要體貼愛護,這對於他們的情緒安定和感受親子間的親情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能持續得到父母給予溫暖的關愛,體貼的照顧,以及肯定的回饋,有助於孩子認知能力和情商的發展。
  父母不但要關心孩子生理上的需要,還應當關心孩子心理上的需要,真心傾聽孩子的訴說,耐心瞭解他表達的意思,多多給予支持和引導,進行平等的雙向交流。
  作為父母,應當對教育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時刻不忘予以關注。
  一切以理解孩子為出發點
   常言到:理解萬歲,此話不假。作為父母,時常希望自己的意願得到別人的理解。其實,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的,他們也有美好的願望。只是有時他們不知道怎樣 表達,甚至會選擇用不恰當的方式,如果父母不正確的理解,也許孩子那顆純潔、善良的心靈,就被我們傷害了。從此,他們也許會為此做一個感情麻木的人,因為 他們會感覺到,好心不能得到回報。如果父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聽孩子說說自己的真實想法,真正體會孩子的出發點,就會發現孩子那顆金子般的心。孩子也會為 自己的善良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而欣慰。接著,他們會去做第二件、第三件好事,直到形成美好的人格。
                 
29招 從生活細節上體貼孩子(2)
  給予孩子無私的關愛
   要想真正成為孩子最信賴的人,就要具備慈母般的愛。母愛是人世間最神聖的感情,因為這種感情沒有任何私利之心摻雜其間。孩子的眼裡,老師是一位威嚴的長 者,因此,當他們的行為出現問題,老師想瞭解他們時,很難聽到孩子的真話,原因是怕被老師批評。因此,在生活中,你要讓孩子知道,你是多麼的關心他,愛護 他。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敞開心扉。
  每天儘量多地和孩子在一起
  現代社會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的工作更加忙碌,父母和孩子在一起 生活的時間少了,教育孩子的時間更少了。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忽視或中斷了親子關係的紐帶。父母應多抽出時間照顧孩子,和孩子多多互動與交流,從而建立 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和身心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30招 讓孩子感覺到深深的愛(1)
  沒有愛的世界是冷酷的,沒有愛的世界是悲慘的,沒有愛的世界是陰暗的。作為父母,應當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深深的愛。
  父母深深的愛,恰似大江大河的源泉,當孩子生命面臨乾涸時,給孩子希望;父母深深的愛,恰似不滅的燈塔,當黑暗襲來時,給孩子光明;父母深深的愛,恰似激昂的旋律,當孩子意志消沉時,給孩子鼓舞;父母深深的愛,恰似激越的號角,當孩子煩惱襲來時,給孩子力量。
  知心姐姐盧勤曾說過:愛是一個口袋,往裡裝產生的是滿足感,而往外掏產生的是成就感。的確,如果讓孩子時時刻刻成長在愛心中,那麼孩子就會生活在快樂與滿足中,就會用一種深深的愛意去感悟生命,迎接挑戰,健康地成長。
  李嘉誠的父親就是這樣對待李嘉誠的——愛要表達出來。
   李嘉誠的家族治學風氣很濃,知書識禮,李嘉誠的父親知識涵養俱佳,德高望重,致力於教育。可是,1943年冬天,對於14歲的李嘉誠來說是沉痛的,他那 慈祥溫和的父親,永遠離他而去了。但面對人生,李嘉誠沒有退卻,而是鼓足勇氣面對現實,以一種豁達的心態擔負起家庭的重任,接受人生的挑戰。
   李嘉回憶說:“難忘的是父親的擁抱。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穩健而富有涵養的父親,與我親密接觸時,常常會忍不住緊緊擁抱我,並把我舉得很高;父親還時常對 我說,你是父親的驕傲,有你這樣一個兒子我是多麼自豪。父親把他滿腔的愛心都傾注在我身上,並培養我成為一個自信的、有主見的人。
  人生的啟蒙教育,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孩子的心靈充滿了天真、好奇,父母的擁抱和期待是最好的一招。
  調查表明,當今,有近70%的孩子喜歡父母的擁抱,有近1/3的孩子認為人的一生都需要父母的擁抱。西方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都有一定程度的皮膚饑餓感。在父母給予孩子的眾多接觸中,以抱著孩子和摟著孩子的肩膀最為有效。在此時,孩子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十分強烈。
  擁抱孩子,通過親子之間身體的相互接觸,是傳達愛意和親情的良好溝通方式。父母就是通過這樣的親昵來表達自己的愛。
  正是孩子在這種父母之愛的浸潤中成長,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品質,為孩子的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
  孩子一切生活的基礎和未來的認識及行為幾乎全部歸結於早期教育,而早期教育的愛是孩子的人格、心智、道德等各方面發展的最重要的基礎。
  父母的愛是奔騰的熱血,是跳動的詩句,是陪伴孩子一生旅程的花朵。父母的愛的教育是飄入孩子耳朵的一個清音,是拂過孩子眼睛的一抹新綠,是流過孩子心靈的清澈溪流。
  用愛心去關愛孩子,就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在父母的教育中,應把對孩子的愛放在首位,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以此來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充分的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
  每個父母都應該懂得:愛是教養孩子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資格談去教育孩子。
   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而關愛孩子則是一門藝術。研究表明,把關愛強加于孩子,極易扼殺孩子的天性和童真,導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教育 專家認為,對孩子過度的關愛與對孩子採取棍棒教育如出一轍,只不過後者的傷害是從肉體到心靈,前者的傷害是從心靈到肉體。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每一位父母都應該正確適度的愛自己的孩子,讓孩子體驗愛的力量,引導孩子走向成功。
  教育專家指出,父母愛孩子一般有五種方式:
  身體接觸
  身體接觸是最易於使用的愛的語言:常被人握著、擁抱和親吻的孩子,比那些被人長期甩在一邊且無人碰觸的孩子容易發展出健全的感情生活。
  言詞肯定
  作為孩子,再也沒有比聽到父母在口頭上肯定的話,更能使他們感受到被愛了。每個父母都應該每天對孩子說幾句誇獎和讚美的話,即使覺得自己掌握不好誇獎的尺度,那最起碼也要做到不再挖苦、數落、諷刺孩子。
  時刻關注
  時刻關注就是給予孩子全心的關注。這種關注向孩子傳達的資訊是:孩子你很重要,我喜歡跟你在一起。這會使孩子覺得他對父母來說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他覺得真正被愛,因為他完全單獨擁有父母。
  贈送禮物
  贈送禮物是表達愛的有力方式。在贈送禮物的時候,效果常常會延續到好幾年以後。最有意義的禮物會變成愛的象徵,而那些真正傳達愛的禮物,則是愛之語的一部分。贈送孩子的所有禮物,最終都會成為展示父母的愛的東西。
  行動支持
  父母對孩子的行動支持,不僅是對孩子表達愛的一種方式,還是給孩子以身作則的人生示範。父母為孩子所做的服務行動,最高目的在於説明他們成為成熟的人,並學會借由服務的行動去愛別人。而服務不單包括説明自己愛的人,也要服侍那些根本無法回報或償還這些慈愛的人。
  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但並不是每一個子女都能感受到的。有的父母害怕嬌慣孩子,就採取一種很嚴格的方法對待孩子。孩子處於負面陰影之下。這樣的結果,常常會引起孩子自尊心的缺失。自尊心一種很難培養的德性,而獨有愛可以為之。
                 
30招 讓孩子感覺到深深的愛(2)
  父母的愛要向孩子表達出來,這樣做有助於培養孩子美好的心靈和鑄就高尚、完善的人格。
  
                 
31招 包容孩子的過失(1)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小心摔壞東西、損壞東西的事情非常常見。對自己不小心所造成的破壞,孩子也非常後悔和難過,甚至感到恐懼。
  這時,父母應該包容和安慰孩子,而不是批評和指責。批評和指責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造成孩子對父母感情的疏遠。以後再發生這種事情,他們可能會故意隱瞞父母,從而使孩子養成說謊的習慣。
  關心孩子,應該對孩子不小心的過失行為給予包容。這樣不僅可以安慰孩子的心靈,更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這件事情吸取有益的經驗教訓;而一味地訓斥和打罵,只會讓孩子感到恐懼,卻淡忘了事件本身。
  有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好意而不小心給父母造成傷害,這時候,父母的包容就顯得更加重要了。要做到在包容中教育孩子,真正讓孩子吸取教訓。
  當孩子本意正確、方式錯誤的時候,父母首先應該對孩子的本意給予賞識,然後幫助孩子分析錯在哪裡,並教給他正確的方法,指導孩子的生活和學習。
  受到父母賞識、包容和教育的孩子,會在愉快中接受父母的建議,時刻記住自己的過失,並在以後逐步改進或改正。
  當孩子不小心損壞了家裡的物品或傢俱,父母不要對孩子發火,而應該給他們包容和安慰。告訴孩子: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不過,以後注意點哦!
  當孩子出於好意卻做了壞事,造成比較大的損失時,應該告訴孩子:謝謝你的好意,但是你的方法錯了,結果讓父母非常傷腦筋,以後應該這樣……”
  我們可以看看下面案例中的父母是怎樣做的。
  有位叫大衛·柯珀菲爾的醫學科學家,當記者問他為什麼比一般人更有創造力時,他回答,這與他兩歲時發生的一件小事有關。
  有一次他嘗試著從冰箱裡拿出一瓶牛奶,因瓶子很滑,他一失手,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像一片牛奶海洋。
  他的母親來到廚房,並沒有對他大呼小叫、教訓或懲罰他,她說:哇,你製造的混亂可真棒!我還沒見過這麼大的奶水坑。牛奶反正已不能喝了,在父母們清理以前,你要不要在牛奶中玩幾分鐘?
  他的確這麼做了。幾分鐘後,他的母親說:你知道,每次當你製造這樣的混亂時,最好還得把它清理乾淨,你想這樣做嗎?我們可以用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一隻拖把,你喜歡哪一種?他選了海綿,於是他們一起清理打翻了的牛奶。
  之後,他母親又說:如何用兩隻小手拿大牛奶瓶,你已經做了一個失敗的實驗。來,讓父母們把瓶子裝滿水,看看怎樣才能拿得動它。小男孩很快就學會了,用雙手抓住瓶頸,就可以拿住它不會掉。
  這位科學家在那一刻懂得了過失是學習新東西的機會,因此不需要害怕過失的道理。
   當孩子有了過失的時候,恰好是教育的良機。因為,內疚和不安使孩子急於求助,在這樣的時刻,他們明白的道理更能刻骨銘心。此時,父母應保持冷靜,既不要 簡單粗暴地訓斥,也不要毫不在意,而應當講清道理,指出彌補過失的方法,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從過失中學到有價值的東西。
  孩子的成長從某種意 義上講就是不斷減少過失的過程。善待孩子的過失,其實也就是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使其避免再犯同類的過失或錯誤。作為父母,無論孩子所犯的過失是大是小, 都應該努力以心平氣和的心境來對待;暴怒對待孩子,不但于事無補,傷害了孩子,還會掩蓋了過失的本質,可能會讓孩子一錯再錯。
  其實,孩子犯錯是很正常的。面對孩子的錯誤,如果父母不注意教育方式,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責駡、懲罰,不但不能讓孩子改正錯誤,相反會使孩子形成膽怯、退縮或者是叛逆、攻擊等不良心理。所以,包容孩子的過失,以平靜的心態對待孩子的過失,才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大部分父母也想包容孩子的過失,但有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那麼,你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體諒孩子的過失
   在生活中,有時父母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過失,更何況是不諳世事的孩子。因此,面對孩子的過失,父母要學會制怒,以一顆平常心來對待,把它看作是正常現 象,是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父母要心平氣和地給孩子講道理,幫助孩子分析過失所在,並指出改正的辦法。如果父母能包容孩子的過失,那麼孩子也會學會包容 他人。如果對孩子暴打一頓,也不可能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相反有可能讓孩子從父母那裡學會了用武力解決問題。
  區別對待孩子的過失
   孩子的過失分為偶然性過失和主觀性過失。偶然性過失,一般是由於孩子無心或無意間所犯的過失,如上面案例中的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對待這類過失,父母 要原諒孩子,並幫著孩子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主觀性過失,主要是指孩子由於故意或判斷失誤造成的過失。孩子犯這類過失的主要原因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不知道 這種行為是過失的。對待這類過失,父母一定要嚴肅認真,給孩子講清楚過失所在以及危害,並要督促孩子改正。
  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有的 父母性子特別急,當孩子犯錯時,不給孩子解釋的時間和機會,先打罵一頓再說。其實父母的這種做法是很自私的,打罵孩子僅僅是為了發洩自己的怒氣,緩解自己 的情緒,絲毫起不到教育的目的。有時孩子犯錯並不是出於本意,而是想幫助父母做點事,只是由於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不夠才犯錯的。比如有個小女孩本想幫父母洗 碗,卻不小心把碗打碎了。如果父母不聽孩子解釋而打了孩子,其結果是打擊了孩子勞動的積極性,以後孩子再也不會幫父母幹活了。
                 
31招 包容孩子的過失(2)
  教孩子學會自我教育
  有時孩子無意犯了錯,還沒等父母批評教育,自己已經開始後悔、反思並自我教育了。因此,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自己尋找原因並加以改正,這樣孩子對自己所犯的錯會有更深刻的認識,改正過失的自覺性也會更高,以後就會少犯或不犯同類的錯。
  總之,孩子的心異常嬌嫩,像一株剛露頭的嫩芽,一朵初綻放的花蕾,要求父母加倍的呵護。
  面臨孩子,父母只有用一顆博愛寬恕的心去包容他們的過失,用更恰當的方式去處理問題,正確的引導他們的人生方向,那麼他們就會踏入健康成長的光明大道。
                 
32招 寬容孩子的缺點(1)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是沒有的,何況是正在成長的孩子。而且孩子身上所謂的優點和缺點往往是辯證的,表面是缺點,實質卻包含著優 點的潛能;今日的缺點,也許就是明日的優點。辯證法告訴父母,一切事物都處於轉化之中,在一定的條件下,一個孩子的缺點也能夠轉變成為優點。
  美玉也有瑕疵:孩子有缺點不可怕。
   人的能力從生下來那天起,就是在各種客觀影響下而成長起來的。因此作為缺點表現出來的東西,也可以說是客觀形成的一種能力。既然是作為能力養成的,要想 完全矯正也是很難的。無論是缺點還是優點,如同我們現在再也不能改變我們的過去一樣,是既成事實的東西,無論如何是不能否認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有反省過 去,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以便重新沿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那麼,當孩子感覺到自己不如別的孩子做得好的時候,他們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他們往往會到父母那裡尋求一個證實或者一些安慰,這時候,父母不應再給孩子的傷口上撒上一把鹽,而應該寬容、鼓勵孩子,讓孩子始終對自己充滿信心。
  每個孩子的能力都是不同的,他們總會在一些方面有不足甚至是缺陷。這時候,如果連父母都看不起他們,甚至嘲笑他們,那孩子會更加自卑,甚至自暴自棄,從而毀了孩子的一生。
  所以,賞識孩子,不僅僅表現在誇獎孩子的優點和長處,也不僅僅是激勵孩子更加努力和勇敢,還包括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短處甚至是身體的缺陷。通過寬容孩子的缺點,可以説明孩子克服缺點、彌補缺陷,從而健康地成長。
  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可以說,不論什麼樣的缺點和不足,都是可以糾正過來。例如:
   有一個叫何麗的孩子,已經上幼稚園了,她最不喜歡上的課是手工課,因為她總是不能順利地做好老師教的內容,她的手不像其他孩子那樣靈巧。為此,她非常苦 惱,回家問媽媽,媽媽對她說:每個人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你可能不如別人手巧,可是你也有很多他們沒有的優點。再說了,媽媽小時候還不如你呢,你看我現在 不是什麼都會做嗎?
  媽媽的話讓何麗信心大增:對啊,我雖然不如別人手巧,但是我能唱出好聽的歌曲,還會給其他孩子講故事呢。
  上小學後,她開始討厭體育課。因為很多體育項目她都做不好,她不如其他孩子跑得快,不如其他孩子跳得高,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動作都不能順利地完成。為此,體育老師也經常說她。看著別的同學在操場上快樂地跑著、跳著,她只能傷心地掉眼淚。
  她去找爸爸訴苦,爸爸把何麗攬在懷裡,心痛地對她說:不是你笨,是爸爸不好,把這個缺點遺傳給了你,我小時候還不如你做得好呢,不信你看……”爸爸說著,非常笨拙地在地上做了一個前滾翻的動作。看著爸爸笨笨的樣子,何麗不禁笑了起來,原來這麼優秀的爸爸都有缺點啊。
  孩子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些缺陷,只是程度不同。對於具有明顯生理缺陷的孩子,父母更應該通過自己的賞識和鼓勵,給他們生活的自信和勇氣。有時候,甚至需要一些善意的謊言,巧妙地一下孩子,讓孩子在謊言中忽略自己的缺點,抹平心中的自卑。
  面對有缺點的孩子,父母不僅要安慰孩子、鼓勵孩子,幫助讓孩子樹立信心,更要注意發現和培養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幫助孩子揚起生活的風帆,創造人生的輝煌。
  那麼,怎麼樣才能做到寬容孩子的缺點,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
   首先,要瞭解的一點是,孩子是生來就不同的,孩子的某些缺點可能就是他的個性所致,這不完全是他自己能夠控制的,所以,父母不能以孩子不應該這樣的 想法來教育孩子,而是要同情孩子的缺點,這不是他的錯,雖然需要改正,但是,要知道如果你的孩子改正了,他比沒有缺點的孩子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他事實上更 優秀。
  父母之所以不接受這樣的觀點,主要是父母以大人的標準來判斷問題,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父母只有接受孩子的缺點,同情孩子的缺點,才能心平氣和地説明孩子糾正缺點,所以在教育孩子上,心態同樣決定一切。
  其次,要瞭解的是人都喜歡聽讚揚的話,對自己的缺點不是不清楚,而是不願意別人說得太清楚,所以父母不要直接攻擊孩子的缺點,那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這是一種本能的自我保護,誰都一樣,換作自己又有什麼不同呢?
  所以在指出孩子缺點的時候,最好先讚揚他的優點,即使這優點是你都不相信的,反正他相信就行了。孩子很粗心,你可以先誇他做事很果斷,就是細心差了一點,孩子語文不好,數學不錯,你當然是先誇他數學厲害,語文再加把勁那就更厲害了。
   再次,避免錯誤的家教觀念。讓孩子出色是父母的最大心願。然而,父母教育孩子的錯誤觀念以及由此導致的錯誤家教方法,不僅不能糾正孩子的缺點,反而影響 孩子的健康成長。而抱著一味批評和指責,認為棍棒出才子,企圖用這種壓力迫使孩子改正缺點、錯誤的想法也是錯誤的。這種作法,往往使孩子越來越沒有信心, 結果只能是情況越來越差。
                 
32招 寬容孩子的缺點(2)
  孩子總會漸漸長大的,特別 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逆反心理會越來越明顯,故意不聽話,甚至與父母對著幹的情況時有發生。這種情況如果單純歸為孩子的缺點顯然不太科學。對此,父 母究竟應該怎麼辦?不少父母採取強制孩子服從的辦法,堅決不允許孩子的不順從行為,這是很不恰當的。強制服從,即使孩子表面上屈服了,但他們的心裡是不服 的。心理壓抑久了,總有一天要爆發,到那時,釀成大問題,後悔可就晚了。
  錯誤的方法只能得到錯誤的結果,因此,每一位做父母的,在抱著教育孩子改正缺點、發揚和光大優點的美好願望的同時,千萬不要一廂情願,不講科學,採取這些錯誤的方法來教育孩子。
  所以,父母要寬容孩子的缺點,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更好地改掉缺點,養成更多的優點。
                 
33招 理解孩子的壞脾氣(1)
  每一個孩子都會有脾氣。教育專家認為,當孩子有了脾氣時,父母首先應當理解,然後採取適當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孩子的心情由
  孩子到了會走路的時候,什麼都想自己來做的意欲便開始萌發出來了。例如,吃飯時想自己吃,可因為還不會用調羹,撒掉的比吃進去的還多,結果會變成用手抓著吃了。不過,為了培養孩子的自發性,即便是這樣也不要去阻止他。
  開始表現出自發性的孩子,常常想要做一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且一旦做不好的話就大發脾氣,不是哇哇叫喚,就是倒在地上打滾,或者是亂扔東西。
  對於父母來說,這是一個很傷腦筋的時期,於是,當孩子想自己一個人做什麼時,父母很可能就不由分說地訓斥道:不行
  但是,孩子的這種自己來做的願望正是意欲成長的表現。因此,媽媽要瞭解1歲左右的孩子就是這個樣子,在孩子想自己做的時候就讓他試著做一做。
  愛發脾氣是孩子在1歲以後出現的現象,一旦不如意,便大聲哭鬧、跺腳、打滾。這種動肝火不一定是對著別人,有時候還會沖著自己。
  希望別人那樣,自己想要這樣”——這些欲望過於強烈,而現實又無法滿足,這時孩子幼稚的心便慌亂起來,在情緒上表現出不安定。想睡覺了、肚子餓了、感到累了的時候,一點小事都可能引起孩子發脾氣。
  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應不聲不響地把他抱起來,或者是平靜地注視著他,等待孩子自己安靜下來。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這種脾氣暴躁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父母需要瞭解這一點。不要覺得孩子這是變壞了,去責怪、訓斥他。
  在商店玩具櫃檯前常可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要父母買某一玩具,父母不肯,孩子就大發脾氣,吵鬧不止、甚至躺在地上打滾。怕丟面子的父母趕緊以滿足孩子的願望來使孩子停止吵鬧折騰。
  孩子由此感到,只要自己發脾氣,在人前大鬧,父母就會滿足自己的願望。於是,每當孩子有新的願望,父母不答應,孩子就大發脾氣,最後父母不得不屈從。久而久之,孩子越來越得寸進尺,脾氣也越來越大,人也變得越來越任性、粗暴。
   喬莊4歲的女兒特能哭鬧,以前喬莊夫婦總是姑息遷就她,結果她以哭為武器,眼淚說來就來。喬莊感到這樣下去不行,遂找機會反復教育女兒,有什麼要求,一 定要說出充足的理由來,只要理由是正確和合理的,父母就一定會滿足她。反之,如果不講理地哭鬧,那麼即使是合理的要求父母也不答應。
  這天,女兒又開始犯倔了,喬莊讓她先練畫兒。每天規定好的時間,而女兒偏偏要先玩新買的玩具。喬莊一再給她講要養成先學習後玩的良好習慣的道理,但女兒就是不聽,而且還使用了她慣用的伎倆——抹眼淚。
  這時,喬莊見說理不行,馬上斷然宣佈:今天不能玩玩具了。女兒一聽,哭聲又上了一個音階,喬莊也馬上升級明天也不許玩玩具了。結果到了第二天,女兒果然沒能摸著玩具,不過她也沒敢再哭鬧,以後她就很少再採用這種無理的方式來表達要求了。
  孩子不是天生壞脾氣的,而是做父母的慢慢地把孩子養成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指出,孩子們的行為無論好壞,一旦受到了成人的讚揚或獎勵,就使這一行為得到了強化,以後在遇到類似情景時,這一行為就很容易再出現。
   當孩子第一次為了實現自己的願望,以發脾氣為手段來威脅父母時,做父母的擔心孩子哭壞了嗓子,或怕在公共場所丟面子,就去摟抱孩子,滿足孩子的願望,這 就使孩子發脾氣這一行為受到了強化,即孩子懂得了他可以以發脾氣來獲得父母的摟抱或得到想要的東西。為了一個又一個願望的實現,孩子開始一次又一次地發脾 氣了,最終成為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
  事實上,小孩子發脾氣有很多種類型,只要區別其中的差異,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排解工作。孩子為什麼會有脾氣呢?
  疲勞或受挫折時發脾氣
   孩子在饑餓、疲勞或為他所做的事感到困惑時,很容易發脾氣,其發洩方式主要是哭叫和踢東西。對此父母應及時作出反應,安排他小睡或給他小吃。如果這樣還 不行,就要設法使他安靜下來,問清楚他哪裡不舒服,並安慰他,鼓勵他,給他提供幫助。如果還不奏效,就讓他去做些別的事情,以轉換心情。
  尋求父母的關注
  有時,孩子想要和父母玩,想要父母注意他,或者父母沒有答應他的要求,或者父母出門不準備帶他,於是他就連哭帶喊,甚至重重地撞門。這時,父母需要對他微笑,對他說愛他,並把他放在一個安全的地方,讓他發他的脾氣,等他安靜下來,再主動與他談話。
  跟父母賭氣,使小性
  該吃飯了,父母宣佈說,但孩子卻說我們去散步吧!,他還是說;無論父母說什麼,他都反對。這時,父母可以推遲一些事情,可以放段輕音樂,讓孩子放鬆一下,切忌做正面衝突。就像父母一樣,孩子也有心情不順的時候,雨過天就晴了。
  破壞性或惡作劇的發脾氣
                 
33招 理解孩子的壞脾氣(2)
  孩子可能會專門在公共場合和人多的時候,發出尖叫。對此,你可以採取隔離的辦法,既讓他冷靜下來,又作為一種懲罰。事後,父母應該告訴他這樣做是非常不禮貌也不受歡迎的,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行為和表現。
  孩子的情緒失控
  有時孩子會在身體上和情緒上完全失去控制,尖叫著而且連踢帶敲地鬧個不停,此時父母一定要冷靜,儘量抱住他,讓他平靜下來,以防他傷害自己或他人。事後,父母一定要認真聽取他的想法,瞭解事發原因,以防再犯。
  孩子一旦發脾氣,作為父母應該採取如下措施:
  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其次,父母要儘量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比如,你是否太專權了,什麼都說了算,讓孩子感覺不到自主和成就感,如果是這樣的話,父母不妨在一些無關大局的事情上讓他做決定。教他如何做出正確的決定,這也是他真正成長的開始。
  最重要的是,在孩子發脾氣時,父母一定要把握住自己,不要急躁。如果他不願洗澡,父母不妨讓他再玩一會,但不能放棄讓他洗澡。切記讓步要有理、有利、有節,讓步不能過大,也不能過於頻繁,否則,他很可能會養成用發脾氣與父母討價還價的習慣。
  一般來說,孩子越大,發脾氣就會越加頻繁和具有分裂性,而且難於控制。最好的策略是用以往行之有效的辦法,如對待剛會走路的孩子,帶他到寂靜的地方去,叫他表達自己的感情,待平靜後再與他談曾經發生過什麼,為什麼。
  如果孩子長在4歲到5歲時還繼續發脾氣,父母一定不要跟著生氣。這時,可以告訴他父母是如何疲勞和心煩,説明他認識到這種行為如何不好,千萬不要對他進行身體或口頭上的侵犯,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切記,在教育孩子方面絕沒有捷徑可走。
   就像與成人交往一樣,在孩子發脾氣時不要與他爭論不休。父母可以把這當作是孩子提高語言技巧的機會,誘導他把發脾氣的原因說出來,一定要沉住氣傾聽他的 解釋。即便是孩子錯了,也不要在火頭上與他理論,一定要等到孩子火氣消了以後,再與他談話,指出他方才所做的有什麼不對之處。
  如果孩子一次發脾氣的時間經常過長,或經常一天發三次以上脾氣的話,那就應該尋求專業心理醫生或兒科醫生的幫助了。
                 
34招 多抽些時間陪陪孩子
  英國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認為,很多父母總是終日奔忙,從來無暇顧及孩子。當他們終於有一天想好好關心孩子的時候,發現竟然無法與孩子進行溝通,父母對孩子已經變得無足輕重。因此,作為父母應當多陪陪孩子,陪他們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一位剛下班回家的父親,臉上寫滿了疲倦。兒子問父親一個小時的工資是多少,父親有點不高興地說20元。
  兒子聽了以後叫父親借他10元,父親很氣憤得說自己工作這麼辛苦,一個小時也才20元,你這小子肯定要把我的錢拿去買什麼玩具,氣勢洶洶得叫兒子馬上回房間睡覺。待父親冷靜下來,他再去找兒子,說要把錢給兒子。
  兒子聽了很高興,從床底又拿出了一些錢。父親這時更加氣憤了,問兒子為什麼自己有錢了還叫我再給你。
  兒子說,我這裡錢還不夠,現在夠了,我有20元了,爸爸,我要用這20元買下你的一個小時,你陪我玩。
  與很多家庭一樣,父母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工作上,根本抽不出時間陪孩子,但這樣做的後果是遺失了一種親情,一種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父母的愛——孩子不要你給他買多少玩具,他只要你陪著他,這就夠了。
   孩子的健康成長並不單是靠豐富的物質生活來保障的,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關愛、親情的慰藉。現在,很多父母,特別是父親都很忙碌,忙事業、忙賺錢,也忙自 己跳舞、打牌,就是缺少與孩子心靈的對話,缺少陪孩子唱兒歌、講故事、玩遊戲、捉迷藏的時間,孩子一有這方面的要求,就一句話打發:自己玩去,你沒見我 正忙著嗎他們對孩子,除了給錢給吃穿給玩具之外,至於像陪孩子玩樂的需要,也許就顧不上了。
  其實,錢可以慢慢賺,事業也可以一步步發展,今 年不行還有明年。至於自己的娛樂,更要擺正位置,不要整日沉迷於吃喝玩樂,而漠視了自己的行為對孩子潛移默化的不良影響。孩子成長中每一個腳步都是不可能 重複的,許多事情,一旦錯過就不可挽回了。童心是一張潔淨的白紙,要在這張白紙上畫上最新最美的畫圖。作為父母,除了用豐富的物質生活作顏料,還要用父母 之愛、稚子之情作彩筆,去描繪孩子的童真、感受、能力、理想……
  每個孩子都需要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的重視。在每天工作之余,作為父母,一定要騰出一些時間參加孩子的活動,例如扮演一名教師、售票員或足球教練、汽車司機等。這樣不僅給孩子提供了向父母學習的機會,還會促進家庭成員的交流,增進家庭的和睦。
  由此可見,父母和孩子接觸,關鍵的不是接觸次數的多少、時間長短的問題,而是接觸的品質。即使父母只和孩子在一起幾分鐘的時間,只要專心致志地和孩子在一起,就能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情感和關愛。
  所以,父母和孩子在一起,應該非常投入地沉浸在孩子的世界裡。
  陪伴孩子不僅僅要求父母與孩子在一起,而且要求父母學會主動與孩子溝通,讓孩子感覺到父母是積極地陪伴著他,而不是人在心不在。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父母心不在焉的舉動休想欺瞞聰明伶俐的孩子。
  可見,孩子並不會無理地要求父母一直陪伴自己,如果父母確實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們也會乖乖地等待,只要父母沒有忘記他們,只要父母在空閒的時候去陪陪他,跟他聊聊,孩子就滿足了。其實,孩子的要求真的很簡單,父母為什麼就不能滿足他呢?
  不要總是以忙為藉口,做父母的只要有心,並且行動,就能給孩子更多的關愛,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35招 不將過高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父母對孩子的前程都充滿了美好的期待,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在充滿壓力和注重成就的當今時代,父母無不憂心忡忡地迫切想為子女提供一切優良的條件。
  於是,他們煞費苦心、千方百計地為孩子創造條件,不顧孩子的稟賦,以自己認定的模式塑造孩子,讓孩子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給孩子帶來極大的壓力。當然,過高的期望除了給孩子平添極大的痛苦外,也給父母帶來了無限的懊惱。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是家庭的未來,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有用的人,這本身無可厚非。期望是一種有信心的等 待,父母對孩子寄予期望,是一種信任,有利於孩子增強自信心、進取心,是進步的動力。同時,如果孩子也對父母愛戴,願意以實際行動取悅于父母,讓父母滿 意,這就會促使孩子自覺地經常地將自己的實際表現同父母的期望找差距,並努力達到平衡。
  父母對孩子抱有期望,就不會放縱孩子或袖手旁觀,就會 努力為孩子創造條件,及時督促,具體幫助,加強指導,不斷激發孩子的上進心。父母的期望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促使孩子努力向上的精神環境, 是潛在的動力。而對孩子不抱有任何期望,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客觀上對孩子起著壓抑的作用,這是不可取的。
  但是,期望過高,脫離孩子的實際,不僅不會起到積極作用,反而起消極作用。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對800名上海市區孩子的父母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95%的被調查者希望自己的孩子受教育的程度要達到甚至超過大學畢業,對子女就業期望率最高的幾種職業依次是:醫生、工程師、大學教師、科技人員、演員、運動員、作家、翻譯。
  在孩子的世界裡,沉重的學業壓力、日益複雜的學習環境、逐漸增加的家庭問題和多變社會中的人際關係,使孩子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有個居委會對500戶家庭的調查表明:85%的家庭對孩子的要求是學習好,將來比自己有出息;在被調查的中小學生中,一半以上的孩子認為父母總是對自己 的學習成績不滿意,近40%的學生訴說自己處在一種一直不斷努力,但卻總是達不到目標的狀態,為此,他們心中產生強烈的內疚感和焦慮感。
  近一半的孩子常常感到對不起父母,並一想到考不上重點中學,心裡就害怕。有的孩子甚至出現做噩夢、難以集中注意力等病理反應,還有21%的孩子稱我感到活得累
  許多父母對孩子期望過高,希望在孩子的身上實現自己當年的理想與宏願,然而,當過高的期望與孩子的實際狀況產生矛盾時,孩子往往會產生逆反心理。
  施曉慧是個14歲的小姑娘,對於父母對她的期待,她在日記裡寫道:
  我的父母對我的期望很高,這使我很苦惱。
   小時候,媽媽把我送進了重點小學,憑藉一點兒聰明才智,我每次考試都能高居榜首。後來我考上了師大二附中的尖子班,在這個高手雲集的地方,我的心理壓力 逐漸大了起來,考試成績不像小學時那麼如意了,我開始嘗試到失敗的痛苦。這時候,我是多麼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勵呀!一次考試後,我神情沮喪地回到了家。
   一到家,媽媽洋溢著滿臉的希望,焦慮地追問起來:考得怎麼樣呀?”我深知媽媽希望得到的是我充滿自豪的回答,但我今天卻給予不了。我心中深深地自責起 來,我告訴了媽媽考得不好。媽媽原來陽光燦爛的臉一下子堆滿了烏雲,只低低地應了一聲:考得不好,下次再努力吧。接著便回廚房去了。
  我忽然感到很委屈,也很難過。媽媽嘴上雖然沒有責怪我,但我知道她心裡對我是極不滿意的。我便發誓,下次一定要考好,這樣才能對得起媽媽。
  很快又一次考試來到了,對我來說,就好像世界末日降臨一般。
  媽媽不斷地對我說:你要考不好,同學就會看不起你,老師也會看不起你,你周圍的一切人都會看不起你。就這樣,我的壓力更大了,對考試產生了恐懼感。眼中看到的只是考分,我的一切都是為了考分,我好像只是為了考分而活著。
  然而,我考試的成績卻一再地不理想,我逐漸失去了對自己的信心,開始懷疑,媽媽愛的是我還是我的考分、我的榮譽?我希望媽媽能設身處地地為我想想,別老盯著
  作為父母希望孩子學習好、考高分,這一願望固然很好,但結果卻不一定能如願以償,正確的做法應是正視現實,客觀地看待孩子的能力。如果期望過高往往會造成孩子學習上的逆反心理。
  望子成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動機和具體的教育措施是兩回事。父母要做的,首先是把自己的虛幻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值降低,讓孩子切切實實從基礎學起,功課一門一門地學,同時,有特長發展一下當然好,沒有也不必大失所望。
  如果期望過高,孩子經過努力滿足不了父母的期望,會喪失上進心,產生自卑感,心理上會有一種失敗者的壓抑感,對孩子身心發展是很不利的。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期望,一定要適當。
                 
35招 不將過高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硬讓孩子在不適當的年齡下,通過不適當的方法去完成超出他們身心發展的事情,其實是在害孩子。
  造成無效學習
  孩子在填鴨式的教育下,可以學會彈鋼琴,認得一些字,然而孩子不見得理解那些字所代表的含義,或並未學習到音樂的節奏感。
  造成情緒障礙
  太多的學習壓力或挫折,會使孩子特別容易緊張、擔憂,沒有信心,尤其是當孩子一旦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感,再進一步學習,就會產生心理障礙。嚴重的還可能產生強迫症
  損害人格發展
   孩童期正是孩子發展信任、自主、進取、勤奮等人格的時期。在這個時期,催促孩子去做超過他們身心發展和能力的事情,會使他們產生過多的不信任感、羞愧、 內疚、自卑和無能感。同時,由於孩子感到所學習的東西太難了,需要依賴父母教才會,並且自己往往不如成人做的好,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過分依賴父母的指 導,從而損害孩子正在萌生的自主感。
  損害親子關係
  當父母不斷催促、強迫孩子去學習時,親子關係會變得很緊張,容易產生衝突。
  總之,父母因期望過高而給孩子施加的壓力所造成的後果是很嚴重的。專家們對這些父母的建議是:尊重事實和孩子的能力,科學地引導和開發孩子的潛能,少給孩子增加壓力。
   父母應該善待孩子,不要給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不要施加過大的壓力。尤其要善待那些為了獲得父母的愛而不斷努力,卻又不能一下子能達到父母要求的孩子。 父母應該理解孩子已經承擔了巨大的社會壓力和心理壓力,從精神上給孩子愛和支持,還孩子一個平凡人過平凡生活的權利。
                 
36招 不扮演孩子的監工
  法國思想家盧梭說:為了使一個孩子能夠成為明智的人,就必須培養他有自己的看法,而不能要他服從我們的看法。
  孩子的自信心和決斷力不是生來就有的,要想讓孩子具備這種能力,父母應早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讓孩子多經歷一些事情。作為父母,應該丟掉成年人的主觀意識,以孩子的眼光來理解他們的世界,並給予適當的引導,使他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學到知識。
  如果父母站在成人的立場,用成人的思維方式為孩子分析問題指明方向,告訴他們如何去做,不給孩子任何鍛煉的機會,那麼父母只是一個監工罷了。這樣的教育是很難讓孩子接受的,也會讓孩子受到極大的傷害。
  有這樣一位父親,從孩子出生後,就堅持陪著孩子。
  當孩子與夥伴玩的時候,他就看著孩子怎麼玩;當孩子學習的時候,他就把電視關掉,坐在孩子旁邊監督孩子學習;當孩子需要休息的時候,他就給孩子規定時間,不讓孩子過多的休息。在這位父親的努力下,孩子在班裡的成績名列前茅,成為父親的驕傲。
  但是,當孩子要參加中考之際,這位孩子卻失蹤了!
  被找到的孩子這樣回答:爸爸對我的愛太沉重了,我感覺自己總是被他監視著,一不小心就會做得不好,我很恐懼自己考不了好成績。
  可見,這位父親在不知不覺中扮演了孩子的監工。他總是監督孩子的各種行為,生怕孩子做出一些不正常的行為。而這種監視卻讓孩子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他所需要的。
  明智的父母只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陪伴孩子,在孩子忙於自己的事情時,則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讓孩子自己安排他的時間。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相處起來才會比較融洽。
  如果父母管得太來厲,只能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出現比較嚴重的對抗行為。出現這樣的結果是每個做父母的都不願意看到,因此應當及早採取措施。
  對待孩子態度要理智和冷靜
  面對孩子的錯誤要理智和冷靜,切勿簡單粗暴。對於處於在逆反期的孩子,面對他的無理要求和蠻橫態度,一定要冷靜對待,先給孩子做耐心細緻地講解,儘量讓他明白是非曲直,然後作出具體處理。
  不要總把孩子當孩子來對待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有強烈的自主意識,獨立性增強,不喜歡別人把自己再當小孩子看,所以父母要改變以往的態度,遇到遇到孩子的意見,不要對孩子的每個細枝末節都指手畫腳,更不要大包大攬,而要與之商量。
  不要盲目責怪孩子
  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就像彈簧一樣,壓得越緊,彈得就越高。面對孩子的不聽話,一味地批評、責怪,只能使他們走得離父母更遠。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心平氣和地交談。
  多表揚、多鼓勵孩子
  這是一個拉近與子女關係的好辦法。因為有逆反心理的孩子普遍渴望被認同感,喜歡和那些欣賞自己的人在一起。
  教孩子學會把握自己
  可以在機會合適的時候提醒孩子,遇事要盡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闊天空,凸顯自己的個性並非是通過與他人的對抗來實現的。
  鼓勵孩子多與人交流
  孤僻的孩子更容易衝動,走極端。父母應該鼓勵這樣的孩子多交朋友,與人多交流,使之在集體環境中感受到快樂,增長經驗,學習處世之道。
  創造和睦的家庭氣氛
  父母應成為孩子的好朋友,相互信任,共同享受快樂,舒緩孩子內心的壓力。另外,對家庭事務把孩子叫來一起商量討論,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多用事實教育孩子
  事實勝於雄辯,讓孩子在事實面前認識自己的過錯,改正自己的過錯。總的來說,對這一時期的孩子進行家教,原則上是少講道理,多擺事實,並且還要注意自己的態度,要適度;必要時,給孩子一個面子,讓他有一個臺階下,讓其有反思的餘地,這樣才能產生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父母扮演孩子的監工,不是教育的好方法,好的教育方法應該是給予孩子成長的自由,並靈活多變地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的各種問題。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快樂成長,健康成才。
                 
37招 讓孩子自己作決定
   生命的價值在於選擇。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記這一點,他們不讓孩子去作選擇,總是忍不住要替孩子作選擇。於是,孩子只能按照父母的決定去做。那麼,這些 決定越正確,其窒息感就可能越強。他們感受到這一點,於是想對父母說不,但他們又一直被教育聽話,所以連也不能說了,只好用被動的方式去叛逆。
   這是因為,孩子已經有了自主意識,已經不再願意什麼事情都聽父母的了,他們有了自己作決定的需求。如果孩子的這種需求長期不被滿足,自主意識就會被抑 制,自信心會受打擊,影響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很可能導致孩子產生消極的自我評價,而這一點可能會深植於他的內心。長大以後,孩子可能會缺乏判斷力和選擇的 能力,缺乏責任感,凡事依賴,缺乏主見。到那時父母再想訓練孩子自己做主就很難了。
  要改善這一點,最好的方式就是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作決定,即父母給孩子制定一個基本的底線——認真生活不做壞事,然後放手孩子去決定自己的人生,只是在有必要的時候才去幫孩子。
  一個經常為自己的人生作決定的孩子,他的生命力是汪洋恣肆的,儘管因為年輕,他會遇到一些挫折,但那些挫折最終和成就一起,讓他感覺到自己的生命是豐富多彩的。
  有關研究表明,總是由父母作決定的孩子,長大後常常缺乏判斷力和選擇的能力,而且缺乏責任感,甚至不知道如何對自己負責。因此建議父母給孩子自己作決定的機會,讓孩子學會如何作決定。
  馬小俊是個乖巧的小女孩,因為爸爸媽媽工作忙,馬小俊便跟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每天接送馬小俊時,都會把孩子的吃穿安排好,就連喝牛奶插吸管這樣的事,她也不讓孩子做,總是自己做。
  於是,每天早晨馬小俊來幼稚園後,從不主動去玩玩具或進行戶外活動,而是四處遊蕩,非要等老師指定她去玩什麼,她才去;每當老師請她進行選擇時,她便猶豫不決,事事都要由別人作決定,自己無法作決定。
   媽媽認為這樣可不行,同馬小俊爸爸商量後,他們把馬小俊接了回來。從那天開始,爸爸媽媽既不干涉馬小俊做什麼,也不催促她做什麼。當馬小俊特別想要自己 脫衣服或者穿衣服時,父母就放手讓她自己去穿;馬小俊洗澡時,爸爸媽媽儘量讓馬小俊有充足的時間在澡盆裡玩耍;吃飯時,爸爸媽媽讓馬小俊自己吃,而且不催 促她,吃飽以後就不要再讓馬小俊留在飯桌旁了等等,他們儘量把一切馬小俊自己的事情都交給她自己決定。
  經過父母半年多的自主教育,現在,馬小俊已經是個獨立自主的孩子了,她有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判斷,不再是絕對聽話,叫她幹什麼就幹什麼的小木偶了。
   從案例可以看出,馬小俊的奶奶是一個十分細心的人,在馬小俊成長過程中,她總是事無巨細地替馬小俊考慮的十分周到,孩子不管幹什麼,她都事先考慮到,替 孩子做好,從不讓孩子自己做,更別說讓孩子自己作決定了。她的這種做法,就是不給孩子任何自己做事、思考、說話的機會,就是這也不准,那也不准,對孩子橫 加干涉,按自己的意志去左右孩子,捆住其手腳,束縛其思想。
  殊不知,這樣就可能把孩子變成沒有主見、膽怯怕事和依賴性很強的人。這樣孩子好容易萌發出來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就被摧殘了。但馬小俊父母的做法更有利於馬小俊的成長。也是教育孩子成長時應推崇的方法:
  解放孩子的手、嘴和大腦
   做父母的應該瞭解孩子在生活中的權利和職責,孩子作為家庭中的一員,有不同意父母的意見的權利,在對他們有影響的決定上,有發言權,同時,孩子也有提出 不同意見和發揮自己才能的職責。觀念明確了,父母就要解放孩子的手、嘴和大腦,讓孩子行使自己的權利,讓孩子敢想、敢說、敢做,而不是一味地順從父母。
  給孩子自己作決定的機會
  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或危險的事情,父母都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作決定,而且要多提供機會,讓孩子自己作決定,並且是真正的自己作決定,父母千萬不要左右孩子。要給孩子以單獨思考、學習和玩耍的時間和機會,這樣,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獨立、有主見的人。
  尊重孩子的意願
   做父母的應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作家庭中平等的一員來對待,要尊重他在家庭中的地位,任何涉及到孩子的事情,應尊重或聽取孩子的意見。要尊重孩子的見解, 甚至當父母不同意時,也要以商量的口吻表示對孩子的尊重。如:對話時,不要打斷或反駁孩子;不要干涉孩子自己喜歡的方式等。
  給孩子自己的小天地
  無論家庭的居住條件如何,父母都要給孩子一塊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小角落。在這個角落裡,可放置玩具架及小筐、紙盒等容器,每天給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自己作決定,自由地帶小夥伴玩耍,自己取放玩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
  當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強烈地要求自主,什麼都想自己去做,這種獨立性的要求是合理的、積極的,是他們生理和心理發育的必然要求。
  對於孩子,父母要注意傾聽和尊重他們的意見,並且放手,讓孩子自己作決定,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孩子獨立的精神和自信、勇敢、沉著等好品格。
                 
38招 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1)
   對於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父母不應該干涉和束縛。在自由時間裡,孩子幹什麼,由孩子自己決定,獨處也好,靜思也罷,交友聊天、夥伴嬉戲、游玩賞景、自由 漫步,甚至是靜靜地發呆和犯傻,嘗試失敗和挑戰……表面看來,時間好像浪費掉了,實則不然,孩子正是通過自由支配時間,通過自主安排活動,來認識、感知生 活和周圍的世界,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提高自身的各種素質和能力。
  自由支配時間是發酵、醞釀的過程,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需要,是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首要條件,奠定孩子快樂人生的基礎,是無用之大用,孩子會由此實現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需求。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非常需要父母視線之外的,由孩子自己開拓出來的,屬於他們自己 的自然空間和心理空間,即便是孩子,這種空間的擴大就是孩子自我的擴大。因此,保證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非常重要,讓他們做自己的事,以保證這種獨立空間的 存在和擴大。
  另外,孩子在長達一二十年的學校教育中,學習內容多而雜,難度偏大,形式單調,易使孩子產生疲勞和厭倦。
  調查表明, 一天下來,特別是一周下來,不少孩子普遍感到乏力、瞌睡、頭痛、視力下降,感知能力下降,甚至厭學。長時間就會形成抑制狀態,孩子非常需要自由支配的時間 以進行有效調節,通過玩、遊戲、談心交流、散步等方式消除疲勞,緩解心理壓力,以充足的精力和良好心態投入到學習、生活中去。
  給孩子自由的支配時間,能激發孩子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孩子各樣濃厚的興趣,讓孩子在交往、獨處、分析與解決問題時,學會思考,學會生活,提高適應、合作與協調能力。支配和控制了孩子的時間,讓孩子就無法自由活動,便會極大限制了孩子身心的自由發展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
  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還原了孩子童年的快樂、幻想和自由,奠定其幸福人生的根基。教育專家孫雲曉認為:童年的快樂是一生快樂的源頭,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開端。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快樂的童年,將來是無法彌補的。
  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讓他們可以走近自然,走近生活,親近泥土、小草和溪流,認識蒲公英、螞蚱和蟋蟀,懂得風霜雨雪、草長鶯飛、四季更替……沉浸在大自然的懷抱裡,愉悅身心,陶冶性情,促進身心和諧健康。
  因此,孩子每天一定要有玩的時間,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雙休日兩天,最少有一天能夠比較充分的玩。
  李運的兒子今年十歲了,大約一個月以前,他和班裡的一個孩子的關係打的火熱。那個孩子非常膽大,放了學經常來李運家和他的兒子一起做作業,一直做到很晚,才會回家去。
   一開始,李運很奇怪,是不是他自作主張這樣做的,家裡的父母並不允許他這樣,因為李運從不允許他的孩子這樣做。可那個孩子告訴李運,是父母同意的。李運 也親耳聽到他給父母打電話告訴他們來李運家寫作業了,他父母沒有和李運態度一樣拒絕孩子,而是對他說,行,你幾點幾點要準時回家。要知道他家離李運家有十 分鐘的路程,而且要過好幾個路口,車多,很不安全。
  他們在一起也沒做什麼特別淘氣的事兒,只是一邊說說話,一邊完成作業,之後一起玩。
   更讓李運驚奇的是,那個孩子晚上吃完飯,也經常會自己來他家找兒子玩兒,玩到九點多再回去。李運的孩子如果是自己只能是在院子裡玩,如果要是步行去離他 家比較遠的同學家玩兒,李運是不會放心的,可這個孩子父母的做法給了他很大的觸動。李運的孩子自從和那個孩子親密起來以後,就也和李運爭取自由支配時間的 權利,也要求獨自去同學家玩兒。
  有一天晚上李運答應孩子讓他自己去廣場找同學玩,並且約好八點半必須回來。結果孩子竟然自己也做到了,李運問他都做了什麼,他高興地說:玩唄!
  李運知道其實早就應該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那樣他所獲得的樂趣可能要比領著他所體驗到的多得多!
  由上例可知,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支配時間,幫助孩子發現生活的樂趣,使其能夠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長。
  如何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時間,讓孩子更快樂地成長呢?下面一些建議,不妨作為父母的參考。
  每天給孩子留出可支配的時間
  一些父母總怕孩子的時間空下來,當孩子寫完作業以後,馬上給他安排了畫畫,剛畫完畫,又安排了學外語,外語學完了還有鋼琴。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孩子沒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幾乎成了一個機器人,在父母的緊張安排下失去了自我,以至於越來越懶散、麻木和消極。
  學習時間和玩樂時間要分開
   有的父母總是埋怨孩子寫作業太磨蹭,邊寫邊玩,卻不知道這些壞習慣可能正是沒有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養成的。因為父母經常無限地給孩子加壓,使孩子沒有 玩的時間,複習了這科又複習那科,都複習完了以後還要做些高難的題目,這樣做不僅使孩子對所學的科目厭煩,而且容易使孩子養成磨蹭的習慣。孩子沒有自己可 支配的時間,只好採取迂回的辦法,以爭取可玩的時間。
                 
38招 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2)
  不能讓孩子的自由失控
   每一個人都需要自由,每一個孩子也需要自由,沒有自由就就不可能有身心充分的發展。但是自由不是無邊無際的,自由是要受到一些制約的。父母應告訴孩子有 些事情是危險的,有些規則是要遵守的。給孩子自由,但不能夠讓孩子的自由失控。因為任何自由都應該和責任相對應,責任、權利統一,有自由就有義務,有義務 才能享有自由。
  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能夠激發孩子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孩子濃厚的興趣,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生活,提高適應、合作與協調能力。
  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
                 
39招 不把家變成死板的教室(1)
  一個人的心境如何,將決定其行動力。教育專家認為,如果能刺激孩子的興趣,就可以充分培養著孩子的創造力。
  一個人一生學習的大好時光大多在學校裡,但學校並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場地,家庭也是教育的好場所。要想讓家庭發揮其更大的作用,就在於努力營造家庭氛圍。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家庭是除了學校之外的一個特殊的課堂。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父母的情操、理智、修養,直接影響著孩子。在每一件具體事情上,父母的所言所行給孩子的教育和影響,往往勝過平日教子時的千言萬語。
  著名劇作家沙葉新幽默感極強,其女兒也天生具有幽默細胞,還在童年時他就對女大不中留有過一番妙論:“我認為女大不中留的意思就是…………就是女兒大了,不能再在中國學習了,要到外國去留學。後來她果然去美國留學了。
   沙葉新的女兒一次回國探親,她和父母談起同在美國留學的弟弟,說弟弟想娶個黑人姑娘。父母不由大吃一驚。媽媽怎麼還有種族歧視?黑人女孩是黑珍珠,身 材好極了,長得也漂亮。”“我倒沒有種族歧視,沙葉新接話說,我就擔心他們以後給我養個孫子;送到上海來讓我們帶。萬一晚上斷電全是黑的,找不到孫 子那不急死我們!”女兒連忙說:“那沒關係,斷電的時候你就叫孫子趕快張開嘴巴,那不是就找到了!”
  在父女之間這場溫情脈脈的唇槍舌劍中,父親顯示了他開闊的腳襟、年輕的心態和幽默的天性,而女兒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番唇槍舌劍為久別重逢的父女增添了一份格外的喜悅。
  家庭環境可以加強也可以抑制一個孩子創造力的發展。一個對人、地、事物擁有豐富體驗的孩子,能呈現多樣化可能性和創造力。
  愛迪生是世界著名的發明家,一生中共有大大小小的發明2000多種,人們稱他是發明大王。他出生於美國俄亥俄州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自幼富於幻想和愛動腦筋。特別喜歡鼓搗科學小把戲。
  愛迪生只上過3年小學,而這三年讀書生活,還是在淘氣中度過的,他被校長認為是貪玩而被開除出校,這使愛迪生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很大的打擊。然而,他的母親最瞭解兒子的濃厚興趣,她不認為兒子的興趣是不務正業。
  母親專門在地下室裡為愛迪生開設了實驗室,支持孩子的小科學試驗,從而使愛迪生的發明能力得到了激發。12歲那年,他在火車上賣報,但同時又偷偷地在火車做試驗,差點使列車爆炸了。車長一怒之下,狠狠地抽了他一記耳光。這一耳光愛迪生落下了終生的殘疾。
  後來,耳聾的他又當過電報員,繼續學習和研究。1862發明了留聲機,轟動了全世界。
  假如沒有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以及為愛迪生創造的自由環境,盡針愛迪性具有好的天資,恐怕不會有大發明家愛迪生。
  愛迪生的成就是與父母為他創造的家庭氛圍分不開的。
  所以,作為父母,一定要懂得家庭氛圍的重要性,不要把家庭變成死板的學校教室,使孩子整日都是在學校的感覺。
  愉快的家庭氣氛本身就是一種教育。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請父母讓笑聲充滿家庭。
   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有位母親說孩子的爸爸在單位上與同事友好相處,待人謙和,但對孩子卻是另一副面孔,不高興就大發雷霆。為什麼,因為父母與子 女的關係是感情介入和滲透最深刻的人際關係,愛之深,則責之切。愛與恨兩種極端情感在人心靈中往往是孿生的,對孩子愛得深,也就容易產生恨。再加上父母與 子女間心理上沒有障礙,語言上沒有閥門,父母一不高興極易信口開河。
  要創造和保持美好和諧的家庭氣氛,父母首先要克服情緒上的隨心所欲。生活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煩心事,父母在喜怒之間,應隨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力求保持一種平和、明朗、樂觀的心境。千萬不要把憤怒、怨恨、沉鬱等消極情緒傳染給家庭和孩子。
  讓幽默為家庭添樂趣
   人人都希望家庭的港灣寧靜而和諧,而寧靜的生活也需要笑聲做點綴,和諧的日子也需要詼諧來調劑。幽默中有自嘲、有寬慰、有機智、有純真,雖然幽默的情況 不同,方式不同,效果卻同樣神奇。比如遇到家人生悶氣不妨說句天氣預報可是晴天啊,怎麼多雲轉陰啦,趕上雙休日,全家聚在一起,講講故事,說說笑話, 既有教育孩子的作用,又給家庭平添了不少樂趣。
  創造自由的家庭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有利於孩子創造性發展的前提條件是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在進行創造性活動時,孩子都不希望自己受到嘲笑或干擾,而希望能自由自在地專注於自己的活動。因此,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家庭環境就顯得十分重要。
  讓笑聲充滿整個家庭
  笑一笑,十年少笑一笑,福來到,笑是聯絡感情的一種妙用無窮的方法,孩子生活在笑臉盈盈、笑聲朗朗的家庭之中,必然會心情愉快,必然會產生進取的激情和向上的力量。
  打消對子女的過高期望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可以理解,但當子女由於種種因素,某些方面不能達到父母的期望時,許多親子之間的矛盾和衝突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打罵僅是一種感 情發洩,對改變子女的現狀無濟於事。與其如此徒勞無效,不如降低期望值,讓子女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自己選擇前進的道路。
                 
39招 不把家變成死板的教室(2)
  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行動
  無數事例證明,沒有一個孩子是在訓斥、干涉和棍棒威脅下成才的。棍棒威嚇暫時會起作用,但不會持久。父母把孩子當朋友,這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原則,這需要父母有良好的情緒修養,較高的精神境界和擺脫親子感情糾纏的超脫精神。
  充滿敵意的家庭氣氛,過多地干涉、訓斥孩子,都是不恰當的。為了孩子,每一個家庭都應當和睦、愉快、幸福、美滿。
                 
40招 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教育專家陶行知認為,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有一個寬鬆的、開放的、積極的環境,需要在父母的熱切期望和等待中來引導孩子的成長。孩子的發展,要遵循天性,不能任意抹殺孩子的創造欲望和玩樂心態,要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要讓孩子自由地發展。
  孩子的成長不僅包括他身體增長,更主要的是他的語言、精神、氣質、思想以及為人處事能力的提高和發展。可為了使孩子的成長迅速一些,許多父母往往採取一些過於積極的教育措施,例如請家教、報特長班等等,根本無視孩子的興趣。
  不可否認,孩子多掌握點知識,多學點本領,本沒有什麼壞處,但關鍵是要孩子自己願意。否則,只能適得其反,不但不能使孩子按照自己的願望發展,還可能極大挫傷孩子的積極性。這是得不償失的。
  父母指導孩子太多,關注孩子太多,或者採用的強制措施和管束太嚴格,都會不利於孩子自由、健康、快樂的發展。所以,對於孩子的發展一定要因人而異,一定要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由發展的空間對於孩子是十分必要的。
  有個大學生在一篇題為我的自由時空的作文裡寫道:
   我的外公是一位藝術家,我的父親是一家醫科大學的物理學教授,我的家如同一個人文與科學的夢幻組合,一個用親身的經歷告誡我為人要真誠坦蕩,對世間萬物 都心懷愛與感激,即使身處逆境也要發現身邊的美;一個則用嚴謹的數學語言讓我堅信這個世界必有規律可循,求真務實善於開拓的科學精神是人們尋找安全感的良 方。
  有一段時間外公告訴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月滿則虧,萬物皆有必然之理;而父親告訴我世界可以用偶然來描述,甚至每個人都只不過因為偶然 才成為自己。當我將兩句話完整地理解而發現其中的一致時,我覺得對未知世界充滿了探索的自信。我認為這種感覺永遠不是來自於灌輸,而是啟發式的誘導。記得 小時候,父親從幼稚園接我回家,總帶我在路邊的咖啡館小坐片刻。在那兒,他讓我試著把不同質地的咖啡勺浮在咖啡中,就這樣讓我理解了阿基米德的發現。
   我的家庭氛圍首先是民主,從我記事起,我對家中的事務就有發言權,而且父母從不強求我做什麼,他們對我採取認同和尊重的態度。記得高中畢業填高考志願 時,家裡希望我考醫科大學,而當我欲報考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系時,父母所做的僅僅是確認我是否真的做了慎重的考慮,而後便全力支持我的選擇。
  我從小寫作文就不愛打草稿,做數學題也不愛將整個步驟都寫上,我認為只要抓住重點就可以了,能用簡單的方法完成一件事何樂而不為呢。而這種偷懶的做法父母也認可了,他們的態度使我的個性在寬鬆的家庭環境下得到充分的發展。
   良好的家庭教育必有善於進行教育的父母。上述案例中的主人公就是在重視教育、懂得教育、氛圍民主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家庭教育不僅為他開拓了一個融 知識與能力為一體的多維空間,而且使他學會了寬容和謙讓、理解和融洽,使他的求知欲得到了重視和滿足,人格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由此可見,父母作為家庭教育的實施者,必須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教育觀,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使家庭教育由經驗育人向科學育人轉變,由片面注重書本知識向注重教孩子怎樣做人轉變,由簡單命令向平等溝通轉變,使家庭教育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
  很多父母會劃分出一個孩子的房間,而且在孩子的房間裡,安置最豪華的照明設備,可是孩子卻喜歡在餐廳做功課,這就是因為沒有認清空間的意義。孩子所需要的,並不是單純的獨立房間,而是一個能安心遊玩,安心做功課的空間,那個空間必須讓他有待下去的欲望。
  還有不過分教導孩子的實質,就是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自主性,而自主性的確立。除父母應有的開放型的教育方法外,更主要的是給孩子一片自己的空間
  讓孩子在家裡有發洩自我的感情,或是調整情緒的空間,是培養獨立性的基本條件。
  所以那個空間不必是一個獨立的房間,在客廳的一角劃分出孩子的角落,也是可行的做法,那個角落不擺父母的任何雜物,可以只放一些孩子喜愛的牛奶包裝、厚紙、壓扁的紙杯或是塑膠蓋等。
  空間感覺強烈的孩子,縱使沒有門或簾幕的劃分,也會在自己的場所上,掛上看不見的螢幕,然後在其中自得其樂。
  年紀稍大之後,可加一扇屏風,使空間較為獨立,如此,孩子便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改善空間,使其便於利用。例如孩子自己動手釘的桌子,應該比父母所購買的書桌,更能給予他個人的感覺。
  父母不要勉強把孩子的房間區分出來,而應只做一個孩子創造自我空間時的助手,如此,自然能培養出孩子自主性。孩子能自由進出於自己的空間與父母的空間,而且在喜歡的情況下,自由選擇關閉自己的空間,這在培養孩子的自我意識方面,好處是非常多的。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可能會要求擁有獨立的房間,為此可以順應孩子的意願行事。孩子因知道空間的意義而要求獨立的房間,與父母隨便就為之安排一個房 間,意義截然不同,孩子要求擁有自己的房間,想確保完全獨立的空間,表示他的獨立意識已前進了一大步。在這種情況下,父母應該給予積極的滿足和幫助。給予 孩子自由的空間,是孩子成長的必然需要。作為父母,一定要大膽放手,積極為孩子創造自由的物理空間和心靈空間。
                 
41招 允許孩子發發小脾氣(1)
  看見自己的孩子在眾人面前脾氣發作,對父母來說是很件難為情的事。一般情況下,當孩子當眾有異常表現時,父母首先想的是自己的面子,卻很少有人真正地去關心孩子此時的心情與情感需要。於是,父母便會對孩子的行為很快地加以壓制。
  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作為訓練有素的成人,在父母的腦海中有成套的清規戒律,什麼樣的行為是可以接受的,什麼樣的行為是不應該發生的。在情感表達上父母也有明確的概念,什麼樣的情感是值得讚揚的,什麼樣的情感是不應該存在的。
   而孩子卻沒有形成這樣的概念。比如,孩子在2歲左右愛發脾氣是一種正常現象。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孩子易衝動,自製力差,對挫折的容忍程度是有限的。孩子要 到外面玩,父母不允許,為什麼不允許,他不明白,有可能就要通過發脾氣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情。而4歲以上的孩子,對挫折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初步明白了一 些事理,如果還頻頻哭鬧、經常發脾氣,那麼其原因大多會在父母身上。
  父母應該明白:發脾氣是孩子正常的情緒宣洩,要允許孩子發發小脾氣,但更要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和安撫孩子。
  雯雯一向很固執,對自己認准的事情決不回頭。如果不如意就發脾氣,找理由哭鬧,媽媽對此十分頭疼,總是提防著她的壞脾氣爆發。
  媽媽常常對朋友說:我家雯雯一般都很乖,就是脾氣一上來,怎麼說,怎麼勸都不行,真是軟硬不吃。一天一位朋友說:她總是有原因的吧?不會無緣無故就哭鬧吧?
  媽媽留心觀察,發現雯雯總是在父母不耐心或有惱怒表情後開始發怒,而且糾纏不清。媽媽翻開一些育兒書來看,其中講到孩子對歸屬感的尋求,不禁有些醒悟。也許雯雯看到父母生氣,會想到他們不再愛他,所以有危機感,因恐慌而暴怒?
  找到原因就好辦了。有一次雯雯又鬧起來,這次媽媽沒有訓斥或表現出厭煩,而是和顏悅色地擁抱著雯雯說:媽媽知道你心裡難過,能不能告訴媽媽為什麼難過呢?這樣問了一陣,雯雯終於吞吞吐吐地說:我看你剛才生氣,以為你不喜歡我了。
  傻孩子,媽媽怎麼會不喜歡你,剛才媽媽情緒不好,所以對你態度也就不好了。可是媽媽是喜歡你的,你要相信媽媽。這樣以後每當雯雯有跡象要發怒時,媽媽首先向雯雯聲明她喜愛雯雯。這的確使雯雯平靜了許多,不再沒完沒了地找麻煩了。
   孩子脾氣發作,不僅嚴重損傷孩子的情緒和生理狀態,而且也使父母狼狽不堪,感到很棘手。所以父母要想方設法制止孩子哭鬧、發脾氣。怎樣制止呢?一定要根 據發脾氣的原因對症下藥,方能奏效。就像案例中的雯雯媽媽,媽媽發現雯雯發脾氣的原因是因為孩子擔心媽媽忽視了自己,找到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也找到 了減少孩子發脾氣的辦法。
  給孩子發脾氣的權利
  假如孩子正為某事在氣頭上,要允許他發脾氣。父母不妨先坐下,安靜地等待孩子,安靜 地看著孩子,不去打斷他的怒氣,全神貫注地關注孩子,這等於告訴孩子:你是被我在意的,我在認真地注意你的感覺或問題。給孩子發脾氣的權力,有助於孩子宣 泄心理能量,也是對孩子關愛的表達。
  父母自己不要經常發脾氣
  當父母火冒三丈時,要注意孩子很可能會模仿這種處理問題的方式。如果父母動輒勃然大怒,又怎能期望孩子控制好情緒呢?因此,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性格,不亂發脾氣,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氛圍,讓孩子保持積極情緒,學會控制不良情緒的爆發。
  父母的教育態度要一致
  當孩子發脾氣時,千萬不要在成人中間形成幾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勸,有人離孩子而去,還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討好,更不要當著孩子爭論。成人彼此之間一定要溝通好,一旦孩子發作,全家人採取一致的態度。否則他就會更加哭鬧不止。
  滿足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孩子處於饑餓和疲勞狀態時,易發脾氣。這一點父母都很清楚,但對孩子心理需要卻重視不夠。孩子有遊戲和交友的需要,父母對此能否正確對待,對孩子是否發 脾氣有很大影響。還要培養孩子的廣泛興趣和愛好,在不影響孩子學習的前提下,可引導孩子學習繪畫、下棋、彈琴等,以逐步培養他豁達的性格。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和鬆弛訓練
  孩子生氣時,父母除了表示對他理解和關懷外,還要儘量轉移他的注意力,引導他做些愉快的事。對大一些的孩子可通過各種體育活動來達到其精神和身體的放鬆。有規律的深呼吸也有助於孩子身心鬆弛。
  及早發現孩子發脾氣的苗頭
  發現孩子發脾氣的苗頭後,父母要鼓勵孩子把心中的不快傾吐出來。一旦發現孩子的情緒有導向發怒的可能,父母應立即提醒他。並搞清哪些事情正在困擾著孩子,並向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
  讓孩子有適當發洩的機會
  如果孩子的壞脾氣已經形成,第一可以採取冷處理方式,在其發脾氣時故意忽視不理,讓他慢慢冷靜下來。第二可以選擇適當的方式讓他發洩出來。如通過交談幫助他把怒氣宣洩出來,或者讓孩子去跑步,或去大聲地唱卡拉OK等等。
                 
41招 允許孩子發發小脾氣(2)
   孩子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體驗是毫無掩飾的,他們敢愛、敢恨、敢說、敢笑,這是孩子心理的一種優勢,一種使得孩子能及時宣洩各種情緒能量的優勢,他們自然流 露這些情緒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情,只要不擾亂別人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不傷及別人,就沒有什麼對和錯之分。並且父母要鼓勵孩子這樣做。父母只有細心地觀察孩 子,理解孩子,允許孩子自由地表現,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引導,才能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
                 
42招 不急於糾正孩子的出格”(1)
  現在孩子們的生存、成長環境,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都和父母小時候不一樣了。他們接觸社會、接觸新事物更早、更廣泛,他們面對的世界更精彩。這就更容易增強好奇心,容易突發奇想,有意無意地做一些出格的事。
  針對這種情況,國內教育專家們指出:面對孩子的諸多出格行為,如果父母簡單地看成越軌、破壞紀律而加以批評和限制,可能就會把一些孩子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扼殺在框框裡。
  反之,如果父母能夠正確地對待孩子的出格行為,對他們加以正確的引導,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和戰勝困難挫折的勇氣,那麼在出格的孩子們中間一定會出現更多人才。
  一名美術老師曾給孩子們設計過一個課題:讓孩子們畫自己的故事繪本。老師先給孩子們講了一個關於鴨子的故事,然後又講了鴨子的特點,分析了怎樣畫鴨子,然後給他們四折的長紙,讓孩子們發揮想像,自己編繪關於鴨子的故事,孩子們很興奮,互相說笑著開始了他們的創作。
   6歲的伊雪想了好長時間才開始動筆,一出手就畫了半隻鴨子!陪孩子畫畫的父母們看見一張大紙上什麼都沒有,卻在畫紙邊上只畫了半隻鴨子,都覺得不可思 議,開始七嘴八舌的議論起來:怎麼只畫個鴨屁股呀?這孩子怎麼亂畫呢?好好一張紙不畫,畫到邊邊上幹什麼?……”伊雪媽媽也說:你看人家畫的多好!你 看你!”“哪有畫半個鴨子的呢?怎麼能畫的這麼不完整?都到紙外面去了?把紙翻過去重畫吧!
  老師趕緊過去看了看,說:讓孩子畫完,不要著急!孩子一定有她自己的想法!
   果然,伊雪下筆後,似乎胸有成竹,很快完成了那幅畫。老師讓她給大家講講畫的內容,伊雪簡單的講了一下她畫的故事:鴨媽媽和鴨孩子出去玩,走散了,小 鴨去問青蛙媽媽:你好!你看到我的媽媽了嗎?青蛙媽媽沒看到;小鴨又問烏龜姐姐:你好!你看到我的媽媽了嗎?烏龜姐姐也說沒看到!最後小鴨終於找到了自己 的媽媽,原來,媽媽去找妹妹了!媽媽帶著小鴨和妹妹一起去了遊樂場!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那畫面上的半隻鴨子,是跟著媽媽的小鴨子。媽媽和妹妹已經走出畫面了,而小鴨子才走出去一半。
  看著畫面,老師為孩子的創意感到欣喜。伊雪的媽媽也感到震驚。
  對於一個六歲的孩子來說,做的事情雖然出乎父母的意料,可是這樣的豐富想像力,是多麼的寶貴啊。
  強烈的出格思想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但孩子的出格思想也有其不可忽視的積極因素。認識到了這一點,有助於正確對待孩子的出格,因勢利導地教育孩子。
  教育專家指出出格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如下幾方面的積極作用:
  有利於孩子獨立性的發展
   孩子的出格大多發生在青春期。青春期的青孩子處在生理發育的高峰期,這一階段也是心理發展的巨變時期。這個時期是由孩子向成人過渡的心理斷乳 期,他們不再像兒時那樣依戀父母,也不再把父母看作是至高無上權威。這樣的心理素質,如果能悉心保護,正確引導,有利於其獨立創造性的發展。
  有利於孩子情緒的調節
  孩子處於發育的過渡時期,其中樞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過程,一般是興奮過程強於抑制過程。有出格思想的孩子,是不會讓情緒長期滯留在心中的,發洩後情緒會得到調節,對孩子心理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有利於培養孩子的求異思維
  孩子的出格思想,有時是針對傳統思想的束縛而產生的。傳統觀念認為是這樣的,而具有出格思想的孩子偏偏認為是那樣的。雖然有時可能鑽牛角尖或失之偏頗,但更多的時候,卻是他們求異思維的表現,他們在試圖獨闢蹊徑,從其它角度來觀察和分析問題。
  有利於孩子形成開拓的個性
  孩子產生出格思想,實質上是他們心理上對於常規的突破。當他們心理上一進入突破階段,表現出來的,就不再是過去的聽話、順從,而是勇敢和冒險。現代社會充滿著競爭,從小培養孩子好勝、敢闖的心理素質,有利於形成開拓、進取的個性。
  所以,一個合格的父母應該能夠正確認識和對待孩子的出格,並積極引導孩子,使其朝著富有建設性的健康方向發展。
  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離經叛道行為呢?教育專家為廣大父母們提供了如下對策。
  正確理解孩子的出格
  父母要知道孩子的一些出格行為,其實是對於自己生理心理成熟的一種嘗試性反應。絕大多數並非父母所想像的那樣,孩子真的學壞了,而只是孩子個體成熟的心理反映而已。
  正確應對孩子的出格
  父母發現孩子的出格行為時,的確需要表明態度,但是,方式方法非常重要。應該給孩子一個平等對話的機會,避免因為簡單粗暴而傷害了孩子的感情,甚至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推動孩子走向父母希望的反面。
  建議父母在這個時候,可以採取主動式聆聽,最好由父親來處理兒子的問題,母親來處理女兒的問題,這樣的共同語言會多得多。父母可以坐在孩子身邊,主動和孩子聊聊這方面的問題,可以告訴孩子自己在這方面的一些經驗和體會。
                 
42招 不急於糾正孩子的出格”(2)
  用溝通交流走入孩子的心扉
  交流、溝通是走進孩子心靈的最好方法。面對出格的孩子,和他們進行良好溝通是引導他們的必要前提。每個父母都應該提高自己和孩子交流溝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夠走進孩子的心扉,摸透孩子的想法,才能採取具有針對性的,高效的教育方法。
  作為一名合格的父母,一定要敢於接受孩子的出格,要能夠善待孩子的出格行為, 要善於引導孩子走向精彩的人生。
                 
43招 不要和逆反的孩子較勁
  當孩子出現叛逆心理的時候,作為父母應及時和孩子溝通,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念。不要對他的行為潑冷水,也不要採取強制的手段,要多給孩子一份愛心和寬容。
  作為一個好父母要懂得:在孩子出現逆反心理的時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幫助和愛心。
  13歲的劉剛正處在青春叛逆期,他反抗、易怒,對一切看不順眼的事物都極力反對、逃避,把母親的教導當作耳邊風。
  一天晚上,劉剛從外邊回來。一頭鑽進臥室,躺在床上,想想一天的不如意、不順心,伸手想抱起枕頭發洩,卻意外地發現一封信。
  他打開信,上面寫著:兒子,我瞭解你對目前的生活感到不順心和失敗。我知道做父母的不一定什麼都對,但是,我對你的愛是全心全意的,你所說的、所做的任何事都不會改變這一點。任何時候,你想找我談談,我永遠歡迎你。
  請記住,無論你身在哪裡,做什麼事,我都永遠愛你,更以擁有你這個兒子而感到驕傲。愛你的媽媽。
  在以後的生活中,當劉剛的情緒波動時,他的床邊總會出現一封母親的信。這樣的信,一直伴隨到他長大成人。
  孩子走向成熟的青少年時期,是孩子處於開拓的萌動期。這個時期,也是孩子的叛逆期。作為孩子首任啟蒙老師的父母,應該怎樣對待孩子的叛逆行為呢?
  保持自己頭腦冷靜
  孩子叛逆,父母一般會不滿,一般會用自己的權力來壓制孩子。其實,此時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等孩子冷靜,才進行溝通。孩子叛逆時,言語和行為會猶如暴風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父母是成年人,應該懂得何時該保持冷靜。
  平等地和孩子溝通
  許多時候,父母應站在第三者的立場分析孩子叛逆的原因。
  許多父母總覺得自己是對的,孩子應該聽父母的。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所以父母應該放下架子,耐心聽一聽孩子自己的想法,從感情上、從具體事件上與孩子達成一致,做一些適當的讓步。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很多時候,父母應該超脫自己的角色,用第三者的角度觀察孩子叛逆的問題。也許就會發現,問題不一定都在孩子身上。父母一般都會認為自己是對的,自己從前 都聽父母的,自己的孩子也該聽自己的。因此,孩子不順從,在他眼裡,就成了叛逆。所以,身為父母,有時必須謙卑,放棄自己的執著,以不同的角度看待孩子, 做到遷就孩子。
  藝術地批評孩子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犯錯誤就一味地批評,這樣就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而使其產生逆反心理。要是父母先對孩子的優點給予肯定和表揚,再指出不足和錯誤之處,孩子的自尊心得到了滿足就會樂意接受和改正。
  引導孩子理智化
  有些問題,如早戀,父母應對孩子進行有情、有理、有據的說服、勸導,尊重孩子的感情和人格,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問題。同時,用具體事例改變孩子的理想化思維,用自己的冷靜、理智換取孩子明智的選擇。
                 
44招 永遠不對孩子進行體罰
  美國的一項教育研究報告表明:當父母試圖用體罰手段來達到減少孩子反社會行為的目的時,其遠期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體罰孩子只會使孩子的行為更加不規矩。
  這份研究報告的作者社會學家默里·斯特勞斯說,這項研究表明,體罰效果適得其反,它令父母自食苦果,並使事情變得更糟。
  斯特勞斯的研究小組分析了1988-1990年間對美國全國8076-9歲孩子的父母進行調查得到的資料,並比較了在這段時間內受體罰和未受體罰的孩子反社會行為的程度差異。
  研究表明:44%的父母表示,在接受調查前的一周內曾體罰過孩子,並且在那一星期平均每人體罰兩次。若不考慮其他影響因素,如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父母給予孩子溫暖和支援的程度等,體罰越頻繁,最終孩子反社會行為的程度就越高。
  反社會行為包括:欺騙、撒謊、吹牛,對待他人野蠻、刻薄、做了壞事毫不內疚和刻意打壞東西,在學校不守紀律,與老師關係惡化等。
  殷辰兵的父母原在某水泥廠上班,由於單位不景氣,二人都下了崗。殷父在街上踏三輪車,殷母在家操持家務。他們將全部希望寄託在殷辰兵身上,希望他長大後能出人頭地。在教育方式上,殷父信奉棍打出孝子,而殷母則是百般哄勸,夫妻之間為此經常發生爭吵。
  在這種家庭中,殷辰兵性格孤僻,成績一般。他上初中三年級,有幾次考試不及格。殷父十分惱火,對他非打即罵。每當殷辰兵挨打後,殷母總是偷偷地給他幾元錢,要他做個乖孩子,不要惹父母生氣。然而這一切並沒有效果,殷辰兵成績每況愈下。
  一天晚上,殷父在街上踏三輪車,發現幾個流裡流氣的小青年正調戲一個女孩子,其中竟有殷辰兵,而且嘴上還叼著香煙。殷父將他扭回家,用繩子捆住,結結實實地揍了他一頓。事後,殷母摟住兒子,哭著哀求他要爭氣,不要學壞。
  第二天,殷辰兵像往常一樣背著書包上學,一整天沒有回家,在殷辰兵的床上,發現了一封信。信中說:我總是惹你們傷心,我走了,等混出名堂我再回來。殷母很是焦急,而殷父則大罵:早死早好,不許你去找他!”
  5天后,公安人員到殷家,告訴他們殷辰兵因參加一搶劫團夥被抓住了,這一天,殷辰兵離16歲的生日還有一個星期。
   在這個案例中,殷父採用棍棒教育的方法,心中雖然也有強烈的愛,但為了維持父母的尊嚴,強迫孩子服從自己,要求孩子逆來順受,簡單地讓孩子服從,否 則就打罵,行為粗野。打罵只能讓孩子暫時屈服,挨打的時候,百依百順,避開父母就有一種輕鬆感和自由感,惡行顯露。長此以往,使孩子的惡劣習氣不斷滋長。 常受訓斥和打罵的孩子,對別人也習慣於張口就罵,抬手就打,行為粗野,也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香港教育專家莫琳在自己的專著裡曾舉過一個例子:
  多年以前,我發現了一個有效的家教小秘密,就是寬容比懲罰更有效。當時我的孩子10歲。他已經習慣於不時大發一陣脾氣。事後他總告訴我他無法控制自己,他一直認為男孩子就是這樣。
   對於這件事情上,我沒有對他取用懲罰或說教的老方式使他改掉這種圖一時之快的習慣,而是採取寬容和獎勵的辦法,說如果他能夠一個月不發脾氣,我就給他買 他一直渴望的那件昂貴的玩具。結果以後的一個月內,他真的沒有發一次脾氣,這時我向他指出,如果他願意的話,他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脾氣的。從此,他就不再亂 發脾氣了。
  莫琳的經驗正告訴父母:父母只要肯動腦筋,只要真正關愛孩子,就一定能夠找到比體罰孩子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教育專家指出:家庭教育,懲罰得越少越好。如果父母懲罰過度,對孩子或打或罵,就會失去父母的道德權威。孩子可能會因為父母的脾氣捉摸不定而害怕,但父母永遠無法贏得他們的尊敬。而權威應該取決於尊敬——而不是棍棒、皮帶和笨蛋的叫駡。
  因此,作為合格父母,永遠不要對孩子進行體罰。
                 
45招 不粗暴專制地對待孩子(1)

   在中國,自古以來父母對孩子最拿手的教育方法就是打。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禍害”“樹不修不成料,兒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這都是歷史 上相傳的教子經驗。孩子犯了錯,一些脾氣暴躁的父母在恨鐵不成鋼的惱火下,失去理智地對孩子進行打罵,想以此來促使孩子改正錯誤。
  然而,打罵這種粗暴的教育方法,不但不能達到父母的教育目的,而且會使孩子形成說謊、冷漠、孤僻、仇視、攻擊等心理問題,而這,往往會成為孩子日後不良行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也會造成孩子出走、自殺等終生遺憾事情的發生。
  很難想像生於富裕家庭的小良,談起父母來居然感受不到半點親情。記憶裡父母都忙於自己的工作,父親從沒帶他出去玩過,對他的教育不是呵斥就是貶低諷刺,粗暴的父親需要的是兒子的順從與聽話,母親一般護著兒子,為了他的事,父母的關係也跟著緊張。
   高考結束後,小良落榜了,暑假裡整天在家待著,除了上上網,打打遊戲之類,就無其他的活動安排,意志日漸消沉,精神逐漸頹廢,自己懶得跟同學聯繫,同學 的邀請也基本是採用回避,作繭自縛式的把自己困在裡面。對於小良異常的言行舉止,母親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比誰都著急,卻又無法可施。
  心理學實踐證明,存在心理問題的孩子,大多是因為父母採取了單向教育,他們不瞭解孩子的內心,刻板地說教、粗暴地打罵、無情地強制、精神的虐待,不僅惡化了親子關係,還讓孩子喪失了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個性的健全發展
  所以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父母應耐心細緻的作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告訴他哪兒錯了,為什麼錯了,同時還要告訴他,同樣的錯誤不要重犯,要及時的糾正,要吸取教訓。切莫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那麼,父母如何才能避免粗暴專制地對待孩子呢?
  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提出合理要求
  要使教育獲得成功,就要全面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實際水準,遵循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規律。無論是讓孩子學做家務勞動,還是讓孩子學習文化知識,都要從孩子實際身心發展出發,遵循從易到難的順序進行,忽視了這一點就難以獲得應有的效果。
   在教育中,有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急於求成,只從主觀願望出發,把孩子看成實現自己心願的工具,要求孩子這樣那樣,過高的要求致使孩子難以接 受,就會逐漸產生厭倦情緒。而對此,父母卻一味埋怨孩子不理解父母苦心,甚至施加打罵這樣的粗暴方式,這樣做不僅不奏效,往往事與願違。所以,只有從孩子 的實際水準出發,循序漸進地啟發教育孩子,才能達到教育目的。
  父母要控制情緒,平衡心態
  當孩子犯了錯誤或做出一些令父母難以接受的行為時,有些父母一時過於激動,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打斷甚至不聽孩子的解釋,就對孩子訓斥或粗暴的打罵。的確,孩子在父母的大吼大叫下,或許會表現得聽話、服從,但這樣的手段會逐漸無法控制局面。
   初期會讓孩子的受到驚嚇,影響穩定的情緒和心理發育。逐漸就會使孩子有錯也不向父母說,採取隱瞞、撒謊等方法來逃避父母的斥駡,久而久之也會像父母一樣 以同樣的手段對待別人。而且父母打孩子是教育無能的表現,會把自己最氣憤、最薄弱的環節暴露給孩子,孩子就知道了怎樣能使父母暴怒,那他想氣父母的時候就 會如此做。
  孩子是不可能不犯錯誤的,但也不可能永遠是錯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在不斷學習,不斷成熟,會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儘管他有時會 有些片面。因此,父母不要把孩子當成成人,以父母的要求來強求孩子。當發現孩子犯了錯時,要保持冷靜,先反省一下是否自己教育方法上的問題。
   還有,在和孩子的談話中,如果孩子的意見和自己有衝突時,千萬不要失去控制大吼大叫,應該冷靜地分析一下孩子的意見是否正確。如果正確的要給予支援,如果 是錯誤的,父母應該在商討的氣氛中給孩子分析,切記不要一味地否定孩子的意見,不然會使孩子養成沉默寡言的孤僻性格。所以,父母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從 孩子的角度出發分析孩子的觀點和看法,那樣就會對孩子多些理解,也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完善他的行為和觀念,並理解你的説明和指令是為他著想。
  此外,父母還應該注意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消極的情緒,那樣會使孩子受到父母的消極情緒影響。
  冷靜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
  父母打罵孩子往往是自己急了的時候,因此要學會冷靜面對,處理孩子的不良行為。所謂冷靜就是在自己著急、上火、生氣時不要教育孩子,自己先消消氣,等心情平靜了再教育孩子。這樣才能防止粗暴型教育,冷靜地、客觀地處理好孩子的各種問題。
  有一個三年級的學生,放學回到家興高采烈地告訴媽媽:放學時老師叫他們幾個值日生掃地,結果他們幾個一窩蜂地跑了,把老師氣得要命。看著孩子那因為高興而通紅的臉蛋,這位媽媽心理儘管氣憤,但口中仍然只說了是嗎就沒有再說什麼。
                 
45招 不粗暴專制地對待孩子 (2)

   到了晚飯後,等到自己心情平靜下來,才坐下來,讓孩子說說這事對不對。這學生也明白自己做得不對,就向媽媽認錯。媽媽看到孩子認錯了,心裡很高興,又問 他要怎麼做。孩子想了想對媽媽說:要向老師認錯,保證做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看到孩子既承認了錯誤,又懂得如何改正,媽媽高興地笑了。
  在這個例子中,如果媽媽一開始就批評教育他,或者責駡他,可能不但收不到教育效果,還有可能使孩子以後不和媽媽說學校的事情,因為當時孩子處於興奮狀態,根本沒有意識自己做錯了事。所以,對待孩子的錯誤,父母要善於進行冷靜處理。